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401篇
测绘学   288篇
大气科学   281篇
地球物理   238篇
地质学   1177篇
海洋学   237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矿山地学建模是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大型矿业软件Surpac Vision建立了某矿山的矿山三维地学模型,三维直观定量地反应了矿山地形、地层、构造、岩浆岩和钻孔地球化学原生晕的基本情况.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可以实现动态综合多方案圈定异常,可以对异常的形态特征、异常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实现矿山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对矿山资源接替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2.
在神府-东胜矿区人为泥石流沟道广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人为泥石流形成的面体物质补给特点;(1)矿区建设过程中(包括采煤,修路,采石,基建等)的弃土弃碴是主要补给源;92)工程建设加大临空面;改变了沟口侵蚀基准面,由此而激发的重力崩塌及加速的沟床溯源侵蚀是潜在的补给来源;(3)人为活动导致环境破坏,加速的土壤侵蚀是泥石流细粒物质的主体补给源。  相似文献   
973.
论福建省闽中裂谷带成矿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闽中裂谷带有一套与裂谷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的矿床组合。裂谷演化的各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成矿作用,形成了相庆的矿床类型裂谷张开和大洋形成阶段形成层控型块状硫化物矿床;裂谷事碰撞阶段形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后裂谷阶段形成岩浆热液矿床。各类(式)矿床的常是构造化各阶段伴随的多种成矿作用叠加和改造的产物,表现为成矿的多阶段和物质的多来源。因此将裂谷构造环境及其化各阶段成矿作用和种类矿床作为一个整体,称之谓闽中裂谷  相似文献   
974.
地震勘探法探测陷落柱及小构造的有关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对煤系地层在出现陷落往或小构造等地质现象时的地震反射勘探理论观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供了若干实例。文中指出,时间城的粘弹性和空间城的各向异性是探测小构造或陷落柱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75.
通过对淮南煤田西部煤层甲烷资料的分析, 选择了煤炭储量的类别、煤层甲烷含量的有效测点密度和评价验证钻孔中参数的获取情况作为煤层甲烷资源量分级的综合指标, 建立了包括实证、控制、概略、远景和潜在等五个级别的煤层甲烷资源量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976.
现场核技术方法在勘查金矿中的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主要以化探手段找金,因而勘查金矿周期长、成本高、效益差。近年来,笔者在从事金矿勘查的研究中,引进了现场核技术勘查金矿的方法,将几种被证明有效的核技术方法综合应用,使其在进行野外研究和现场地质问题分析中,能提供必要、直接的参数。如何划分现场核技术方...  相似文献   
977.
978.
南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物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莹  唐运千 《热带海洋》1998,17(3):43-51
对南海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南海表层沉积物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多在C16-C33,奇偶优势指数OEP值略大于1,显示有机质输入有混合源的特征;共检出近60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包括萘、菲、蒽、芴、萤蒽、茈化合物的惹烯,Bei等陆源输入标志物。在此基础上,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其结果显示南海表层沉积物的物质输入有如下的特点: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和燃烧产物的贡  相似文献   
979.
锡矿山锑矿田幔-壳构造成矿模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湖南锑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特征,分析锑异常分布规律及与构造、岩浆岩的关系,探讨地壳演化与锑矿成矿作用,建立锡矿山锑矿田幔-壳构造模型,并进行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980.
青海高原近40年来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趋势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唐红玉  李锡福 《高原气象》1999,18(2):230-235
利用青海1959 ̄1996年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以及总云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在剔除台站迁移较大的站点之后,对青海高原近40年来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云量和日照时数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近40年来青海高原最高气温秋冬季为弱的升温趋势,春季则为明显的降温趋势。最低气温各季都为升温趋势,秋、冬季最为明显,春、夏次之。无论最高、最低或是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都是高海拔地区(3000m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