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关于低层大气风速廓线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国安  朱瑞兆 《气象》1982,8(8):18-19
低层大气的风和人类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飞行器的发射和运行,还是超高烟囱、高层建筑的设计,高压输电线路的架设,工业污染物的稀释、扩散以及风能利用等等都要求提供低层大气风的特性资料。其中风速廓线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2.
北京冬季低层大气O3垂直分布观测结果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给出了2001年2月26~28日在北京市方庄小区用系留气艇观测大气边界层O3垂直分布的结果.结合相关资料,对边界层O3的变化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冬季边界层O3主要受边界层气象条件、尤其是逆温层的影响比较大.在逆温层以下O3都维持极低值分布,超过仪器所能观测的最低极限.在逆温层向自由大气过渡的高度区域,O3浓度明显的梯度变化与风速垂直切变有关.观测还表明冬季城市市区大量排放的氮氧化物、水汽参与的化学反应是影响边界层O3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3.
城市冬、夏季大气污染气、粒态复合型相关空间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2003年冬、夏季北京城市大气环境现场科学试验(BECAPEX,BeijingCityAirPollutionObservationExperiment)综合观测资料,采用点-面结合的研究途径,探讨城市建筑群“冠层”边界观测“点上”与城市区域“面上”大气动力-化学过程时空变化信息,研究观测点大气污染气、粒态的季节性相关结构与转化特征,采用“一维空间EOF”主成分分析模型,分析城市边界层复杂结构背景下气溶胶气、粒态季节变化以及污染物种间关联特征;通过粒子浓度、气体污染物种及其气象条件“主成分”综合分析,揭示城市大气污染气、粒态复杂的组合成分与结构特征的季节变化.以进一步追踪城市区域气溶胶污染面源影响特征及其源影响大气污染成分结构季节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冬、夏季城市大气污染气、粒态时间演变NOx,CO,SO2均呈“同位相”,且与O3呈“反位相”,具有显著“非独立性”特征.总体上,夏季气体污染物CO,SO2,NOx浓度相对于冬季明显偏低,其中CO浓度减少最为明显,其次为SO2和NOx,但夏季O3浓度却高于冬季2倍以上,而冬、夏季PM2.5,PM10粒子浓度季节性差异相对不显著,这一研究结果表明PM10,PM2.5浓度变化对冬、夏季采暖期排放源差异的响应远不如NOx,SO2,CO那样明显.冬、夏季气、粒态相关特征描述出PM10,PM2.5均与NOx有显著的相关性,且此气、粒相关性较其它污染物更为显著.采用主成分分析,发现冬、夏季PM10,PM2.5粒子各污染物种主成分组合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冬季PM10,PM2.5粒子主成分结构以SO2,NOx为主,夏季PM10,PM2.5粒子主成分结构则以CO,NOx为主,冬、夏季PM10,PM2.5粒子可能存在此类“非独立”性污染物种的不同“组合”气、粒态相关结构.研究结果还揭示出气、粒态相互影响过程亦与城市边界层垂直结构有关,即城市边界层O3浓度的低值厚度层与大气垂直结构的逆温、逆湿和低空风速低值区“配置”特征相关,其描述了夏季边界层大气特征,即风、温、湿要素的非独立因子“组合”及其配置结构对不同气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复合影响,此类边界层O3异常低值厚度结构与其它气体污染物种的“反位相”关系特征吻合.有关PM10,PM2.5粒子浓度的气象因子主成分分析亦可揭示出PM10,PM2.5浓度变化对局地气象条件“组合”特征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4.
水稻不同生长期稻田能量收支、CO2通量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三角洲低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野外观测资料,将1999年常熟稻田水稻四个不同生长期(插秧、拔节、抽穗和成熟)的太阳辐射、水汽压、气温和水平风速及降水作为简化生物圈(SiB2)模式的5个强迫变量,在合理设计模式参数的前提下,分别模拟了上述四个阶段的能量收支、CO2通量。模拟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感热、潜热和下垫面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不同;CO2通量的模拟结果与1996年国际稻田试验结果相似。该研究为利用自动气象站网的资料估计各站能量收支、CO2通量、土壤水分平衡、以及土壤温度廓线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45.
1999年在常熟农业生态站试验稻田于水稻主要生长季, 利用进口的条件采样装置对水稻低层大气N2O的垂直通量进行了观测, 并在2000年做了补充观测。结果如下:各生长季测定的N2O垂直通量值最多出现在0~2.0 mg·m-2·h-1之间;N2O垂直通量平均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下午;插秧期和收割后N2O垂直通量是各个生长季中最小的;观测到N2O负通量现象的出现;在稻田用条件采样技术观测到的低层大气N2O垂直通量大于国内用箱式法观测报道的土壤N2O排放通量。  相似文献   
46.
