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2006年江苏两次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利用NCEP/NCAR6h一次的全球同化系统分析资料,针对2006年发生在江苏冬季的两次不同量级的降雪,着重分析和讨论了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结果表明:暴雪产生在低空急流的左前方和700hPa切变线的风速辐合区中,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区和上升运动场的合理配置是暴雪产生的重要原因。通过这两次不同量级降雪的对比分析,得到,无论是在急流的强度还是在物理量场上,中雪和暴雪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32.
一次罕见的辐射-平流雾研究(I)——生消物理过程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2006年12月份在南京市郊进行了雾的综合外场观测.本文通过对12月24-27日持续4 d的大雾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南京市郊雾生消过程中宏观物理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这次大雾为辐射平流雾,其边界层温、湿结构特征与以往研究的辐射雾存在明显的不同;大雾维持时间久,尤其是强浓雾天气(能见度<50 m)持续时间长达约37 h;逆温深厚,雾层厚,雾顶高,多在450 m以上.研究表明:逆温层深厚、大气层结稳定、风向风速适宜,暖湿气流的不断补充,是这次大雾长时间稳定维持且雾顶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南京夏季高温日数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孙燕  濮梅娟  张备  姚丽娜  刘梅 《气象科学》2010,30(2):279-284
利用南京气象观测站1951—2007年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1951年1月—2006年12月的平均高度场、风场资料,运用小波分析、二项式滑动平均、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南京57a来高温日数的月、季、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间变化特征和异常年份同期7、8月的大气环流特征。发现:(1)南京57a来年平均出现高温的日数为14.7d,高温日主要出集中在7、8月份;(2)南京高温日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其年际变化最高可达29d(1965年为8天,1966年有37d),57a来南京高温日数异常偏多年有8a、偏少年有7a;(3)南京高温日数1950s到1960s相对偏多,1970s到1990s初处在一个相对偏少的时期,1990s至今,都处在高温日数偏多的阶段;(4)南京高温日数异常偏多时,南亚高压异常偏东、偏北,副高异常偏西、偏北,出现了纬向上"相向而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34.
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方法探讨及其业务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本文介绍了几种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方法以及一个数值预报释用系统的建立。该系统具有检索国内外各类数值预报形势场及物理量场、500 hPa西风环流指数演变、单站高低层物理量表、数值产品误差和预报能力比较、调阅各类传真图、多维图形显示等功能,为预报员在分析制作预报中提供了更多更实用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信息。  相似文献   
35.
通过调研分析得出江苏省气象部门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业务涉及的领域主要是: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五个主要方面。规划布5个农业生态监测站、4个林业生态监测站、5个湿地生态监测站、13个城市生态监测站、5个海洋生态监测站。对土壤状态、城市生态环境等七大类生态指标进行监测,向政府等有关部门提供土壤水分及城市生态气候监测和遥感监测信息等8大类几十种生态气象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36.
"03.7"江苏大暴雨凝结潜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美国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3年7月4~5日江苏省中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有无降水凝结潜热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凝结潜热释放能使高层负涡度和低层正涡度强烈发展,形成地面至500 hPa深厚的正涡度柱;使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显著增大一个量级;能诱发低空中尺度涡旋发生发展;使降水量增幅一个量级。凝结潜热释放是暴雨发生和雨量增幅的一种重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37.
夏季南亚高压的演变及有关天气系统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6—7月份100 hPa南亚高压形态变化规律特征的描述和有关天气系统间的响应变化分析,总结了南亚高压进退振荡周期和南亚高压与副热带高压的响应关系,并进一步论证了南亚高压与江淮梅雨关系。根据所得结论对历史资料进行了反查验证。提出了有一定应用价值的代表性结论:(1)6—7月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和南亚高压脊线变化呈波动状周期性北跳东进,其变化周期均在10—12 d左右,南亚高压开始北跳东进的时间、维持长度决定了我国东部梅雨始期和梅期长短,并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根据南亚高压脊线和副高脊线的线性关系,可采用110~120°E的平均南亚高压脊线位置≥28~30°N作为入梅的指标之一,利用110~120°E的平均南亚高压脊线位置≥32~35°N作为出梅的指标之一。这些结论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特别是利用南亚高压进行入、出梅的判别丰富了梅雨领域的研究,同时这些结论为中长期天气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8.
2007年5月29日,突然大范围爆发的太湖蓝藻污染了江苏省无锡市的自来水水源,严重影响了正常城市供水,5I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这次蓝藻事件中,江苏省气象部门启动了突发公共事件气象服务的应急预案,做了大量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为降低太湖蓝藻事件的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  相似文献   
39.
中国雾水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1980年以来,中国雾水化学研究发展迅速.在城市、高山和海边广泛地开展了雾的观测试验和云雾水的取样分析,研究了各地云雾水的酸度和酸雾的来源,分析了不同地区雾水化学组分的基本特征.许多雾的综合观测试验,在对雾水连续取样的同时,还连续观测了与雾水化学相关的要素,研究了影响雾水化学组分浓度的主要因子.文中总结了近30年来中国...  相似文献   
40.
一次罕见的平流辐射雾过程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大气成分对雾的影响,2006年12月份在南京市郊进行了雾的综合外场观测试验.12月24~27日,南京出现了持续4d的浓雾过程.揭示了这次浓雾过程一些罕见的特征:持续时间长,浓度大,雾顶高,雾水酸,爆发性增强.对这些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成因的探讨.结果表明,这次雾是在夜晚辐射条件下形成,而后在暖湿平流作用下维持、发展,是一次平流辐射雾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