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309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915篇
海洋学   23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5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3篇
  192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广东前汛期旱涝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500hPa北半球格点资料,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位置,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500)。分析发现,近5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减弱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来冬季风明显减弱。根据广东48个站1954~2004年前汛期(4~6月)降水资料,用区域旱涝指数W对广东前汛期旱涝等级进行划分。51年内广东有9年前汛期出现大涝(或特涝),11年出现大旱(或特旱),旱涝发生频繁。冬季风异常对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影响比较大,强冬季风年后广东前汛期出现大旱的可能性较大,而出现大涝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42.
用时实资料结合数值产品做温度预报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华  曾皓 《四川气象》2002,22(2):13-15
通过在Micaps系统中建立一个按钮,实现自动读取当天的最低、最高(用14时值代)气温值以及T10608时和14时的温度预报值,多后自动求解△T,得出温度预告值。  相似文献   
43.
44.
大西洋洋中脊TAG热液区中块状硫化物的Os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测得TAG热液区中5件海底块状硫化物样品的锇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187Os/186Os比值在2.305~7.879之间,均值为5.986,介于现代海水和上部洋壳岩石的锇同位素组成之间,表明该区海底块状硫化物中锇是海水和上部洋壳来源锇混合的产物.在海底热液循环过程中,海水的混入对该区热液流体的Os浓度及其同位素组成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新近纪地层及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渐新世末,印度板块与欧亚板汇聚碰撞的“远程效”结束了塔里木盆地与古地中海连通的历史,进入了陆盆发展阶段。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接受新近纪(晚第三纪)以河流-湖泊相为主的巨厚陆相沉积。上第三系可划分为一群四组,由下而上为中新统乌恰群(N1wq),包括克孜洛依组(N1k)、安居安组(N1a)和帕卡布拉克组(N2P),以及上新统阿图什组(N2a)。岩性以碎屑岩为主夹蒸发岩,变化大,最大厚度达6050m。文中特别对克孜洛依组的时代归属进行论述,根据其所含生物群的面貌,确定期时代为中新世早期。依据野外观察和沉积物特征的分析,在盆地中对比了乌恰群各组的地层,并对中新世各组沉积时期和上新世纪的沉积相特征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绘制出中新世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46.
星期是一种介于月和日之间的时间单位 ,七天为周期的循环记日制。罗马帝国最早把星期与天体联系起来 ,到公元 32 1年 ,经过多次修改 ,君士坦丁大帝将星期中的七天正式定为 :日 (星期日 ) ,月 (星期一 ) ,火 (星期二 ) ,水 (星期三 ) ,木 (星期四 ) ,金 (星期五 ) ,土 (星期六 )。在拉丁语中 ,星期中的七天与西腊神话中的七个人物相联系 :星期日属于太阳神 ;星期一属于月神 ;星期二为战神玛尔斯 ;星期三为通讯及商业神 ;星期四是主神裘匹特 ,星期五是爱与美神 ;星期六为农种。今天 ,星期经被全世界广泛使用。学校以星期安排课程 ;工厂、机关…  相似文献   
47.
In this paper, the 18 O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water from the central sea areas of the Bering Sea and the Chukchi Sea was studied. The δ 18 O value of surface water from the Bering Sea is averagely -0.5‰; the δ 18 O contents of the Chukchi Sea are distributionally lower in northeast and higher in southwest; the δ 18 O value at the margin of Canadian Basin is -2.8‰, and averagely -0.8‰ in the southern area of the Chukchi Sea. The δ 18 O vertical distribution in some deep water stations from the Chukchi Sea and the Bering Sea is also studied.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Canadian Basin, the δ 18 O value is -2‰ -3‰ for surface layer and rises to 0 at 100 m depth layer. In the Bering Sea, the δ 18 O is about -0.5‰ for surface layer and increases to 0 at the depth of 300 m. The NO tracer can reflect obviously three water masses vertical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Bering Sea: the upper Bering water mass, the middle Bering water mass and the deep Pacific water mass. The distributive ranges of NO and temperature for the various water masses are T<7℃, NO>780 μmol/dm 3 and T≥7℃, NO>650 μmol/dm 3 for upper Bering water mass, T<4℃, 550相似文献   
48.
Cu-Mo-Pb-ZnVAg-Au成矿系统是最常见的热液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之一,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其成矿作用通常表现为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的矿床在一定的范围内共生组合,构成成矿系列,并具有较好的分带性。成矿系统的形成多与高钾钙碱性岩浆作用有关,是同一成矿流体体系随时间演化或不同成矿流体体系在同一空间叠加的产物。该成矿系统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成矿作用的动力学和矿产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走绿色矿业之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矿产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由矿业开发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与日俱增。本文阐述了矿业开发对大气、水体、土壤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探讨了矿山环境恢复的途径,并提出应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矿区生态重建,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矿业之路。  相似文献   
50.
浅议反射法混凝土厚度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隧道衬砌、路道、路面楼板等只有一个检测面,冲击回波法成为新的厚度及缺陷检测方法.由冲击回波法与基桩反射法的共性及特性揭示了这种方法的机理及频域与时域检测2种不同施测方法以及对激振的不同要求.用惠更斯菲涅尔带分析了水平分辨率,最后说明该种方法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