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应用NCEP资料(2.5°×2.5°和1°×1°)、WRF V3.3.1模式预报(3km×3km)、FY2卫星产品等资料,对2013年8月12-17日吉林省中东部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此次过程是在多种尺度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环流背景上,纬向型环流形势的稳定维持,使西风带上的天气尺度系统重复影响东北地区,并为暴雨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天气尺度上,低空急流提供了中小尺度上升运动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且多次触发了暴雨中尺度系统。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主体上升运动出现在低空急流核左前方,对应高空辐散中心和降水云团TBB极值区,出口区上升运动对应低层强辐合中心和TBB梯度区,而强降水落区对应中尺度系统的上升运动,即中尺度对流系统内部不同机制造成的上升运动产生了地面不同的中尺度雨带。  相似文献   
32.
朱长歧  周斌  刘海峰 《岩土力学》2014,35(6):1655-1663
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就开展了关于岛礁钙质土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工作,至今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上述研究工作均是针对松散钙质土进行的,针对岛礁上广泛分布的胶结钙质土的研究工作尚未系统开展。而国外大量工程实践表明,胶结钙质土具有完全不同于松散钙质土的工程性状。针对天然胶结钙质土的空间各向异性,从微观角度研究影响其强度的主要参数,为今后的胶结钙质土的分类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文中采用多种试验研究方法,最后建立了天然胶结钙质土的密度、胶结度、孔隙度、颗粒大小等参数与强度间的对应关系,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胶结钙质土的密度及胶结度与强度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3.
细颗粒对钙质砂渗透性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鉴  崔翔  王新志  刘海峰  杜韦 《岩土力学》2019,40(8):2925-2930
钙质砂地基的渗透性是影响人工灰沙岛地下淡水形成的重要因素,而细颗粒的含量及其赋存状态对渗透性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开展了不同细颗粒含量的钙质砂渗透性试验研究。选用南海某岛的钙质砂,基于不同细粒配比的钙质砂样常水头渗透试验,分析细颗粒对钙质砂地层渗透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促使钙质砂渗透性发生明显变化的粒级为≤0.075mm范围。当最小粒径≤0.075mm时,钙质砂的渗透系数量级为10^-2cm/s,呈中透水性。当最小粒径介于0.075~0.500mm时,渗透系数量级为10^-1cm/s,呈高透水性。钙质砂最终稳定渗透系数与细粒含量之间表现出不同的规律:(1)当细颗粒含量小于9%时,渗透系数随细粒含量的增加而缓慢减小;(2)当细颗粒含量在9%~24%时,渗透性随细粒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小;(3)当细颗粒含量大于24%时,渗透性随细粒含量的增加变化不大。影响渗透系数的细粒含量存在着由试样骨架形成的孔隙决定的,反映孔隙最佳充填时的细粒含量界限值,充填不佳或过量细粒均可能在渗透作用下发生细粒运移流失。  相似文献   
34.
35.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气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GIS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功能 ,总结了GIS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部分使用经验 ,分析了GIS在气象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6.
延吉市CO中毒事件成因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静芳  李磊  刘海峰  张凤歧 《气象》2006,32(12):107-112
对2006年2月13—14日延吉市CO中毒事件的成因及气象条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天气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次CO中毒事件中,持续弱风和大幅度升温是主要的气象影响因素,同时,逆温、弱气压场、云量多等气象条件对低空风速和湍流的持续抑制作用,延长了不利气象因素的影响时间,对中毒事件的发生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延吉市CO中毒事件绝大多数死亡者和患者都住自建出租房,这种房屋空间狭小、保温和通风性能差,尤其是弱风条件下大幅度升温对其室内通风和供氧条件的不利影响,是导致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7.
云南省的高原山间盆地是重要的水源汇集区,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对水环境影响和变化具有指标意义的环境水文地质单元。文章阐述了云南省高原主要山间盆地地下水质监测概况,并依据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按照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三种地下水类型进行了水质评价。通过数据统计法、Piper三线图、小波神经网络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云南省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地下水化学类型种类复杂多样,以HCO3-Ca · Mg、HCO3-Ca型为主。氨氮、锰、氟化物、硝酸根离子等含量超标率较高,是导致地下水水质超标的主要指标,不同污染指标的污染来源不同,主要为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云南高原主要盆地水质总体上呈稳定趋势,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礁灰岩地层中钻孔灌注嵌岩桩的桩-岩界面剪切作用规律,试验选取南海某岛礁的块状结构、砾块结构、砾屑结构及砂屑结构礁灰岩岩芯,开展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及常法向应力条件下的礁灰岩-混凝土界面剪切强度试验研究,探究桩-岩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的变化规律。开展红砂岩-混凝土界面剪切对比试验,揭示两种不同沉积作用类型的岩石与混凝土黏结面产生剪切强度差异的根本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礁灰岩-混凝土界面的剪切强度受礁灰岩的结构类型、桩-岩强度比等因素影响;由于水泥浆在礁灰岩中的扩散填充作用,礁灰岩-混凝土界面的黏结力和内摩擦角均高于砂岩-混凝土界面;桩-岩强度比产生的界面剪切强度响应受礁灰岩结构类型的影响,低桩-岩强度比时,块状结构、砾块结构礁灰岩-混凝土界面的黏结力均高于高强度比条件;桩-岩强度比增大,块状结构礁灰岩-混凝土界面的内摩擦角增加,而砾块结构礁灰岩-混凝土界面的内摩擦角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9.
航空摄影测量中空中三角测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空三精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航测成果的准确性,而空中三角测量中依靠外业像控点来建立影像与实地的对应关系,足够的像控点是空三成果精度的必要保障;然而外业像控点却要耗费人力物力,因此,需要权衡两者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尽量减少像控点的数量。从大比例尺测图着手,通过不同布点方案的空三加密试验,研究SWDC影像的像控点布设最佳的方案。  相似文献   
40.
2012年6月东北冷涡天气长时间持续影响吉林省,历史罕见。本文对此次冷涡天气中WRF3.3.1数值模式预报中的极端气温和降水要素进行检验统计分析。分析发现在此次冷涡天气中长春地区6个站点极值温度预报成绩较好,在75%到80%之间。最高气温一般预报偏高,最低气温预报偏低,站点逐小时温度预报偏差具有昼高夜低的特点,即白天预报偏高,夜间预报偏低,最高气温偏差与日照时数呈反相关,与"冷涡天气高温不高,低温不低"的预报经验一致。站点晴雨成绩出色,为78%左右,具有漏报低、空报少的特点;分级检验统计中,只有小雨降水正确率较好,分级检验空报和漏报过多。降水预报形态的主观分析发现,预报与实况落区形态上一般是一致的,但WRF预报较实况范围大,对几百公里以上的降水天气降水预报与实况很相似,但是对一百公里以下尺度的降水天气预报能力仍显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