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91.
山东半岛东端以岩基海岸为主,而浅海多为岩礁底质,适宜大型藻类生长。为探究该海域的大型藻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8年11月(秋)、2019年2月(冬)、5月(春)和8月(夏)对山东荣成马山里海域的三个典型生境(草床区、天然礁区和泥沙区)中的大型藻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三种生境共鉴定出大型藻类23种,其中红藻门15属15种,褐藻门3属4种,绿藻门3属4种。物种数最高值出现在天然礁区(22种),最低值出现在泥沙区(12种)。生物量最高值为春季草床区(1567.44±21.29)g.m-2、最低值为秋季的泥沙区(594.45±107.06)g.m-2。大型藻类优势种在不同生境、不同季节不同:草床生境为小珊瑚藻,在四个季节中均占绝对优势;礁区为绿藻向红藻、褐藻变化;泥沙区为从红藻到褐藻变化。Pielow均匀度指数的最高值在三个生境中相近且均出现在冬季;多样性指数最高值、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礁区与泥沙区;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最高值出现在秋季的礁区,而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泥沙区;聚类与排序结果表明,大型藻类群落结构在不同生境不同季节差异都显著。结果表明,生境特征和季节性变化是影响底栖大型海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
一次伴随冰雹的超级单体风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监测网实测资料、重庆西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NCEP/NCAR 6 h间隔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5日发生在重庆市中部的大风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背景、物理量、雷达回波和云图特征分析.研究表明:大气中显著的水平风切变和垂直风切变及晴空太阳辐射对地面的不均匀加热都有利于诱生涡度;从北部高层向南侵...  相似文献   
93.
利用1980-2011年的重庆全市36个区县气象站的能见度及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重庆全区域雾的气候特征。选取全市的典型浓雾个例,利用NCEP 1°×1°的再分析资料和L波段雷达资料,合成分析了辐射雾和雨雾的环流形势、温、湿、风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重庆全区域雾呈现西多东少的分布形势,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2月,年平均雾日数在21世纪初呈现显著下降趋势,雾日减少的突变发生在2002年。辐射雾发生时500 hPa中亚及青藏高原地区为高压脊,地面上重庆位于高气压内部的均压场中,冷锋已到达华南地区;而雨雾发生时500 hPa青藏高原地区为低压槽区,地面冷高压中心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有弱冷空气经大巴山从东北向渗入重庆。两种雾的温、湿、风垂直结构特征表现为辐射雾近地层逆温明显强于雨雾;上干下湿和湿层深厚分别是辐射雾和雨雾形成时,湿度垂直结构的主要特征;两种雾形成时近地层风速都很小,总体来看雨雾发生时各层的风速都大于辐射雾。  相似文献   
94.
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荷那龙罗非鱼(Oreochromis hornorum)垂体中克隆到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cDNA全序列。荷那龙罗非鱼GHSR基因具有GHSR-1a与GHSR-1b两个高度保守cDNA序列。GHSR-1a序列全长1 646 bp,包括225 bp的5′非编码区,266 bp的3′非编码区和1 15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84个氨基酸残基,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结构(transmembrane domains,TM);GHSR-1b序列全长1 877 bp,包括225 bp的5′非编码区,755 bp的3′非编码区和89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8个氨基酸残基,只具有前5个TM,在第6个TM的第4个氨基酸处开始缺失。将GHSR cDNA序列与基因组序列比较发现,这两种cDNA转录本来自同一个基因的不同变体。  相似文献   
95.
天津蓟县二维纳米级伊利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串岭沟组上部黑色页岩产有丰富的伊利石,其矿物组合仅为石英和伊利石,是重要的可利用伊利石资源。运用化学成分分析和XRD方法确定出伊利石含量为64%~70%。由Scherrer方程计算的平均c^*轴方向厚度为12nm,平均6轴方向长度为167nm,结合伊利石的片状生长习性,可确定串岭沟组上部黑色页岩所产伊利石为二维纳米级伊利石,具有重要的纳米属性。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黑色页岩所产伊利石具有0.75的层间电荷和二八面体为主的二八-三八面体的过渡类型八面体结构特点。对数正态粒度大小的分布特征表明黑色页岩中的伊利石经历了由成核→等体积转移→最终长大的Ostwald成熟效应。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鲣鱼在热处理过程中背部肌肉营养成分变化情况,测定鲣鱼背部肌肉的水分、灰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及矿物质元素等指标的含量,并对其进行了氨基酸评分。结果表明:蒸煮前后的鲣鱼背部肌肉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4.56%、20.42%,脂肪含量分别为1.03%、2.37%,灰分含量分别为1.97%、0.74%,水分比重均达60%以上。生鲣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总量高达499.9mg/g,熟鲣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总量达到412.4mg/g,均不含限制性氨基酸,熟鲣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低于鸡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但高于FAO/WHO推荐的学龄前儿童体内的必需基酸模式;而生鲣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超过了两个参考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生鲣鱼背部肌肉的DHA和EPA含量为29.9%,熟鲣鱼肌肉的含量更高,为32.3%;生、熟鲣鱼肌肉K元素含量最高,也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Fe、Cu、Zn、Se等。因此,热处理前后的鲣鱼背部肌肉均为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丰富,味道鲜美的理想食品。  相似文献   
9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月12日~2月2日江西出现的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的气候背景、环流形势、天气系统进行分析,并着重对温度变化与降水相态(雨、雨夹雪、冻雨、纯雪)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温度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希望对今后低温雨雪冰冻过程预报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8.
基于RIA的WebGIS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丰垒  王欢  李连昌 《测绘》2012,(6):255-259
本文研究了基于Silverlight技术的WebGIS系统,分析了基于RIA技术的WebGIS系统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ilverlight技术的WebGIS系统,该系统建立在GeoDatabase空间数据模型之上,以REST风格为服务发布模式。研究表明,本文研究成果为WebGIS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
王欢 《中国地名》2012,(2):51-51
根据民政部、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和山东省民政厅、建设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城市地名规划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指导,山东省民政厅成立了由地名专家委员  相似文献   
100.
强对流活动对对流发展条件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利用观测资料对2003年7月4日至5日的江淮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诊断分析,并运用中尺度模式MM5进行了数值试验,较好地再现了中β尺度暴雨系统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导致本次降水活动停止的根本原因不是上升运动条件的变化,而是在中低层水平环流及梅雨锋上次级环流影响下,暴雨区低层湿空气逐渐被干空气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