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8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585篇
测绘学   274篇
大气科学   306篇
地球物理   534篇
地质学   1435篇
海洋学   359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238篇
自然地理   35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3篇
  1963年   9篇
  1960年   10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卢功一  徐鹏彪 《地质论评》1993,39(6):548-556
笔者等在海南岛兰洋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炭系孢子,计38属64种。其中,产于青天峡组上部的孢子组合,与G.Clayton等人所建立的“PU“带相当,属韦宪期早期。产于石岭组下部的孢子组合,则具有韦宪期中晚期的色彩。这些孢子的发现,为该区石炭系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探讨海南岛大地构造的某些问题。作者依据孢子组合及其伴生的植物化石,对石炭纪广东大陆与海南岛分属两个地体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而  相似文献   
992.
中国亚热带西部山区夜雨特征的农业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93.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是中国西部地区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之一。对这条蛇绿岩带的时代、构造背景至今存在很大分歧。笔者等在库地超镁铁岩体中 ,获得侵入于橄榄岩中的伟晶辉长岩锆石 SHRIMP年龄为5 2 5± 2 .9Ma,在库地一些克沟获得块状玄武岩锆石 SHRIMP年龄为 4 2 8± 19Ma,这表明库地超镁铁岩和库地一些克沟玄武岩不属于同一时代 ,因此它们可能形成的构造背景也存在差异 ,库地蛇绿岩应解体。本文提供的年代资料为研究这一地区的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4.
在贵州全省地质图上,黔东南是一块特殊的部位,与处在扬子准地台的贵州大部分地区不同,这里属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系下江群,而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等则只有零星分布。其中,震旦系与前震旦系下江群、石炭系与下江群或震旦系、  相似文献   
995.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晚二叠世乌丽群筵类生物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二叠系乌丽群中的晚二叠世筵类化石,可分为两个组合,产于乌丽群下部那益雄组的Palaeofusulina parafusiformis-Nanlingella simplex组合,产于乌丽群上部拉卜查日组的Gallowayinella meitienensis-Palaeofusulina sinensis组合,这两个筵类化石组合属种分异度低,丰度高。该生物群属于特提斯动物群,在羌塘盆地及华南地区具有广泛的区域对比性。各拉丹冬及其邻近地区的二叠纪筵类生物群均为暖温型,属华夏特提斯区的分子。  相似文献   
996.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化过程及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实地调研和大量文献分析,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城市化过程本质上就是人地关系的集中凸现,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场所,屯垦是西北干旱地区最能体现人地关系的耦合点。在西北干旱地区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屯垦和矿产资源开发有较大的带动作用。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人口分布和聚居程度极不均衡,社会经济分异较大,城镇功能单一,部分地区和城镇的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并不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结果,而是资源开采、行政建制的设立、极端自然条件下生存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城市分布空间格局以带状、团状、串珠状为主,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演化模式,城镇发展表现出多元复合的特征,是政治、经济、生态环境、资源、民族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关联、起伏变化的结果。城镇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是未来西北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资源,提出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只有城镇、没有村落的新型城市社会,以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GBS-35型定向钻进铺管钻机的结构特点、技术规格、生产试验及施工情况等。  相似文献   
998.
地磁场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扼要叙述了震磁关系研究的现状,阐述了“震磁效应”分析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空间相关”和“现象相关”两种“震磁效应”分析的基本方法。作者应用我国华北地区若干台站资料,以局部地区地磁场空间相关性的分析为基础,重点讨论了“空间相关法”,给出了具体震例分析的初步结果。最后,就有关“震磁效应”分析的几个问题进一步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999.
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研究、设计和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00.
冬小麦田午时冠层温度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分晴日、阴日及不区分阴晴3种情况,研究了湿润与较干冬小麦田午时冠层温度、气温和地温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湿润麦田晴日使用气温预测冠温效果最好,基于最终模型估算冠温的平均误差仅1.03℃,标准差为1.26℃。较干麦田晴日与阴日用地温估算冠温效果最佳,基于最终模型估算冠温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64,1.54 ℃;其估算冠温的标准分别为2.05,1.89℃。用本文统计建模法预测结果的误差低于目前用NOAA影像反演冠温时2~3℃的均方根误差。研究结果也说明使用气温和地温预测麦田冠温是切实可行的。这就为冠温数据的获取提供了廉价有效的新方法;同时也使利用遥感影像与地面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冬小麦需水预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