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生态安全战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突出,具有不稳定性和敏感性特点。随着高原的抬升和全球气候变暖,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加大,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干预下,出现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生态安全面临严重挑战。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基础上,提出西藏生态安全总体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2.
文章通过在抽样调查和政府统计年鉴有关资料的分析,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立足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现状,分析制约西藏自治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①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不合理;②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③农畜产品市场流通与服务体系落后;④劳动力素质差,科技在农牧增收中的作用小;⑤非农牧产业发展缺乏有力的组织与引导;⑥农村组织化程度低和传统习俗对农牧民增收的制约。最后文章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对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六大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3.
基于GIS的四川省冻融侵蚀界定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作者和前人相关成果,提出四川省冻融侵蚀区界定的理论依据,并以GIS技术为支撑,确定出了四川省冻融侵蚀区的范围。接着在综合分析冻融侵蚀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四川省的冻融侵蚀相对分级标准;利用此标准,在GIS软件支持下实现了四川省冻融侵蚀相对分级。运用分级结果对四川省冻融侵蚀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4.
1978年以来,国外陆续发表了几篇有关单芳甾烷鉴定和应用的文章。由于单芳甾烷能为原油和生油岩的地球化学对比以及有机质的热演化提供重要信息,所以引起有机地球化学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5.
西藏自治区土壤侵蚀类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藏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势高亢,土壤侵蚀类型复杂多样。根据调查和研究,在论述了西藏自治区土壤侵蚀环境背景以及土壤侵蚀营力作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西藏土壤侵蚀类型的特征,重点论述了冻融侵蚀类型分布范围、强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分布规律,为西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4000m,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单元,拥有许多特殊和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其生态过程对保障我国乃至东亚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屏障作用,表现在对我国东部气候与环境的影响,对众多亚洲著名河流的水源涵养与水文调节作用,减少高原沙尘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为高原特有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地。受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生态环境问题日趋凸显,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受到威胁。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思路和由保护、建设和支撑保障三大体系组成的屏障体系构架。通过西藏生态经济分区,揭示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27.
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是土地荒漠化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根据多年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形成机制、影响因子及荒漠化土地的表现特征等的研究,提出了土地荒漠化评价的原则,并通过对各影响因子在土地荒漠中贡献率的分析和筛选,选择出能显著评价土地荒漠化程度的三个因子,五个指标,即地貌因子的切割密度和坡度,土壤因子的土壤厚度和有机质含量,植被因子的植被指数。在大量样方测算和样品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每个指标的量化标准,首次建立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土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土地荒漠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为荒漠化土地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8.
中国山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地类型多样复杂,开展山地分类研究很有必要。基于前人山地定义分析基础上,确定中国山地分类原则和基本思路,提出中国山地分类系统,共计分出6个类型,其中3个属于大尺度类型,适用于全国和跨省(区)制图,其余类型适用于县(区、市)制图;同时提出了每个类型的划分标准。基于SRTM 90 m分辨率的DEM数据,确定出大尺度类型,即山地大区、山地带和山地大类的分布范围,编制了相应的图件,并对各类型面积作了计量统计。结果表明,分布于不同海拔带的丘陵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2%;起伏度大于200 m的山地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的55.2%,其中,低山、中山和高山面积分别占16.5%、14.8%和18.5%,高中山和极高山面积分别为4.3%和1.1%。  相似文献   
29.
对我国水土流失调查评价方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时3 a(2010—2012年)的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圆满结束,同步开展的我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为了使今后的普查工作更符合我国实际、科学性,提出5点需要加强研究及改进的建议。1.建议分类调查评价,自然侵蚀区开展"潜在土壤侵蚀危险度"调查,20 a为一个调查周期,加速侵蚀区则应缩短调查周期;2.建议水蚀调查将点、面结合,将实地单元格调查、模型评价法与遥感调查结合,优势互补,完成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格局分布图;3.将坡面侵蚀调查与侵蚀沟道调查结合,纠正侵蚀沟道发育区可能产生的侵蚀强度偏低的问题;4.建议加强水、风、冻复合侵蚀区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方法的研究;5.建议加强冻融作用对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资料,鉴定记录到西藏阿里西部地区共有种子植物319种,隶属于53科159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52科158属317种,表明该地区植物种类贫乏。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复杂,划分为5个科分布区类型和9个属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分布占绝对优势:温带科16科,占总科数的72.73%,温带属99属,占总属数的77.34%,说明本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而热带成分仅有几个科属作为代表,表明本区系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与热带相联系的历史渊源。此外,特有性程度极低,没有中国特有科和特有属分布,证实了本区系植物的年轻性及其较短的演化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