本项目在2004年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城市边界层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特征。在城市边界层的强化立体观测的基础上,针对冬、夏季城市大气环境及奥运会期间首都北京大气环境“背景”特征、急需认识的问题以及调控治理理论应用技术难点,着重分析研究了城市冬、夏季建筑群边界多个污染物种化学成分相关性,城市“冠层”建筑群楼顶单点长期时间演变特征,冬、夏季城区污染过程大气多尺度特征,冬、夏季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天气和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及冬、夏季城市边界层感热、潜热通量特征等重  相似文献   
47.
我国地面O3、NOX、SO2背景值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94年8月至1995年8月,在龙凤山、临安大气污染监测站和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对O3、NOX及SO2首次进行了长期的连续观测。初步分析表明:3站地面O3的平均浓度、月际分布和日变化特征因地理环境、海拔高度和天气条件的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平均地面O3浓度,龙凤山为34.8×10-9,临安为39.1×10-9,瓦里关山为49.3×10-9,龙凤山和临安的月平均地面O3浓度分布较复杂,在6~7月和12月~1月较低,10月底~11月初较高。而在瓦里关山,月平均地面O3浓度变化较平稳,6月份最大,12月最小。龙凤山和临安地面O3平均日变化量较大,下午浓度最高,清晨最小;而瓦里关山地面O3平均日变化较小,上午浓度略低;NOX和SO2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在龙凤山,临安和瓦里关山,3站的总平均浓度分别为2.7×10-9(NOX)和0.7×10-9(SO2),8.1×10-9(NOX)和16.1×10-9(SO2),0.04×10-9(NOX)和0.15×10-9(SO2)。  相似文献   
48.
清洁地区气象因子与地面O3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地面O3和不同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资料取自1991年8~11月在浙江临安本底站进行的中美大气化学联合考察。结果表明总辐射强弱是决定地面O3浓度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9.
北京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主要介绍了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及调控原理”大气分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重点开展了BECAPEX科学试验 (Beijing City Air Pollution Experiment)。BECAPEX试验同步进行城市边界层气象与大气化学观测, 通过卫星遥感、地面观测, 即城市空间和地面以及点与面结合的技术途径, 以揭示北京城市污染“空气穹隆”大气化学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为城市环境大气动力-化学模式提供基本科学参数, 给出城市边界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综合模型, 为提高城市环境大气物理-化学过程耦合模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目揭示了北京城区和城近郊区城市边界层结构与湍流特征, 城市大气污染垂直结构特征; 发现了城市大气污染空间结构多尺度特征, 其中包括大气污染源影响和城市热岛多尺度特征; 揭示了城市大气重污染过程周边源影响域, 以及北京及周边地区气溶胶影响域和区域气候响应; 提出了北京市典型污染源排放清单; 发展了城市气象模式系统, 包括冠层模式、街谷环流和热力结构以及城市高大建筑群周围风环境数值模拟; 发展了空气质量模式技术, 包括二次气溶胶模拟试验、北京地区SO2污染的长期模拟及不同类型排放源影响的计算与评估、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暴输送模拟、区域化学输送模式中NOx和O3源示踪法, 城市尺度的大气污染CAPPS模式及统计模型的应用、大气污染及紫外辐射数值预报模式和CMAQ-MOS空气质量预报方法; 改进了美国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预报模式, 建立了CMAQ-MOS区域空气质量动力-统计模型预报模式, 以及发展的源同化技术, 突破了当前空气质量模式技术“瓶颈”, 使模式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0.
全国酸雨观测网未知水样考核结果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客观统计方法,整理分析了1992年以来全国酸雨观测站网的11次pH未知水样和2次电导率未知水样的考核结果。分析显示,采用稀释和pH调制的标准缓冲溶液作为pH未知水样,其测量偏差随pH标准值的变化不显著,历年的测量标准差均小于0.2pH单位。pH未知水样测量偏差的波动状况指示出观测台站仪器和人员的技术状态变化,对仪器更新、人员培训以及新业务规范的执行等业务建设和质量管理活动有显著的正面响应。对pH未知水样测量偏差的统计还显示,2001年后pH平均测量偏差出现负偏态分布特征,该特征在总体偏差较大时尤为明显,说明部分技术状态不良的台站往往容易出现较大的系统性负偏差。根据考核结果,按照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的方法,计算除1992年外各次考核的pH值测量的修正绝对中值偏差为0.03~0.10pH单位,1992年和2006年电导率测量的修正绝对中值偏差为4%~5%。修正绝对中值偏差的逐年波动情况反映了全国酸雨观测网pH测量的总体偏差也明显地受台站技术状态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