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8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420篇
测绘学   284篇
大气科学   361篇
地球物理   249篇
地质学   875篇
海洋学   21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对位于腾格里沙漠西南边缘的土门剖面中时代为MIS3的TMS3层段进行序列分析与14C和释光测年,并在此基础上对沉积层进行系统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TMS3是由沙丘砂与其他5类沉积相(黄土状亚砂土、砂黄土、湖沼相、水成黄土和古土壤)构成的相互叠覆的沉积,形成14.5个“沉积旋回”。TMS3微量元素Mn、P、Sr、Rb、V、Zn、Cr、Ni、Cu和Nb在沙丘砂中含量低,在其他5类沉积相中含量高;Rb/Sr比值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在剖面上,随着沙丘砂与这5类沉积相的交替,元素含量、Rb/Sr比值表现出明显的峰(高值)谷(低值)波动,并形成基本上与沉积旋回数量一致的“元素旋回”——ECY1—ECY14.5。该层段14.5个元素旋回揭示了相同数量的腾格里沙漠东亚冬夏季风演变的“旋回”——MCY1—14.5,包括14次冬季风事件和15次夏季风事件,每个季风旋回的持续时间平均约2.48 ka;TMS3元素记录的15次夏季风事件与GRIP冰芯和葫芦洞石笋MIS3-δ18O曲线的间冰阶具有相同的发生次数,也与邻近的古浪黄土MIS3中的间冰阶可以进行很好的对比。土门剖面TMS3的地球化学迁聚行为和沉积相,在一定意义上诠释了MIS3北半球冷暖波动——腾格里沙漠东亚冬夏季风环境变化的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962.
分析了贡嘎山森林系统水循环过程,并通过水量平衡方法,计算了考虑植被及枯落物降雨截留条件下的降雨入渗系数。结果表明:考虑植被及枯落物降雨截留条件下的水量平衡方法与地下水动态分析法、基流分割法计算成果较为接近,计算方法较为正确;而不考虑植被与枯落物截留计算出降雨入渗系数偏大。森林覆盖区,林冠、树干及枯落物是降雨再分配的重要因素,降雨入渗系数受植被、植被类型、枯落物、枯落物状态的影响。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及枯落物对降雨的截留及再分配特征,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意义。  相似文献   
963.
北天山四棵树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棵树岩体侵入于北天山蛇绿混杂岩带巴音沟蛇绿岩,属"钉合岩体"。通过对四棵树岩体进行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该岩体主要组成为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SiO2含量为63.3%~68.9%,富碱,铁、镁、钙,钛含量较低,贫磷,具有偏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相对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具明显铕负异常(δEu=0.4~0.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及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及Hf。四棵树岩体可能来源于由洋壳和岛弧建造组成的年轻地壳,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后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64.
在对土壤入渗理论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邯郸市平原区的水文水情的基本特点,选定2~3处地点进行实验,完成了静态数据的收集和动态数据的观测,确定了实验区土壤质地类型、土壤容重等物理特性,结合实验测定的饱和导水率K、土壤水分特征曲线θ( h)推算非饱和导水率K(θ)、扩散率 D(θ)等土壤水分运动参数。运用上述数据对Van Genuchten模型加以改进,并运用改进后的模型对实验中的水分变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实测成果和数值模拟成果,对邯郸市平原区已选定实验点土壤水入渗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65.
司静  俞胜  张淼  张春宇 《甘肃地质》2014,23(1):41-46
锁龙金矿位于礼岷成矿带下二叠统细碎屑岩中,矿体规模为中型。受控于教场坝岩体外接触带之挤压断裂和劈理带,矿体以成分简单、低品位、赤铁矿化蚀变及氧化矿石易于氰化浸出为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一步指出了扩大锁龙金矿床规模的有效途径及寻找该类型矿床的方向,其地质找矿前景较为乐观。  相似文献   
966.
