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国家海洋局首次风暴潮预报服务及科研工作会议,于1986年1月9日—13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海洋局机关有关司、处、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以及各研究所、分局、区台和宁波海洋学校等单位的49位代表,会议由国家海洋局调查指挥司石忠阳同志主持。国家海洋局局长严宏模、付局长陈德鸿到会听取了代表们的汇报。  相似文献   
12.
9711号特大风暴潮灾的预(警)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琳 《海洋预报》1999,16(1):67-69
1997年第11号台风恰值农历天文大潮期,袭击我国东部沿海六省二市,风、雨、潮“三碰头”呼啸而至,受其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建国后最严重的一次台风风暴潮灾,灾害波及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天津有多个验潮站均出现了破历史记录的高潮位。东、黄、渤海的沿岸大部分验潮站的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水位,这是历史所罕见的。在这一特大潮灾出现之前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预报中心风暴潮组以高度的责任心,依靠先进的预报技术,凭借丰富的预报经验,成功地预报了这次特大台风风暴潮,大大减轻了潮灾带来的人员伤亡,使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3.
弱变形域成矿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热液矿床的成矿构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构造动力破坏(构造致裂)为主形成的成矿构造——简称构造型成矿构造,另一类是由流体动力破坏(液压致裂)为主形成的成矿构造——简称流体型成矿构造。在分解变形构造场中,构造型成矿构造一般受控于面型强变形带(P域),而流体型成矿构造一般受控于构造透镜体弱变形域(Q域)。通过对典型控矿构造透镜体系统的解析,认为在韧性域与脆–韧性域,剪切带可以通过变形分解形成由面型强变形带组成的成矿场与由透镜状弱变形域组成的成矿场。当剪切带分别处于韧性、脆–韧性及脆性域时,强变形成矿场在韧性变形条件下不成矿,而在脆–韧性及脆性变形条件下则成矿;弱变形成矿场在韧性域与脆–韧性域时成矿,而在脆性域时则不成矿。上述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两类成矿场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矿床建模、成矿预测与成矿构造、矿床成因等的深入研究,而且有助于将构造动力、流体动力、成矿构造、成矿流体等要素有机统一,建立构造透镜体型成矿系统;有助于揭示变形分解作用、液压致裂作用、构造泵吸作用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丰富成矿构造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以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为基础,追踪闭合了盆地内重要的层序地层界面,精细解释了盆地内部的主要构造和地震反射结构特征,新识别出一条重要的构造不整合界面——枣Ⅲ(Ek1Ⅲ)界面,建立了盆地同裂陷阶段的构造-地层格架,划分了盆地新生代幕式构造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断层地质属性及其组合样式分析、并运用回剥技术和断层活动性定量计算,深入分析了盆地同裂陷阶段不同构造幕的构造演化过程,提出Ek1Ⅲ界面为孔南地区新生代裂陷作用的起始界面,代表了古近纪初期Ek3-Ek1下亚段时期拗陷作用向Ek1上-Ed时期的裂陷作用转变的构造变革界面.之后从Ek1上亚段至Ed沉积时期盆地的裂陷沉降又经历了由正向伸展断陷向右旋走滑伸展断陷两幕不同构造变形方式的演化阶段.在上述构造演化过程中,盆地的断裂系统及其所控制的沉降中心发生规律性迁移,进而制约了盆地沉积体系配置.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的验潮概况 我国的验潮历史可追溯到1900年前后,根据资料记载,最早开始验潮的站有秦皇岛(1907年)、大连(1909年)、塘沽(1895年)、青岛(1898年)、厦门(1907年)、广州(1908年)等,据统计到1949年全国只有14个验潮站,由于管理混乱,其中仅有8个站有部份高潮和低潮资料,其它各站资料均失散。 解放后随着我国国防、航运、水产、海洋开发与海洋工程等事业的不断发展,沿海等地相继建立了许多验潮站,据不完全统计约有 200多个,这些站分别隶属于水电部(151个)、海洋局(24个)交通部(17个)等单位。这200多个验潮站中,多数安装了国产自记验潮仪,准确及时地记录了沿海的潮汐变化。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百度地图服务的地址解析方法,通过自动搜索和调用百度数据资源,实现了地名地址信息的快速、批量定位与上图,在武汉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中取得了较好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沿海葫芦岛、秦皇岛、坎门3个验潮站进行了19年潮汐总体分析,计算了分辨率△σ≥0.0022°/h的472个分潮的振幅和位相;依据得到的交点潮、近点潮和极潮对平均海面的超长周期性变化进行了预测;还对以上3站及塘沽、龙口等站进行了19年的逐年潮汐分析,从天文因素、非线性效应及海底地形变迁等方面的影响探讨逐年潮汐分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温带风暴潮及可能最大温带风暴潮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46a资料首次对连云港温带风暴潮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不同重现期的温带风暴潮(增、减水)值,并划分引起温带风暴潮的天气类型;进而首次构造引起连云港可能最大温带风暴潮(增、减水)的天气系统;最后,采用经过典型温带风暴潮过程数值模拟检验的风暴潮数学模型,计算了连云港可能最大温带风暴潮,计算结果已被江苏田湾(连云港)核电站厂址设计部门采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风暴潮灾的长期变化与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琳  于福江 《海洋预报》2002,19(1):89-96
本文给出了中国历史上和建国后发生大大陆沿海的风暴潮灾统计。在统计的基础上给出了风暴潮灾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并对我国风暴潮灾的长期预测方法进行了某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拉拉铁氧化物-铜-金-钼-稀土矿床的成矿年龄一直悬而未决.文章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方法,首次对该矿床的形成年龄进行了直接测定.4个样品的测定结果为:928(±1)~1 005(±1) Ma.这一结果与矿床的地质事实相吻合,因此它代表了拉拉矿床的成矿时代.根据这一年龄数据与赋矿围岩河口群的变质年龄相一致等证据,初步提出拉拉矿床为变质热液成因.此外拉拉矿床的矿化时代与Rodinia泛大陆拼贴的时限相当,这表明Rodinia泛大陆拼贴事件对扬子地块的成矿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