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304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470篇
海洋学   150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5 毫秒
961.
962.
前言 1959年初曹荣龙和冶金工业部一个勘探队在某地碱性杂岩体进行地质工作时,在碱性正长岩与寒武纪石灰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发现一些结晶良好的矿物。其中之一无色透明,晶体完整,经携回室内用油浸法测定光性后,发现其光性与任何已知矿物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963.
通过对莱阳市沐浴店镇簸箕港村东南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勘查,探讨分析了该处地质灾害的特征及形成条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简要的分析评价,并就治理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簸箕港村东南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理论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964.
基于泰尔指数和GIS地图技术分析了2001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表明:全国省域层面金融发展差异显著小于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发展差异呈缩小趋势,而金融发展差异呈扩大趋势;经济发展差异主要由四大板块间差异形成,而金融发展差异主要由东部10个省份间差异形成;金融发展格局显著不同于经济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地带性差异,区域金融发展没有表现出地带性差异,西部省份金融比率提升显著,中部6个省份经济增长提速明显,但金融发展显著滞后。这意味着在区域层面上,经济发展只是影响金融发展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如国家宏观调控、金融空间组织、金融机构的信用区域分配等都会影响区域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965.
通过分析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南极半岛北端周边海域获得的5条断面CTD观测温盐剖面数据, 进一步认识了该海域的水团组成和水交换情况。观测区域南部的鲍威尔海盆及周边深海区, 可以观测到保持了较显著高温核心的威德尔深层水、密度大于28.27 kg·m-3的威德尔海深层水以及温度低于-0.7 ℃的威德尔海底层水。周边陆坡上的威德尔海深层水则表现出因与周围水体发生混合而核心性质减弱的特征。在菲利普海岭、埃斯佩里兹海槽等复杂地形处, 观测到的对应于威德尔海深层水深度的混合与热盐入侵过程更为显著。威德尔海深层水能够到达南设得兰群岛以北的象岛东北面海域, 但是高盐核心加深至1 500 db, 并上覆温度基本不变但盐度随深度显著增大的较暖水体, 表明威德尔海深层水经历了不同的路径和变性过程。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没有绕极深层水大规模侵入的迹象, 但是乔治王岛周边陆架上可能存在涡旋等中尺度过程, 会影响德雷克海峡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之间的水交换。  相似文献   
966.
利用2010—2019年广东区域自动站逐时雨量定义短时强降水日,采用500 hPa和700 hPa广东区域日平均垂直速度来客观衡量天气尺度强迫,并对年均和强/弱天气尺度强迫下的短时强降水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区域的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4—9月,发生频次具有准双峰的日变化;粤西是短时强降水最频发区;茂名山区的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白天,弱天气尺度强迫下占比达80%以上;频发次中心位于珠江三角洲,持续1小时以上的短时强降水占该地发生频次75%。强天气尺度强迫下短时强降水4—6月最多,弱天气尺度强迫下则7月达到峰值。弱天气尺度强迫下,仅历时1小时的短时强降水在粤北河源-梅州北部山区、粤东莲花山脉附近有次中心;历时2小时及以上的相对集中在粤西、珠江三角洲北部和粤东惠州-汕尾一带;3月肇庆-云浮和珠江口附近弱天气尺度个例占比高;7月粤北占比高;早晨07时在粤西阳江沿海有孤立的高频中心。   相似文献   
967.
为了提升铜仁受两路冷空气共同影响时的暴雨落区预报准确性,根据自动站雨量观测资料、卫星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EC细网格风场资料,总结分析了铜仁受两路冷空气共同影响下的4次暴雨天气过程的降雨特征、环流系统演变、冷空气南下锢囚、系统垂直结构以及能量变化、EC的预报场等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暴雨落区发生在铜仁西北部和东部的原因,一是由于湖北和四川两股冷空气南下进入贵州时,迫使地面暖空气抬升至重庆附近形成低压区,从而在铜仁西部和东部形成锋面,对流降水由锋面触发,二是受铜仁梵净山地形影响,近地层偏东气流遇山分流,在山的东侧形成辐合,山的西侧附近形成下沉或辐散,而山的北侧气流绕流与西北气流汇合,从而形成辐合降水;同时在地面锢囚低压上空,850 hPa层次重庆附近有暖湿低涡形成,暴雨落区跟低涡切变线的位置和低涡东侧偏东风大小有关系,较强的对流云团大多在低涡东南侧西南急流和切变线北侧东风急流里发展增强,而EC模式较好的模拟预报出850 hPa低涡系统;另外暴雨发生前后伴有较强的CAPE的积累释放过程,对降雨的起止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较强的垂直上升速度区以及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均对降雨落区和强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通过分析暴雨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能为类似暴雨过程的落区预报提供思路和要素参考。  相似文献   
968.
利用铜仁市10个国家观测站2009-2018年逐日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统计分析出近十年发生20次寒潮天气过程,对其分布特征及环流形势作分析,得出:(1)近十年寒潮总体空间分布上看,多发生在铜仁市东南部地区,万山镇出现次数最多;(2)从季节分布上看,寒潮多发于冬季和春季,尤其是2月次数达到峰值;(3)冷空气从关键区南下入侵铜仁市的路径分为Ⅰ型东北路径(21%)、Ⅱ型东北路径(68%)、Ⅲ型东北+西北路径(11%)。(4)寒潮爆发的环流形势主要为经向型(42%)、纬向型(32%)和横槽型(26%)。(5)海拔高度是影响寒潮分布的重要因子,但不是唯一因子,跟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均有关;热低压的发展使得前期气温升高,是冷空气影响造成剧烈降温形成寒潮天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9.
利用滇池流域5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的20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动力因子(风速)、热力因子(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水分因子(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和其他因子(总云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结合楚雄气象站同期的蒸发皿蒸发量年际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年际蒸发皿蒸发量存在2~4年为主的周期变化特征;近50年滇池流域年、春季和夏季蒸发皿蒸发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流域中部及以北大部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趋势较昆明气象站周边及流域的南部地区明显;滇池流域与楚雄地区年、春、秋和冬季的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基本相似,但夏季蒸发量变化差异较大;与相关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滇池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与热力因子、动力因子呈正相关,与水分因子、其他因子呈负相关,其中平均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水汽压和平均风速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970.
吉林省一场持续性暴雨成因及MCC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宁  王秀娟  张硕  云天  冯旭 《气象》2016,42(7):809-8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及FY-2E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8月14—17日吉林省持续性暴雨过程环流形势演变特征、暴雨成因及其中尺度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异常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纬度锋区上先后有两次高空槽沿同一路径东移、重复影响吉林是造成持续性暴雨的重要原因。降水过程分为两个集中阶段,第一阶段以对流性强降水为主,θ_(se)锋区随高度向南倾斜,具有条件不稳定并且水汽充沛,形成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而第二阶段逐渐转为混合性强降水,θ_(se)锋区随高度向北倾斜,在水汽输送强度、降水时间及降水总量等方面均明显强于第一阶段。强降水发生期间,先后形成α中尺度对流云团或MCC,分3个阶段影响吉林省,在云团发展阶段,具有低层气旋式涡度伴随中尺度辐合,高层反气旋涡度伴随中尺度辐散的垂直结构,且上升速度明显,同时925 hPa超低空急流前端风速辐合的反复出现亦是暴雨持续发生可能的中尺度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