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交通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其对旅游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高铁作为一种新兴交通工具,由于具有突出的客运能力,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作用正在凸显,国内外学者对高铁旅游的关注程度亦在快速升温。本研究通过对相关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运用文献计量法、文本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高铁旅游研究相关文献标题词和关键词的分析,梳理出“高铁对旅游目的地可达性影响研究”、“高铁对旅游业影响研究”、“高铁对旅游空间结构影响研究”和“高铁对旅游者影响研究”四个研究热点。通过对四个研究热点进行综述,总结了国内外高铁旅游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中外研究的差别,提出了对我国高铁旅游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启示。  相似文献   
22.
应力加载作用引起地下水微温度场变化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地震地下流体动态观测中,水温对地震活动的响应非常敏感,井水温度微动态观测越来越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本文收集了相关资料,以引起水温变化的水动力学机制为基础,从应力加载作用下渗流场的变化、渗流场变化引起地下水温度变化以及裂隙介质热量运移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前人研究成果,旨在理清“含水层受力变形→井-含水层系统内水流变化→井水温度变化”的理论模式,探讨应力加载作用引起地下水微温度场变化的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对这一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研究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前兆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23.
震后地形变与孔隙压力瞬态变化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震改变地壳的应力,从而触发地震及其余震。一系列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包括余滑、孔隙流体的流动、下地壳和上地幔粘性的张驰、断层附近应力和孔隙压力调整以及地震的触发进程。然而,尽管进行过多次尝试,但通过直接场地的观测,很难将这些过程区分开来。这里我们采用一种星载雷达干涉图和冰岛南部地震带两个6.5级地震地热井水位变化过程结合的测量法。干涉图记录到的形变既不能用余滑也不能用粘-弹性张驰来解释,但它与地震发生后最初两个月孔隙弹性物质的回跳一致,这可以用地震引起水位变化的快速恢复(1—2个月)来证实,相反余震序列的持续时间达到3.5年,这表明余震的持续时间并不是由孔隙流体的流动控制的,但是,因为表面应变是由地壳浅部孔隙压力的变化控制的,因此,我们不能排除在余震发生深度存在较长时间的孔隙压力瞬态变化。余震的持续时间与随速度和状态变化的摩擦定律控制的地震活动变化速率模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4.
25.
云南姚安井2009年10月后水位下降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动态的异常变化既有可能是地震前兆异常信息,也有可能是某种环境干扰所引起,如降雨和地下水开采等.如何及时识别并排除环境干扰,对于成功判定地震前兆异常至关重要.云南姚安井水位于2009年10月后出现了下降趋势的异常变化,截止2011年底,最大下降幅度达3m.为分析该井水位异常变化的形成原因,依据姚安井水文地质环境特征,建立了相关的数学物理模型,定量分析了降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对该井水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姚安井2009年后出现的水位大幅下降可能与区域降水量减小导致的地下水开采活动增强有一定的相关性.文中所采取的异常识别与分析方法,对今后地下水动态异常识别及前兆信息判定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6.
汶川地震前后地下流体异常判定的科学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汶川地震前对地下流体异常的认识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①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块体东北缘深井和温泉流体测点长期观测资料继续保持群体下降趋势,认为是青藏块体整体活动的加强表现;②2003年开始,南北地震带深井和温泉流体测点长期观测资料在趋势下降背景下出现群体转折变化,分析认为:“2007--2009年中国大陆有发生7级乃至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27.
随着地下流体观测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地下流体观测数字化改造以后,观测资料的采样频率明显提高,这些高频采样的观测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构造信息,如何从分钟值甚至更高频率采样的观测资料中提取有用的异常信息,是目前从事地震地下流体资料分析人员最为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本文引入概率密度分布法,分析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南北地震带及其附近区域72个测点的数字化水位和水温分钟值采样高频观测资料,结果显示:汶川8.0级地震前有16个测点水位和14个测点水温出现高频异常信息,出现高频信息异常的观测点多集中在滇西南构造带,异常出现的时间呈现出由南向北推移的特征.据此认为概率密度分布法在流体资料的高频异常信息提取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适用性,可为数字化高频观测资料异常提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
利用富川县虎头测风塔的实测资料,计算分析了富川地区的风能资源参数。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和有效风速小时数都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大;秋冬季是该地区风能资源利用的最佳时期,夏季次之,春季最差;而白天特别是中午一般是每天资源量最好的时段;该地区的主导风向集中,且最多风向与次多风向完全相反,各风向上的风能分布规律与风向频率分布一致,并且比风向频率分布更集中在主导风向上。  相似文献   
29.
孔喉分布是控制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其评价依托于各种储层微观特征测试方法,需要综合多方法各自优势进行孔喉分布定量表征。本文提出基于核磁共振标定的高压压汞孔喉分布定量评价的方法,即通过核磁共振离心前后横向弛豫时间T_2谱图对比,依据流体赋存状态重新划分三孔隙度组分百分比法的T_2值界限T_(21)和T_(22),对应将孔喉划分为束缚流体孔喉、过渡流体孔喉和可动流体孔喉,再结合T_2值与孔喉半径的关系将T_2值界限转化为孔喉半径界限r_1和r_2,最终依据高压压汞统计的不同流体赋存状态的孔喉含量S_1、S_2和S_3进行孔喉分布定量评价。该方法综合了核磁共振有效表征孔喉流体赋存状态和高压压汞有效表征孔喉大小的优势。将此方法应用于西湖凹陷花港组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分布评价,建立了T_2值与孔喉半径平均转化系数C为0.0079,求取r_1和r_2为60 nm和160 nm,依据各类孔喉含量及其相互关系将孔喉分布划分为四类,从而为储层评价提供新的参数和思路。  相似文献   
30.
井孔水温异常与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井孔水温观测是地热观测网中主要的地震前兆观测方法.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前云南地区出现了群体性水温异常变化,包括中期趋势异常、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短临异常出现在震前2个月以内,多数表现为温度升高,异常变化幅度在0.005~0.25℃之间;短期异常多数为震前温度下降,变化幅度在0.01~0.04℃之间;中期趋势异常中,既有上升型异常,也有上升转折型异常,变化幅度在0.03~0.4℃之间.这种配套性前兆异常有利于震前异常的识别和地震预测意见的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