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为了探测与地壳活动有关的重力变化,于1982年至1985年期间每年都在东北地区沿日本海海岸进行精密的重力复测。国土地理院(GSI)在深浦至鼠关约400公里长路线上建立的90个一级水准点上,使用两台LaCoste & Romberg重力仪测到了重力值。测量精度估计在0.02mgal以内。根据名古屋大学理学院和水泽国际纬度观测所于1983年合作进行的重  相似文献   
22.
23.
CSAMT法在断层含水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省平顶山地区小屯正断层上进行勘查,采用CSAMT法对落差较大断层的含、导水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该法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断层的空间位置,而且可以定性判断断层的富水性。说明CSAMT法的应用在断层含水性评价方面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GRACE???????????????2005 ??1~11?μ??й?????????????????±仯???о???????????GRACE??????????????????????к???????????????????????cm???Ч???仯????????÷???????????????????仯?о??????????  相似文献   
25.
张我华  薛新华 《岩土力学》2009,30(5):1357-1361
孔隙的存在是岩土类介质材料结构的本质特征,它不但改变了岩土体的力学特性,而且严重影响着岩土体的渗透特性。大多数经典的渗流理论中,多孔介质模型都假定孔隙率和渗透系数是与时间无关的材料常数。实际上由于淘涮、侵蚀、冲刷等原因,它们是随时间和坐标变化的,同时又与孔隙中的压力、流速等因素有关。基于孔隙率和损伤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连续损伤力学的角度对多孔介质岩土材料的渗流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传统的达西定律形式进行修正,提出了孔隙介质完备有效的达西定律(模型);然后,对该模型中渗透参数的特性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6.
包买斑岩型铜钼矿床是西藏玉龙铜矿带北段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化、蚀变特征.最新勘查进展揭示其铜、钼资源量均已达中型矿床规模,但理论研究工作仍十分薄弱.以矿区基本地质特征为基础,运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方法,精确获得包买矿区与成矿有关的黑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时代分别为:41.3±0.2 Ma和40.8±0.2 Ma,与玉龙、扎那尕等矿床一致,是始新世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综合区域已有年代学证据,玉龙铜矿带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体主要集中侵位于37~42 Ma,可能不存在明显的早(51 Ma)、中(41 Ma)、晚(33 Ma)三期,且从北西向南东,成岩成矿时代也没有明显降低变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27.
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下材料的非线性特征,结合粘塑性应力空间内破坏准则被有限超越期间的稳定时间步长,对随机数学覆盖下粘塑性数值算法的逻辑实现过程进行推导,在直接偏微分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及平面应变条件下粘塑性非线性随机有限元的本构关系式,进而提出了基于全量理论的粘塑性非线性随机有限元列式,并以堤防填筑工程为例,分析研究了土质堤坝分阶段逐步填筑过程中的随机演化机理及堤坝结构的可靠度安全性,实现了堤防填筑工程的全程随机模拟。  相似文献   
28.
29.
本文利用较为完备的球体位错理论,结合4.5年的震后位移数据,优化了2011年日本MW9.0地震震源区岩石圈弹性层厚度与地幔黏滞性因子,更新了该强震断层余滑时空演化过程.首先,基于日本列岛215个均匀分布的GPS连续观测站震前2年与震后4.5年的观测数据,提取了2011年日本MW9.0地震引起的震后位移时空变化;接着,依据断层余滑衰减相对较快的特点,利用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对震后3~4.5年的GPS观测数据进行反复拟合,确定2011年日本MW9.0地震震源区地幔黏滞性系数和岩石圈弹性层厚度的最优解分别为6×1018 Pa·s和30 km;然后,从震后3年内GPS观测数据中剔除地幔黏滞性松弛效应,获取了断层余滑对应的震后位移场;最后,利用基于球体位错理论的反演算法,反演了2011年日本MW9.0地震断层余滑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2011年日本MW9.0地震引起的断层余滑在震后半年内变化显著,震后2年主震区域余滑基本停止,断层的两端存在一定的余滑效应,断层余滑的累计矩震级达到8.59;地震后4年,地幔黏滞性松弛效应对震后位移场的贡献在总体上超过断层余滑的贡献.  相似文献   
30.
西藏衣珠兴拉地区位于班公湖-怒江带东段,属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系构造带向南转折的藏东三江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具有良好的多金属矿成矿条件,是寻找铬铁、铅锌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依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研究表明:1)通过分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相关性分析,认为Ag、Au、Cu、Pb、Zn、Sb等为本地区主要成矿元素;2)利用因子分析研究了元素组合特征及异常分布规律,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和已知矿床(点)信息,认为该区多金属矿化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有关,具有明显的高中低温分带性;(3)划分出4处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即拉桑卡-尼尼拉卡铬铁矿Ⅰ级成矿远景区、母拉同Ⅰ级成矿远景区、根达卡-曲功马Ⅱ级成矿远景区、摘龙-瓦昌达铅锌钨锡多金属成矿远景区Ⅱ级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