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测绘学   206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444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3篇
  1938年   6篇
  1936年   12篇
  193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八段锦联合G-EO康复机器人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采用G-EO下肢康复机器人和八段锦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MDS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第三部分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GE-O康复机器人评定参数(包括步长和步速)。结果:2组MDS-UPDRS第三部分评分、TUGT结果、BBS评分、步长、步速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八段锦联合G-EO康复机器人可以较好地改善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躯体活动的灵活性、协调性,提高平衡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92.
993.
大理岩静态和循环荷载试件的电镜试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单轴静态和循环荷载试验前后的大理岩试件进行了电镜试验分析,从中得出三个结论:(1) 试件中不同的部位,其破坏程度不同;(2) 对试件用不同的加载方式,其破坏方式和特征不同;(3) 在疲劳应力门槛值(疲劳应力极限值。以下,称疲劳应力门槛值)以下的循环幅值荷载作用下,岩石内部的裂隙等发生闭合,这是证明岩石疲劳应力门槛值存在的一个重要试验证据。  相似文献   
994.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随着全球变暖,强降水事件通常会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暴雨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是引发洪涝的最主要原因。目前洪涝灾害已成为影响滨海城市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了解降水的变化特征对于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966-2020年中国沿海降水量和暴雨及以上级别降水日数(日降水量≥50 mm的日数)总体均呈增多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 mm的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且变化趋势显著。降水量和暴雨及以上级别降水日数在长江口至福建北部沿海和海南沿海增加趋势明显,山东省及以北沿海、广东省东部沿海呈减少趋势;降水日数除在长江口附近呈增多趋势外,其他沿海地区均以减少为主。降水日数总体减少,降水量总体增多,表明降水过程中降水强度有增加趋势。中国沿海总体暴雨及以上级别强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出现频率占全年81.7%。多地出现最大日降水量超过250 mm情况,局部最大日降水量超过500 mm。强降水过程期间往往伴随高海平面,影响滨海城市行洪排涝,增加淹没风险。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庙岛群岛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常量、稀土元素的系统研究,探讨了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控制因素及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庙岛群岛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以SiO2和A12O3为主,SiO2含量随着沉积物粒径变粗逐渐增大,Al2O3含量随着沉积物粒径变细逐渐增大。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REE)呈现轻稀土元素(Light Rare Earth Element,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eavy Rare Earth Element,HREE)平坦以及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等特征,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曲线与黄河沉积物类似。通过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研究区沉积物的元素含量主要取决于陆源碎屑,海洋生物沉积和化学作用对沉积物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元素含量基本服从粒度控制规律。物源判别结果显示,庙岛群岛西部海域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物质和辽河物质,并且从南到北辽河物质的混合比例逐渐升高,黄河物质的混合比例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96.
克拉通是稳定的大陆块体,形成于太古代,具有巨厚的岩石圈地幔根,其厚度多大于200 km.地幔热柱作用早期会显著减薄岩石圈地幔、降低岩石圈强度,现有地震和地幔捕虏体数据资料显示,克拉通经历过地幔柱作用后仍有超过150 km厚的稳定岩石圈地幔根,其岩石圈地幔根的主要物质成分是亏损的橄榄岩,岩石圈的强度仍旧保持高强度.这一现象具有全球效应,如北美Slave克拉通和非洲南部Kaapvaal克拉通均经历了这一过程.本文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地幔柱作用前后岩石圈典型特征,并结合相应阶段的构造响应发现:稳定的克拉通在地幔柱的作用下岩石圈会发生强烈的改造,伴随地表岩浆活动和克拉通岩石圈的减薄和弱化;而后亏损的地幔柱熔融残余物会重新加厚和增强岩石圈地幔.岩浆岩记录的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塔里木岩石圈在二叠纪时期经历了严重的改造过程;而岩石圈深部结构的地震、地热和大地电磁资料显示,现今塔里木岩石圈厚度约为150 km.塔里木岩石圈在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仍旧表现出刚性的特征,塔里木岩石圈的增厚与增强是塔里木早二叠世地幔柱作用的结果.文章最后讨论了塔里木岩石圈减薄到再增厚的过程,并提出初步的模式.  相似文献   
997.
为适应地震数据采集器时间精度测试的需要,采用特定电路将普通参考时钟源输出的分脉冲信号扩展至占空比为50%,再利用扩展后的分脉冲信号在室温、低温恒温及高温恒温环境中对地震数据采集器时间精度进行测试,研究环境温度对地震数据采集器时间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数据采集器时间精度及漂移趋势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0.5 h内发生约...  相似文献   
998.
热分层对水库水质的季节性影响——以西安黑河水库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卢金锁  李志龙 《湖泊科学》2014,26(5):698-706
深水水库作为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通常由于热量在垂向水体上的不均匀分配形成热分层.热分层会阻碍垂向上水体交换引发水质分层现象,在冬季水库发生“翻库”之后,水体混合导致水库的整体水质下降.结合热分层指数可以客观、直接地表达水库热分层的稳定程度.综合水库的气温、水体更新率和水质参数(溶解氧、pH、总磷、氨氮)的年度变化,对陕西黑河水库2008-2010年的热分层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水库的热分层形成会直接恶化底部水质尤其会加速底部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热分层的年度变化主要受气温控制,但在特定时期较大的水体更新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水体热分层,减缓底部水质恶化.该结果可使水库管理者在水库分层最稳定、水质恶化最严重时期以人工调节水体更新率的方式弱化热分层,为保证水质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针对水下多波束地形测量点云去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阈值自适应确定的点云滤波算法。首先引入虚拟网格对多波束点云进行分区编号,并采用二次分层统计法剔除显著离群噪点;其次归一化计算网格内种子点与邻域各点的坡度角,引入k-Medoids聚类算法自适应更新坡度阈值;最后按照多尺度滤波窗口逐级对点云进行迭代运算,得到精细化地形点云。2个实验区的多波束点云滤波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较好去除多波束点云的噪声和非地形点,有效提高坡度阈值的自适应性,滤波精度有明显提升,可以适用于大规模的多波束点自动化云滤波工作。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2020年1—12月在赤道印度洋中部海域获取的沉积物捕获器时间序列样品,分析了沉降颗粒物与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并结合卫星遥感、数值模式及再分析数据探究上层物理过程对生物泵输出通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2020年赤道印度洋中部海域的沉降颗粒物总通量与颗粒有机碳通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57~35.75 mg/(m2·d)\[(18.94±10.18) mg/(m2·d)\]和0.27~2.97 mg/(m2·d)\[(1.09±0.66) mg/(m2·d)\],两者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上,1—3月、6月和9—11月呈现出3个显著的高通量事件。通过分析发现混合层深度变化与营养盐跃层波动的耦合作用可能是调控中深层通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西南季风流(Southwest Monsoon Current, SMC)与赤道Wyrtki急流生消也可能通过改变温跃层或营养盐跃层深度对沉降颗粒物通量强度和季节变化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