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广州日本移民族裔经济的形成及其社会空间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云刚  陈跃 《地理学报》2014,69(10):1533-1546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华外国人也日益增多。其中部分开始由短期滞在转向长期居留,日本人为典型之一。外国人居留模式的变化,对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及空间景观带来前所未有的诸多影响,族裔经济的出现即是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本文在此背景下,运用实地调查、问卷与半结构化访谈等方法,实证了在广州日本移民族裔经济的形成,探讨了其规模、行业分布、形成过程及运作模式,通过案例剖析揭示了新时期在华日本移民族裔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在广州日本族裔经济体系业已形成,并且其仍在发展壮大之中。广州的日本移民对族裔经济依赖度高,族裔经济不仅是其生活的支撑,同时也是保持族裔身份认同的工具。广州日本族裔经济具有自我服务、本地植根的特征,同时族裔经济的发展在空间上也带来族裔景观,如广州的天河北地区即是一例。这些变化给中国的国际化城市建设和移民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2.
北极黄河站秋季气团传输影响下大气气溶胶数谱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3 年9月在北极黄河站开展了气溶胶数谱(10~400nm)的短期观测实验。数浓度小时平均值主要出现在300~400cm-3,平均值为350cm-3,高于新奥尔松Zeppelin 全球大气本底站及环北极海洋大气7-9月航测报道的浓度。大气气溶胶的三个模态(核模态、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数浓度平均分别为35、122和193cm-3。观测期间没有发生新粒子生成事件,平均数谱分布呈现双模态的分布特征,模态峰值分别出现在30nm和115nm,由积聚模态主导。平均数谱分布的几何中值粒径出现在约100~110nm。从单颗粒分析结果来看,观测期间黄河站地区大气气溶胶主要以海盐气溶胶为主,但是在来自挪威海域和北欧大陆的气团影响下,也观测到煤烟颗粒、富硫颗粒物和含碳颗粒物等人为气溶胶。  相似文献   
93.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是国内已发现的最优质海相烃源岩(TOC=29.8%),但针对该层段开展的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较匮乏.选取柯坪地区于提希剖面,开展野外勘查、薄片鉴定、主微量元素及总有机碳含量测试,探究富有机质烃源岩形成环境.研究表明,玉尔吐斯组岩石富集了包括V、U、Ni、Ba、Mo、Cu、Zn等微量元素;其底部硅质页岩展现的“负Ce异常、正Y异常、正Eu异常”的左倾稀土配分模式,较低的Ce/Ce*(均值0.45),较高的Y/Ho(均值39.77)和极高的Eu/Eu*(均值35.32)与重晶石、磷结核等,表明塔里木地台北缘在早寒武世初期处于硫化还原和强烈热液活动的海水背景.氧化还原指标U/Al、V/Al、Th/U、V/Sc及Mo-U共变分析,揭示了早寒武世塔里木地台北缘是开阔海;同时,海水经历了“硫化缺氧(玉尔吐斯组A组Th/Uavg=0.070)→次氧化(B组Th/Uavg=1.21;C组Th/Uavg=0.62;D组Th/Uavg=1.21)→硫化缺氧(肖尔布拉克组Th/Uavg=0.13)”的变化过程;并具备较高的古生产力(TOCmax=17.2%,玉尔吐斯组ex-Baavg=8 634.85×10-6)和有利的有机质保存条件.据此,建立了玉尔吐斯组“周期性缺氧事件-热液活动-沿岸上升洋流”背景的缓坡型海相烃源岩发育模式.研究可为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远景油气资源评价与我国西北地区早寒武世古环境演化研究提供重要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4.
层状云催化后过冷水分布与演变规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刘晓莉  牛生杰  陈跃 《大气科学》2006,30(4):561-569
在郭学良等(1999年)发展的层状云雨滴分档模式中加入冰晶繁生过程,模拟了碘化银和液态二氧化碳的催化效率以及催化后云中过冷水的分布与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碘化银和液态二氧化碳在5200~5600 m高度上的催化效率相当,最大达到11.1%;液态二氧化碳在2600~3000 m高度层的催化效率明显增大,达到14.2%;模式云被催化后,云中云水含量在200 min都较未催化时增长0.05 g/m3以上,表现出云中过冷水被消耗后的恢复趋势;碘化银和液态二氧化碳对云体催化后,云中水汽含量减少0.5~2 g/m3,对过冷水的恢复作出贡献;催化过程使得模式云中雨滴浓度在210 rin时较未催化时减少73%,在240 min时较未催化时增加309%.得出了两点结论:(1)模式云被催化后,云中过冷水在200 rin表现出恢复趋势,云中水汽对过冷水的恢复过程作出了贡献;(2)在过冷水较多的区域播撒液态二氧化碳可以取得较好的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95.
