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11.
利用黄河小浪底水库周边气象观测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小浪底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及周边雾日的变化特征,及蓄水对相对湿度、平均风速、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水后雾日呈现下降趋势,周边下降幅度大于库区下降幅度;库区年平均雾日与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速和蒸发量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小浪底水库蓄水前后10 a的库区及周边14个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对比分析发现:由于水域面积的扩大,水库水位的增高,蓄水后库区及周边50 km左右的范围内年降水量及暴雨日数有明显增加,其中库区10 a平均降水量增加率为16.9%,夏、秋两季降水增幅显著,库区内夏季平均暴雨日净增加率达62.5%.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区域性大暴雨的特征与机理,利用NCEP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及区域站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5日河南省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槽及副热带高压影响下,低空切变线、低空急流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互作用产生了此次区域暴雨过程.冷空气的移动、对流层深厚的西南急流、中尺度辐合以及切变的形成和发展,对强降水有很好的指示作用.700 hPa等压面上正垂直螺旋度中心的移向和强度变化与降水落区及趋势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区域强降水的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为改进区域大暴雨预报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同性质颗粒在流化状态下可实现自然水力分级的特征,在流化床反应器中沿水流方向实现了多级速度梯度的建立。在研究流化床混凝反应器的混凝动力学特征基础上,探讨了以800 μm和1 200 μm树脂颗粒为固相的多级速度梯度流化床(MGF)的速度梯度分布特征、混凝效率和絮体形态特征,并与以1 200 μm树脂颗粒为固相的单级速度梯度流化床(SGF)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级速度梯度相比,多级速度梯度可为胶体或微颗粒的高效碰撞和絮体再增长创造更适宜的环境,有助于形成尺寸更大、密度更大的絮体,提高了絮体的可沉降性;MGF在处理人工配置的高岭土悬浊液和分散红染料废水时,混凝效率比SGF分别提高了2%~4%和7%~20%。  相似文献   
15.
大黄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促进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产业集聚的角度研究大黄鱼产业的发展规律,采用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方法测度2011—2020年大黄鱼养殖产业和捕捞产业的集聚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空间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大黄鱼养殖产业的集聚水平高于其捕捞产业;福建大黄鱼养殖产业的集聚水平相对于...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互相影响。文章通过熵值-TOPSIS法构建我国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子系统共21个二级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我国2013—2019年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类型。研究发现:我国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则比较稳定;2013—2019年多数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两大系统的耦合度表现稳定,保持良好的动态关联关系;在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互动性增强的同时,两大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平利县移民搬迁规划地块图斑数据的报备中,涉及图斑属性数据的获取工作,可利用ArcGIS软件人工对地块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提取,然后再将提取的数据信息逐一转化为省国土厅移民搬迁信息在线监管系统中需要的txt格式.完成此项工作,工序繁琐且造成整个工作效率不高,为此,利用VisualStudio2013编写代码,研究了一种快速获取地块图斑属性数据的方法,将地块属性信息转换为界址点属性信息,自动提取图斑数据并生成txt文件,录入监管系统,实现地块图斑的逐一自动查找与快速提取,大大缩短图斑转换和信息提取时间,且实践证明该方法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济源历年6月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发现,2009年6月高温天气具有持续时间长、高温强度强的特征,是济源1960年以来夏季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利用Micaps 常规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环流资料分析2009年6月21-26日济源市连续≥39 ℃的高温天气特点及成因得出:贝加尔湖高压是导致济源产生极端高温的重要天气系统;晴空辐射增温、强烈动力下沉增温作用、地面热低压的直接热力加热作用以及济源市特殊地形使气流沿太行山山坡或山地下滑而产生下沉增温,对高温的产生起到了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