四棵树岩体位于北天山缝合带中,是侵入依连哈比尔尕岛弧带中最大的一个花岗岩体,具有"钉合岩体"的构造意义。组成该岩体的岩石类型较多,大体上可分为3个侵入期次,依次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其中第二侵入期次构成了该岩体的主体。岩石SiO2含量为57.85%~74.28%,K2O含量为1.95%~5.25%,Na2O含量为3.00%~4.50%,整体表现为高K、Ca碱性特征。∑REE=113.91×10-6~169.47×10-6,(La/Sm)N为1.77~3.16,(Gd/Yb)N为1.33~2.12,(La/Yb)N为3.41~5.64,δEu为0.37~0.82,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特征;岩石具有Nb、Ta、Eu的亏损以及Th、Zr、Hf相对富集。通过形成环境判别,第一期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大部投在火山弧环境,板块碰撞前—后碰撞隆起阶段;第二期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大部投在后碰撞阶段;第三期花岗斑岩主要投在晚造山阶段。通过LA-ICP-MS对该岩体中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进行较为系统的锆石U-Pb测年,得出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24.1±4.3)Ma、(314.9±4.1)Ma、(311.5±3.9)Ma。结合前人得出的巴音沟蛇绿岩中辉长岩的(344±3.4)Ma年龄,可初步得出北天山缝合带的形成时代应该为344~311.5Ma,碰撞造山作用主要发生在324~311Ma,随后进入后碰撞伸展阶段,而四棵树岩体3期侵入岩可能分别代表了北天山造山带俯冲汇聚-碰撞-陆内造山各阶段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67.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是一个重要的锡成矿带,分布有多种类型的花岗岩。贝勒库都克岩体位于卡拉麦里锡成矿带中部,由含锡正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文对贝勒库都克岩体岩相学和含锡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锆石颗粒浅黄色-无色透明,呈正方双锥状、钮柱状及半截锥状自形晶体,且发育规则的韵律环带,具有较高的Th/U比值(范围在0.32~0.47),属于典型岩浆成因锆石。获得贝勒库都克岩体侵位结晶年龄为283±2Ma(n=8,MSWD=0.14),时代属于早二叠世,这与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范围(330~265Ma)相吻合。为建立准噶尔地区构造格架和恢复岩浆演化事件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同时具有一定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68.
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的沉积型钒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南西部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底部的含碳硅磷质黑色岩系主要由黑色碳质页岩组成,富集了多种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元素,是我国新类型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的矿产资源和后备矿产资源,其中尤以钒的资源量最丰富,是湘西地区继锰和汞铅锌矿之后,又一最具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矿产资源。研究表明,黑色岩系形成于扬子准地台东南缘之深水斜坡的缺氧环境,有机质含量高是其重要特点,钒在有机质中优先被结合。沉积环境的改变导致成矿作用的发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是钒矿成矿的主导作用。矿床属于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沉积型钒矿。  相似文献   
969.
青海共和盆地为一新生代断陷盆,具有良好地热地质背景与其东、西两侧构造岩浆带断裂型地热分布,构成秦昆接合部SN向地热带。另据CSAMT在海南州首府共和县恰卜恰镇地热勘查推断出一小型拉分盆地,兼有盆地传导型层状热储和断裂对流型带状热储的特征,提出拟建地热井位钻孔布置构造有利部位,建议孔深1200m。经钻探打出全省第一口水温高、水量大、水质优的地热井,发挥了CSAMT在地热勘查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70.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黄羊山花岗岩岩石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羊山花岗岩体是卡拉麦里造山带典型的后碰撞花岗岩体, 发育大量闪长质微细粒包体。黄羊山花岗岩具有高硅(72.21%~77.36%)、低铝(9.00%~12.93%)、贫钙镁(CaO: 0.20%~1.21%; MgO: 0.03%~0.44%)、富碱(Na2O+K2O: 7.43%~9.02%)以及高分异(SI=0.28~3.47, DI=76.45~95.99)的特征。强烈富集LILE和HFSE (Zr+ Nb+Ce+Y=260.01 μg/g~797.83 μg/g), Ga含量高(10000×Ga/Al=3.95~5.69), 属于A型花岗岩类。岩石学和岩相学(包体细粒淬冷边, 反向脉, 复合包体以及寄主岩石和包体中斜长石斑晶在形态、成分、光性上的一致性等)、岩石地球化学(Y/Nb=2.77~6.82, La/Nb=0.91~4.33, Ba/Nb=0.13~37.86等)、Sr和Nd同位素(ISr多数在0.7031~0.7041, εNd(t)在5.2~7.1之间)以及LA-ICP-MS锆石U-Pb测年(寄主岩石为311±12 Ma, 包体为300±6 Ma)综合研究显示, 黄羊山花岗岩是壳-幔源岩浆混合成因。从晚石炭世到二叠世, 东准噶尔地区进入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 在后碰撞构造阶段, 早期的俯冲板片断离, 软流圈减压熔融, 玄武质岩浆底侵至下地壳底部, 底侵基性岩浆带来的巨大热量, 导致地壳物质熔融, 形成大规模的花岗质岩浆, 两种岩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混合, 其中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就是基性的幔源岩浆和酸性的壳源岩浆不同程度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