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50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481.
韩国建设用地整理是如何做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的建设用地整理又叫土地重建,起始于1934年日本殖民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韩国的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从1950年的26.7%增长到2000年的87.8%。这使得发展不平衡的同时,必须提供更多的城市服务项目及大量的住宅单元。  相似文献   
482.
483.
开展群众性自救互救是海洋渔业安全事故救助最有效、最及时、最经济的救助方式。研究探讨海上自救互救的对策与措施,不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对减少海洋渔业事故损失、保障海洋渔业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就此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84.
防汛抢险情况复杂,时效性要求极高。为了高效地进行防汛抢险,基于GIS技术开发了防汛抢险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等深线叠加分析、断面分析、冲淤分析、工程设计等功能。系统在2013年长江七坝岸段崩岸抢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分析了险情的原因,设计了初步方案,及时为抢险工作提供了信息,减少了损失。还对七坝工程完工后进行效果分析,显示工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85.
郑杰 《地质与勘探》2015,51(6):1096-1106
小红山铜矿位于阿勒泰塔拉特-大东沟-莫尤勒特金属成矿带中,是与英安质-流纹质火山活动相关的铜矿床。文章利用黄铁矿中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组成示踪了该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的来源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小红山铜矿黄铁矿和霏细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黄铁矿ΣREE总量均值为168.81×10~(-6),霏细岩略低,ΣREE总量均值为154.10×10~(-6);黄铁矿和霏细岩样品稀土配分模式均为明显右倾的轻稀土富集模式,轻稀土分异较强、而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弱;黄铁矿具明显δEu负异常、而δCe无明显异常,表明该矿床产出于具还原性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并在后期遭受变质热液的叠加改造。矿床黄铁矿富集LREE,亏损HFSE,Hf/Sm、Nb/La和Th/La比值小于1,推断小红山铜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流体。黄铁矿杂质元素Co/Ni比值表明,矿床成因以变质热液为主,矿床形成于中温。Y/Ho比值示踪成矿流体表明,矿床成矿流体与弧后盆地的成矿热液相似,黄铁矿与霏细岩Y/Ho比值的高度相似性也为围岩(霏细岩)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或两者都受到了相同成矿热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86.
胶东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同时也是重要的铜钼多金属成矿区。胶东中东部地区分布有一些不同规模的钼矿床,但是在胶西北地区,尚没有钼矿化的报道。随着深部探矿工作的不断推进,近来在胶西北三山岛金矿区,已发现含辉钼矿化的伟晶岩发育于胶东群和玲珑岩体内。伟晶岩主要由钾长石、石英、白云母、辉钼矿、萤石、黄铁矿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斜长石、黄铜矿、闪锌矿和赤铁矿等矿物。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9.9~151.3Ma,加权平均值为150.0±1.0Ma,Re-Os等时线年龄为149.7±1.5Ma,表明伟晶岩形成于约150Ma。钾长石中还发育有大量的矿物包体,包括黄铁矿、方铅矿、赤铁矿、金红石、氧化铬、重晶石、萤石、天青石、碘化锑以及一些含Fe、Mn、Mg、Ca、Sb的碳酸盐矿物,表明原始流体富含金属元素,具备形成金属矿床的潜力。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两种类型:纯CO2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并且一些包裹体中存在少量的CH4、N2等组分。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纯CO2包裹体初熔温度的分布范围为-57.3~-56.6℃,部分均一温度的分布范围为18.5~25.1℃,包裹体的密度为0.71~0.79g/cm3。CO2-H2O包裹体的初熔温度为-57.4~-56.6℃,部分均一温度为9.4~31.1℃,笼合物消失温度为4.1~8.3℃,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279~350℃,其对应的盐度为3.33%~10.33%NaC leqv,包裹体的密度为0.74~1.00g/cm3。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流体为富含挥发分、中低盐度的H2O-CO2-NaC l型热液。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值的范围为-69.6‰~-56.3‰,δ18O值的分布范围为3.2‰~5.6‰,黄铁矿的δ34S值的范围为4.1‰~5.0‰,表明伟晶岩的形成与岩浆热液关系密切。钾长石的Pb同位素分析结果:206Pb/204Pb=16.7212~17.0287,207Pb/204Pb=15.4093~15.5139,208Pb/204Pb=37.4811~37.9003,其特征与玲珑花岗岩相似,而与胶东群变质岩和中生代脉岩的Pb同位素组成不同。辉钼矿Re含量变化范围为4.66×10-6~29.20×10-6,平均15.49×10-6。Re含量介于壳源与壳幔混源之间,但更偏向壳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壳。综合以上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伟晶岩形成于玲珑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其中辉钼矿化的出现对胶东钼矿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87.