不溶微粒是冰雪中重要的气候环境变化参数,通过冰雪中微粒记录研究气候环境变化是冰雪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20世纪中后期对冰雪微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到20世纪末期时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中纬度的冰雪微粒的研究,特别是青藏高原冰雪微粒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共有4根冰芯(敦德冰芯、古里雅冰芯、达索普冰芯和慕士塔格冰芯)和数个雪坑开展了微粒研究。青藏高原冰雪微粒研究主要从微粒定年、微粒浓度、粒径分布、特殊事件的记录以及与可溶性离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回顾了从80年代末开始的青藏高原冰雪微粒研究的一些主要方法和主要成果并且展望了今后微粒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6.
祁连山地形云试验区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跃  陈乾  陈添宇  李宝梓 《气象科技》2008,36(5):575-580
对祁连山地形云民乐试验区的降水时空变化及夏季降水、云和风向的日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试验区降水随海拔升高由北向南递增,在祁连…北坡实测最大年降水量511 mm,出现在海拔2500 m的瓦房城.全年7月降水最多,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7%.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以山谷环流为主,白天多为NW风.夜间为SSE风,午后谷风使水汽向祁连山北坡汇集,气流抬升形成对流云,故山区16:00~20:00降水频率最高,有两个雨峰分别出现在午后和半夜,与低云量和积云、积雨云的日变化对应.近50年的气候变化表明,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夏、秋季降水量均为上升趋势,冬季则下降.1957~2004年有两个枯水期,两个丰水期,1998年至今处于丰水期.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最大熵谱图分析表明,4.8年和3年周期较显著,民乐年降水量和莺落峡年径流量熵谱图对应较好,还存在9年的振动周期.  相似文献   
97.
钱一雄  陈强路  陈跃  罗月明 《沉积学报》2009,27(6):1027-1032
摘要在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4区沙79井、6区沙85井奥陶系鹰山组岩芯的详细观察基础上,对裂隙、溶洞及巨型洞穴中的方解石晶体的晶胞参数、化学成分、碳、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中的氢同位素等分析与研究表明,至少存在两种成岩环境:一是以大气淡水表生环境,方解石中晶胞参数(c)=17.057~17.062,Fe2O3=0.06%~0.07%,Sr=53.3×10-6~96.2×10-6、Ba=19×10-6~28×10-6,Mg/Ca(×103)=1.94~5.14,Sr/Ba=2.12~5.24,δ18OPDB较低(-15‰~-17‰)、较低δ13CPDB(-4‰~-2.0‰),不含或较少含烃类,流体包裹体中氢δDPDB=-94.99‰~-109.54‰为特征;另一是地层混合水埋藏环境为主,方解石中晶胞参数(c)=17.064~17.065(个别达17.212)、Fe2O3=0.06%~0.18%,Sr=111×10-6~208×10-6、Ba=215×10-6~479×10-6,Mg/Ca(×103)=1.53~1.76,Sr/Ba=0.49~0.58,方解石δ18OPDB低(-9.6‰~-13.7‰)、流体包裹体中氢δDPDB=-77.5‰~-88.2‰为特征;另外,在巨型洞穴中方解石中组分的剧烈变化反映了洞穴充填发生于不同的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体系。  相似文献   
98.
应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应用环境科学系主任Haqns—ChristenHansson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中心孙俊英于2009年11月14~21日赴瑞典参加欧盟项目“气溶胶-云-气候和空气质量相互作用综合项目”的年度会议。年度会议在赫尔辛基大学和芬兰气象局召开,参加本次年度会议的人数有100人左右。  相似文献   
99.
1会议概况 世界气象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专家组(2010~2014届)会议,于2010年3月22~24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来自法国、南非、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的7名专家组成员以及WMO大气研究及环境部研究处(Research Department,  相似文献   
100.
中1井是一口在塔中西北部的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取得工业油气流突破的重要发现井。对中1井岩心观察、过井的地震剖面、古生物分析和溶蚀-胶结作用成因的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1井T70(相当于志留系底)、T74(相当于上奥陶统底)存在两至三个构造削截-沉积间断面,与加里东中晚期岩溶有关;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方解石充填物的铁、锰、锶和钡含量相对较低、δ18OPDB为-6.4‰~-4.5‰,δ13OPDB为-1.4‰~0.5‰,87Sr/86Sr平均为0.7092;而石炭系巴楚组膏岩、东河砂岩、志留系碎屑岩中的方解石胶结物δ18OPDB为-10.5‰~-16.1‰、平均为-13.9‰,δ13OPDB为-1.5‰~-9.6‰、平均为-4.8‰;87Sr/86Sr为0.7090(志留系)、0.7091(石炭系);研究表明奥陶系碳酸盐岩具有准同生期、浅埋条件下混合水以及较短暴露期下大气淡水下的表生溶蚀的多种复合成因,而志留系和石炭系具有大气淡水溶蚀-充填或埋藏成岩作用特征,海西晚期发生了热液-热水交代有关的溶蚀作用;87Sr/86Sr均低于0.7100,表明中1井区经历的大气淡水条件下暴露期相对较短,陆源物质影响较小,因而不具备沙雅隆起海西早期发生的大规模表生岩溶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