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51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石炭纪火山岩广泛分布于西天山伊犁陆块周缘,其岩性复杂,并大多与陆源碎屑岩伴生或互层。其中伊宁阿希、尼勒克和那拉提3个剖面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这些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系列,由玄武岩、粗玄岩、玄武质安山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安山岩、流纹岩、英安岩和粗面岩组成。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这些火山岩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等,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Rb等,因而这些岩石的形成与板块俯冲有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图解进一步表明,这些岩石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与之共生的早、中石炭世浅海—滨海相沉积地层以及伊犁陆块北缘巴音沟—莫托沙拉沟晚泥盆世—早石炭世蛇绿岩带的存在,表明伊犁陆块北缘在石炭纪时其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石炭纪火山岩的形成可能与晚泥盆世—中石炭世早期北天山洋盆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52.
2006年7月18和19日在青海玉树相继发生了5.0、5.6和5.4级地震。本文通过玉树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形及青海省地震台网监测结果分析该地震事件属于震群型地震;通过现场考察及宏观烈度区、余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区域构造分析认为发震构造为乌兰乌拉湖-玉树构造带。  相似文献   
553.
以通辽地区为研究区,统计3 943个聚落并作矢量点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分析法对研究区聚落1635年以来的空间分布模式及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 通辽地区聚落从1795年开始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莫兰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分布模式在整体上从1723年开始从随机分布越来越趋于显著的集聚分布。从不同年份的Ripley’s K函数看出,局部上1635—1723年一直处于集聚与离散不均衡的情况,所有距离段内从1795年呈现出显著集聚分布模式。② 1635—1840年,聚落点的几何中心呈现出西南-东北-西北的演变轨迹。核密度分析表明,聚落点在1635年是南部离散分布,1723—1840年南部密度最高。1840—1912年中部出现大量聚落,分布格局变为中部密度最高,1947年至今,西南部和中部都有大量的增长,北部也有一定增长,分布格局变为中部与西南部河流流域最密集。③ 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变是人地关系规律、宏观与微观的人文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条件中地形、水文、气候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产和居住,进而影响聚落的分布格局。聚落的增长速度及空间演变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人口迁入规模关系密切,土地政策及行政区划调整、人口迁徙等因素是主要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554.
导言标准标本(type mineral specimens)是用以确定矿物种属的考证样品。在生物科学中很久以前就建立了标准标本制度,而在矿物学界直到最近才正式提出标准标本制。确实,有许多在古代和本世纪发现的矿物根本就没有标准标本。在这种情况下能得到的最多信息只是博物馆里卡片上或老的标签上的记载,如  相似文献   
555.
556.
张养才  太华杰 《气象》1983,9(4):14-17
我国双季稻区处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10℃以上积温在4250℃以上,年降水量均在1000—2000毫米,以稳定通过10℃的初终间日数作为水稻生长期,由北部的220天,到华南的365天,水稻年可二熟至三熟。但在双季稻生产中,早稻育秧期低温引起烂秧是生产中的重要灾害,每年因低温造成不同程度的烂  相似文献   
557.
锯齿状断裂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断裂类型.有关其特征与理论张文佑教授等早有论述.本文仅提供一个受锯齿状断裂所控制的矿床实例.并对罗布莎地区的一些锯齿状铬铁矿体形态特点进行初步归纳与阐述,依据锯齿状的两边产状所代表两组共轭剪裂面的产状这一准则,恢复其成矿时的应力场,阐明应力场的特点及其与矿体的关系.1975年,野外工作期间周翌元、蒋文良、金恩民、严铁雄等同志均曾给予热忱的帮助、鼓励与建议;陈劲松、黄传俭帮助作图;特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558.
基于综合自然区划的天山区域气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山山区综合自然区划,选取14个代表性气象站点,利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R\S分析方法对天山四大自然地带14个自然区1960—2013年气温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山区20世纪90年代来气温呈上升趋势,在90年代末发生突变,21世纪以来增温显著。四大自然地带气温增加速率不尽相同,其增速从大到小依次为伊犁谷地温带荒漠自然地带、天山北坡中温带荒漠自然地带、天山南坡暖温带荒漠自然地带、巴音布鲁克寒温带草原-草甸自然地带。四大自然地带都表现为日最低气温增幅大于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从季节上看,天山山区冬季增温主要源于日最低气温的升高。根据Hurst指数,未来一段时间内,天山伊犁谷地、天山南坡和巴音布鲁克气温将会继续上升,尤其是日最低气温上升会更加明显,它的升高对日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显著。天山北坡秋季和冬季升温趋势将可能放缓或者呈降温趋势。  相似文献   
559.
克孜勒他乌金铜成矿带位于加波萨尔古生代岛弧区,卡拉先格尔成矿带,该成矿带受卡依尔特一二台断裂控制。克孜勒他乌花岗闪长岩体侵位于上泥盆统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中。工作区内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孔雀石化等蚀变发育。本文结合物化探特征,认为克孜勒塔乌金矿具有良好的寻找斑岩型铜钼(金)矿的前景。石英脉型金矿点也有望发现有工业意义的小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60.
为了提高卫星资料在同化系统中使用率及验证同化卫星资料的预报效果,采用循环同化方案并通过江西2012年5月11~14日的暴雨个例进行验证。试验设计了风三卫星MWHS资料的循环同化双星资料方案和单时次同化单星资料方案,并对方案的运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MWHS资料可以改进湿度场和涡度场。相比单时次同化单星MWHS资料,循环同化双星MWHS资料方案能更好地改善湿度场和动力场,模拟的降水落区和强度更接近实况,其TS评分最优。单时次同化单星MWHS资料,选用降水期间探测的卫星资料同化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