胶东寺庄金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与石英溶解度证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寺庄金矿床位于胶北地体西北缘,招远-莱州金矿区焦家金矿带南段。矿体赋存于焦家主断裂寺庄段下盘的玲珑花岗岩中,以蚀变岩型矿石为主,石英脉型矿石为次。成矿流体可分为石英-钾长石(成矿前)和石英-黄铁矿-金(主成矿期)两个主要阶段。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主成矿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3~310℃,盐度为0%~12%NaC leqv,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的H2O-CO2-NaC l体系。根据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并结合前人数据发现,石英δ18O石英值变化于9.7‰~14.2‰,δDH-2O变化于77.7‰~-55.0‰,经计算获得的石英包裹体的δ18OH‰2O值落在-0.5‰~6.1之间,因此推测寺庄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且主要为岩浆水,演化到后期可能有部分大气降水参与。硫同位素研究表明,寺庄金矿床与矿带中段的焦家和新城金矿床具有类似的硫同位素组成,其黄铁矿的δ34S值为7.5‰~9.4‰。这一范围与玲珑花岗岩和胶东群变质岩的硫同位素组成相近,可能暗示寺庄金矿床成矿物质来自中生代花岗岩。利用最新提出的适用于H2O-CO2-NaC l三元混合流体的石英溶解度模型,计算发现寺庄金矿床成矿流体中石英溶解度为0.015mol/kg,这与胶东地质事实相符。成矿期热液中的SiO 2含量极低,其对热液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极为敏感。随着成矿流体演化到后期可能有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或是流体迁移至容矿构造压力下降导致的沸腾作用使得成矿流体温度下降,造成SiO 2的大量沉淀,改变了残余流体中Au-S络合物的稳定保存条件,进而发生大规模的金矿化事件。这可能是寺庄乃至整个胶西北金矿都发育有强烈的硅化蚀变带以及石英脉型矿体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8.
不同三疣梭子蟹混养系统能量收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水池塘陆基围隔实验法,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不同混养系统的能量收支和转化效率进行研究。本研究共设置梭子蟹单养对照(C)、蟹贝混养(CB)、虾蟹混养(CS)和虾蟹贝混养(CSB1、CSB2、CSB3和CSB4)7个处理组。其中,三疣梭子蟹和凡纳滨对虾的放养密度分别为45和6ind/m2,CB中菲律宾蛤仔的放养密度为15ind/m2,CSB1、CSB2、CSB3和CSB4中菲律宾蛤仔放养密度分别为7.5、15、30和60ind/m2。整个实验期间养殖水体表面接受的总太阳光辐射能为1 550 MJ/m2,光能利用率变动在0.16%~0.38%之间,以蟹单养为最高,CB混养为最低,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中,初级生产力和养殖生物饵料是系统能量输入的主要部分。实验最后收获的养殖生物中净产出量最高的是CSB3和CSB4两个处理组,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整个实验中总沉积物能量在1.71~5.43 MJ/m2之间,其中CSB3处理组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各处理能量沉积量占总投入能量比例在25.57%~33.47%之间,各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各处理组中光合能转化效率以CSB3最高,CSB4其次,CB最低,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总能量转化效率以CBS3和CSB4最高,显著高于CSB1,CS,CB和单养对照组(P0.05);饲料能转化效率以单养对照组最高,CSB4组其次,显著高于除CSB3和CB组外的其它各处理组(P0.05);单位净产量耗饲料能和单位净产量耗总能均以单养对照最低,但与CBS4处理组差异不大(P0.05)。研究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凡纳滨对虾和菲律宾蛤仔的放养密度分别为45、6和30~60ind/m2时,混养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和能量总产出最高,具有更好的综合效益,为本研究获得的优化混养结构。  相似文献   
489.
冷害是东北地区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冷害指标是冷害监测预警的重要依据。以东北地区大豆为研究对象,基于1971—2020年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数据、1992—2020年农业气象站大豆发育期数据和历史灾情数据,以热量指数为冷害指标,构建大豆灾害样本序列,利用Kolmogorov-Smirnov(K-S)分布拟合检验获得冷害指标的概率分布,通过t分布区间估计方法确定指标等级阈值,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讨论冷害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冷害等级与冷害指标完全匹配率达84.4%,该指标等级阈值可以较好反映东北地区大豆冷害发生情况;在相同冷害等级下,大豆三真叶-开花-结荚阶段冷害等级阈值较高,播种-出苗-三真叶阶段相对较低;20世纪70年代的冷害频次最高,1993年前后发生突变,之后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最北部及吉林省东南部为冷害高发地区,以此为中心冷害频次向四周递减;随年代际变化,冷害频次高值区逐渐缩小,低值区逐渐北伸扩大。  相似文献   
4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