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正断层生长和侧向连接是最基本的三维地质构造问题,深入剖析其三维时 空演化过程对理解沉积盆地内正断层系统的形成与演化至关重要。 南海扩张时间和影响范围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发育大量正断层,并覆盖有高精度二维地震反射剖面,成为研究上述问题的理想地区之一。本研究以陆丰凹陷为研究对象,开展三维构造解析和建模研究,为正断层系统三维时 空演化过程提供一个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陆丰凹陷主控断层F1的生长和连接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晚白垩世—早古新世,两条断层分别形成并以孤立断层模式分别向两侧生长;早古新世—早渐新世,断层发生侧向连接作用合并为F1断层,连接处发育侧断坡;晚渐新世—中中新世,F1断层继续向两侧生长。基于F1断层定量分析(生长指数和断距),发现F1断层活动强度表现为先增加然后突然降低,其转折时间对应于T60界面,~23 Ma,较好地对应了西北次海盆扩张终止时间,说明南海北部扩张已经影响到陆丰凹陷。结合前人对珠江口盆地构造变形和演化研究,初步认为南海北部扩张波及的范围已跨过陆丰凹陷向大陆方向继续延伸,其北部边界可能对应于华南大陆南缘的滨海断裂带。本研究可为正断层系统三维生长过程研究提供案例,同时为南海扩张过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2.
茶树为多年生植物,当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茶芽萌动开始长出新梢,并随着温度的升高新梢生长加快。上张大队1978~1982年春茶采摘面积相同,但各年产量和质量不同,原因在于三月份气温不同,若三月份气温高,产量高,且质量也好,反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中国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s)区域性本底浓度与变化特征,采用吸附富集—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临安(30°25′N,119°44′E,海拔132.0 m)和上甸子(40°19′N,117°07′E,海拔286.5 m)大气本底站大气中NMHCs的组成与浓度。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先后按季度分4次观测与取样,共获145个有效样品。检测出C2-C10的NMHCs组分52个,其中包括26个烷烃、17个烯烃和9个芳香烃化合物。在临安和上甸子大气中非甲烷烃总烃(TNMHC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8.5±126.0)×10-9C,(278.7±185.5)×10-9C。两站烷、烯、芳香烃在TNMHCs中所占的比例相近,分别约为21%—33%,7%—19%,54%—70%。受源、汇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NMHCs浓度存在明显地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但变化趋势两地略有不同。TNMHCs平均浓度的峰值都出现在10月,谷值分别出现在1,7月。气象要素以风向和风速的影响最为明显。TNMHCs高浓度大多与上风向存在较强污染源有关。另外发现,临安TNMHCs浓度比10 a前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4.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监测工作布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为世人所瞩目,经过二十多年的勘查、监测和研究,其防治工程最终得以开展。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施工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在充分利用现有监测设施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完整的监测剖面和监测网,并使其系统化、立体化。本文论述了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监测布置的基本原则和工程布置。  相似文献   
55.
黄土在我国西北分布广,厚度大,堆积基本连续和完整,因而中国黄土一直为中外地质学家所重视。多年来不少学者对中国黄土的地层、年代、物质成分和结构等方面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但是,这些研究均未涉及黄土中氨基酸的问题。氨基酸是蛋白质分解后的产物,沉积物中氨基酸的含量、种类、外消旋等与所含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及母质层的形成环境和成岩作用有关,为此,本文首次尝试对黄土中的氨基酸进行分析研究,试图通过对黄土中氨基酸的分布规律和变化,探索氨基酸在黄土沉积环境、古气候及古生物作用等方面的可能的地球化学含义。  相似文献   
56.
2003年6月5日青岛崂山4.1级震群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5日青岛崂山区发生4.1级震群。这次震群是青岛历史上少有的,青岛市普遍有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文章从地震影响、地质构造、历史及现代地震、序列特点及性质判定、地震应急等方面概述了本次震群。  相似文献   
57.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7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约1.33百万平方公里的农田。这些田地的种植、翻耕、施肥、灌溉等管理措施不仅长期改变着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化学元素循环,而且给全球气候变化带来影响。农业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3种温室气体,即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在土壤-大气界面的交换而实现的。为了分析多种因素(如气候、土壤质地、农作物品种及各种农田经营管理措施等)对农业土壤释放CO22222222  相似文献   
58.
研究表明,全球CO2浓度变化有二大特点,一是北半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南半球由于各纬度上的浓度变化很小,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二是两个半球又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较大的逐年增高的趋势,各地的平均年增长率在1.4至1.7ppmv/a之间。南北两半球相比,北半球的年平均浓度要高出4ppmv,年平均增长率也要略高一些。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的变化还具有10年左右的周期,而且与厄尔尼诺年的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59.
60.
介绍利用AST386 SX/20微型计算机、快速数据采集卡和光电二极管阵构成的512通道快速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对太阳米波爆发频谱进行观测和处理程序的设计及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