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IHS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融合方法是一种高效的融合算法.影响该算法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分解层数的选取对融合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故针对不同景观特征影像选取最佳分解层数的问题有待深人探讨.本文以SPOT全色影像和TM多光谱影像,选取信息嫡、平均梯度和相关系数3个质量指标,就不同景观特征影像对小波分解层数的响应问题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52.
吴志峰 《测绘通报》2015,(5):133-134
<正>一、引言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筑,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从发展的角度看,古建筑既可以用于旅游开发,又是古代文化遗产的象征。目前古建筑保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古建筑测绘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从概念来说,工程目的的实质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古建筑的原貌,为古建筑提供详尽、系统的资料,作为技术档案保存,为日后的修复、重建提供可靠的资料。目前,古建筑测绘工作使用的仪器大多是测距仪,但测距仪应用在古  相似文献   
53.
基于日降雨数据的广东省降雨侵蚀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雨侵蚀力是反映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利用广东省26个基本气象站点的多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和时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呈沿海地区向内部山区逐渐递减趋势,分布特征与多年平均降雨量分布类似;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于4-9月份(雨季),占全年的84.8%,根据季节分布特征,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区:第一类型区分布于粤北、粤东北、粤西北的内陆山区,第二类型区分布于粤中、粤东和粤西部分地区,第三类型区分布于广东省南端的电白、吴川和雷州半岛地区,各类型区之问的季节分布有明显差异;在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上,1961-2001年间大部分地区呈现不同程度的正趋势,最大趋势系数(r)可达0.326,其年际变化特征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54.
在综合分析曲江县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当前“三高”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基础上,以1994年为现状年,对曲江县本世纪末到2010年的“三高”农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及战略部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从物质平衡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从理论上探讨了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发的影响,并指出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海岸带环境灾害。  相似文献   
56.
基于广州市2004―2016年土地利用分类成果,通过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2020年土地利用状况,结合格网分析法构建广州市2004―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密度格网,并展开Getis-Ord热点区分析和圈层分析评估,分析广州市快速城市化进程土地利用变化对ESV变化过程和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广州市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扩张占用了大量生态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从2004年的1 320 km2扩张到2016年约2 000 km2,预计2020年将达到2 263.63 km2,生态用地斑块日趋破碎化;2)2004―2016年间,广州市ESV总值累计减少了92.41亿元,年均减少约8.4亿元,预计2016―2020年其继续减少但减速会放缓;3)ESV高值区域的格网数量净减少近18%,低值区域的格网数量净增加约46%,局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改善难以抵消快速城市化造成的ESV损失;4)广州市ESV变化呈现局部空间自相关现象,高冷区常年集聚分布在花都区和番禺―南沙一带,高热区从集聚分布于东北部逐渐变成为零星分布;5)ESV圈层格局从中心城区向外围区(核心区、近郊区、边缘区和外围区)呈“低―低―中―高”向“低―低―低―高”的结构特征演变,地处城市边缘的近郊区域和边缘区域逐渐形成空间异质性最突出的城乡交错带。  相似文献   
57.
珠江三角洲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0年珠三角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编制珠三角景观类型图;在GIS与景观斑块分析软件的支持下,选取类型面积等9种主要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珠三角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珠三角景观类型受人为活动影响很大,以耕作用地和城乡居民用地等景观为代表的半自然或人为景观占据了珠三角总面积的60%以上,且城市化水平越高,这种现象越为明显;类型水平上,珠三角各市景观空间差异普遍较大,尤以城乡居民用地、森林、草地等景观更为明显,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景观水平上,各市斑块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58.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而形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如何将其嵌入授课过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伴随城市管理的日渐智慧化,本文提出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智慧城市课程融合的教改框架。以“互联网+”创新创业训练成果为教学产出导向,引导学生综合智慧城市技术和案例,发现智慧建设的痛点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其创业热情,为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9.
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中国区域的校正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搭载的业务型线扫描传感器(DMSP/OLS)获取的夜间灯光影像,可客观地反映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强度,其广泛应用于城市遥感的多个领域。但该数据缺少星上的辐射校正,下载的原始影像数据集不能直接用于研究,需进行区域校正。长时间序列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集主要存在2个问题需在校正过程中解决:(1)原始影像数据集中的影像是非连续性的;(2)数据集中的每一期影像都存在着像元DN值饱和的现象。针对这2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变目标区域法的影像校正方法,对提取出来的每一期中国区域的夜间灯光影像进行了校正,该校正方法包括相互校正、饱和校正和影像间的连续性校正。最后,为了检验校正方法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本文将校正前后中国夜间灯光影像与GDP和电力消耗值,分别进行回归分析评价表明,校正后的影像更客观合理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60.
基于RS与GIS的伶仃洋两岸土地利用时空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通过遥感解译得到4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珠江口伶仃洋两岸土地利用的数量、类型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发现:(1)在1990-2005年期间,研究区建设用地快速扩张,15年间净增2 256.38 km2,年均增长150.43 km2/a;耕地净流失量达1 457.73 km2,年均流失为97.18 km2/a;林地年均流失31.70 km2/a.(2)从研究区综合动态度看,1990-1995年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激烈时段;从各市综合动态度看,深圳、珠海与东莞前期变化大,番禺与中山则后期变化较强.(3)研究区各市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