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390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01.
经验模态分解下中国气温变化趋势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By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we analyzed the observed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in more than 700 stations from 1951-2001 over China. Simultaneously, the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of each station is calculated by this method, and classification chart of long term trend and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distributing chart of China are obtained, supported by GIS, 1 kmxl km re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recent 50 years, the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0.4~C/10a in most parts of northern China, while in Southwest China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Valley, the increase is not significant. The areas with a negative temperature change rate are distributed sporadically in Southwest China. Meanwhile, the temperature data from 1881 to 2001 in nine study regions in China are also analyzed, indicating that in the past 100 years, the temperature has been increasing all the way in Northeast China, North China, South China, Northwest China and Xinjiang and declining in Southwest China. An inverse ‘V-shaped’ trend is also found in Central China. But in Tibet the change is les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802.
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构成生态系统多种环境因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地质环境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任务是保护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与防治地  相似文献   
803.
针对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J区块新老二维地震资料存在的问题,应用精细匹配处理方法,即以精细频率匹配和精细振幅匹配和相位校正为主要手段,结合时间偏移处理以及去噪、混波处理等手段,普遍突出了有效反射信息,提高了不同年度地震剖面之间的闭合精度,大大提高了构造解释的准确性,虽然地震资料很少,但仍解释出了J区块的三层构造图,构造解释结果表明,J区块地层总体是一个北倾单斜,其上发育一些北东和近东西向的断层,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断层对油藏主要起复杂化作用,J区块这一构造特征与其所处的构造背景、基底形态和构造应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04.
中伊朗库姆盆地 Kashan(卡山)地区是中国石化海外重要的勘探区块,并首钻ARN-1井成功。该区是始新世中期—中新世中期形成的一个弧后边缘海盆地,其库姆组以浅海相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为主。依据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建立了库姆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S1和SS2)和5个三级层序即S1—S5。并通过层序地层的划分对比分析了该区各层序的沉积体系的演化及展布特征,主要为三次海侵形成三期沉积体系:即S1层序为初次海侵期(A,B段,C1亚段),S2层序为沉降充填期(C2,C3,C4亚段),S3—S5再次海侵期(D—E段)。最后探讨了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805.
辽宁王家崴子金矿床矿石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家崴子金矿主要的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矿石中富含黄铁矿,作为主要的载金矿物,与金矿化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是金矿化的重要指示矿物.矿石呈不等粒粒状、交代溶蚀结构,块状、致密块状、细脉浸染状构造.金矿物以形态复杂的中、细粒状银金矿、金银矿为主,赋存形式有裂隙金、晶隙金、包裹体金.载金矿物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石英等.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具有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的特点,多源性的中温-中低温热液为主要成矿因素.  相似文献   
806.
姜延延 《中国地名》2010,(11):24-24
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作为档案工作者,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应做好文书处理工作,进而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二者又紧密相关,不可分割。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把住文书处理和地名规范化、标准化的入口关,为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07.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储量巨大的后备能源,近年来已受到广泛关注。建立与天然气水合物藏开发相适应的品质评价模型是其商业开采的前提。针对天然气水合物藏的特点,在文献调研和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影响天然气水合物藏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行层次划分和权重统计,建立天然气水合物藏品质评价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对4个模拟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品质进行了分析,证实了该评价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08.
广州地铁超长水平冻结多参量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耀东  赵毅鑫  周罡  孙磊  秦玮 《岩土力学》2010,31(1):158-164
广州地铁3号线天河客运站折返线工程是目前国内最长、开挖断面最大的水平冻结隧道工程。文中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中对盐水温度、土层温度、地表变形、冻土压力、隧道衬砌变形等多个参量的现场监测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冻结帷幕演化过程、冻结帷幕发展速度等;探讨了土层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冻土压力与土体温度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在积极冻结期,沿测温孔深度方向土体温度的变化梯度随冻结时间增加不断减小,土体温度变化速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的特征;对比研究了冻结阶段、隧道开挖阶段和融沉阶段地表变形特征,并提出了缩短积极冻结期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809.
含下卧软层地基极限分析数值试验及承载力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谙男  唐春安 《岩土力学》2010,31(3):956-960
含下卧软层的地基在工程中比较常见,但目前对其破坏机制和承载力计算还依赖于很多的假设条件和经验。基于极限分析和快速拉格朗日数值模拟方法,对含下卧层地基的加载破坏过程进行应变控制的数值试验。首先用Prandtl的极限承载力解析解验证了数值试验的有效性,然后对一个含下卧层的地基模型按照不同加载尺寸进行加载数值试验,发现模拟结果存在明显的荷载尺寸效应。模拟获得不同荷载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以及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渐进破坏模式、下卧软层的沉降规律。进一步将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加载安全系数与强度折减系数进行对比,发现折减系数与加载系数随荷载尺寸变化的趋势相同,但前者的数值偏小。  相似文献   
810.
通过分析181个埕北海域底质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资料,并应用Flemming三角图示法对研究区进行沉积动力环境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沉积物主要为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和黏土质粉砂4种类型,整体上由岸向海粒度呈现细-粗-细的分布特征,且呈条带状与岸线平行;粒度相对较粗,粒径频率曲线多以单峰为主,分选中等偏差,多为正偏;沉积动力环境分区表明该海域沉积物多以悬浮和跃移为主;粒度特征和沉积动力强度以6 m和12 m等深线为轴对称分布,12 m水深等值线两侧沉积物的分布类型和运移趋势主要受季节的风浪变化控制,6 m水深等值线两侧沉积物分布和运移趋势主要受波浪破碎的紊流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