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61.
中国边境地缘经济的空间差异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涛  程艺  刘卫东  刘慧 《地理学报》2017,72(10):1731-1745
边境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国土安全屏障和对外开放门户,深刻分析复杂地缘环境下,中国内陆边境地区的地缘经济合作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对于挖掘利用边境传统优势,促进中国边境、民族地区加速发展意义重大。在综合分析边境地缘经济理论的基础之上,搭建地缘经济分析框架,纳入本地经济、外向型经济、本地综合发展三大类指标后,系统刻画了中国边境地区的地缘经济发展及演化。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剖析了中国边境地区地缘经济空间分异的机制。研究结果发现,边境地区的地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平稳增长,空间分异明显。东北地区地缘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逐渐下降。优势地区在空间上高度分散,呈现以东北地区的牡丹江市、内蒙古地区的包头市、新疆地区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云南广西地区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崇左市为增长极核的空间极化格局。边境地区的地缘经济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邻国发展水平、与中国展开双边贸易的合作意愿等。政策优惠指数、交通通达度、文化接近度等因素对边境地缘经济影响显著。其中,内蒙古地区、西藏地区以邻国影响为主;东北地区、新疆地区以中国政策影响为主;云南广西地区为综合因素影响。最后,文章提出复杂地缘环境下,差异化边境地区地缘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及启示。  相似文献   
162.
山东禹城紫外辐射变化特征及其估测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胡波  王跃思  王式功 《大气科学》2015,39(3):503-512
本文对2005~2011年山东禹城地区观测得到的紫外辐射的时间变化特征及紫外辐射与总辐射比值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气温、降水和露点温度资料建立了禹城地区的紫外辐射估测方程。结果表明:紫外辐射日累计值的变化范围为0.10~1.20 MJ m-2 d-1, 年平均值为0.468 MJ m-2 d-1;紫外辐射日、季节变化规律与总辐射一致, 季节变化都表现为冬季小夏季大, 最小值出现在1月, 最大值出现在6月, 日变化则呈现早晚小中午大的特征;紫外辐射与总辐射的比值范围为0.023~0.046, 其季节变化特征也是冬季小夏季大, 该比值随晴空指数的增大而减小, 而在晴空指数大于0.5时比较稳定。利用温度日较差(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建立了紫外辐射估测方程, 决定系数R2达0.80, 平均相对误差为0.19, 估测紫外线等级与实测紫外线等级相差不大于1的数据占95%, 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进行紫外辐射等级的估测。  相似文献   
163.
巯基改性蒙脱石对Cd(Ⅱ)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霞萍  刘慧  谭俊  刘文华  冯超 《岩矿测试》2013,32(4):613-620
蒙脱石对镉有良好的吸附性,但吸附力较弱,巯基改性蒙脱石可增强对镉的吸附,而关于蒙脱石的巯基改性及改性后对镉的吸附机理研究少见报道.本文以(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改性剂,采用简单的溶液法对蒙脱石原土(简称MMT)进行巯基改性,并探讨了改性蒙脱石(简称MMT-SH)对镉的吸附机理.红外和X射线衍射表征显示MMT被成功接上巯基.吸附条件实验表明,MMT-SH对Cd(Ⅱ)的吸附效果显著优于原土,对Cd(Ⅱ)的饱和吸附容量是原土的39倍;吸附容量受pH值影响大,受离子强度的影响较大;MMT-SH对Cd(Ⅱ)的吸附作用除了静电吸附、离子交换吸附、羟基配位吸附,还主要存在巯基配位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实验表明,MMT-SH吸附Cd(Ⅱ)的反应符合Langmiur等温模型和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是易于发生的化学反应;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H、△G、AS)表明此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64.
China has witnessed unprecedented urbanization over the past decades.The rapid expansion of urban population has been dominantly contributed by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from rural areas,of which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driving forces,and multidimensional effects are scrutinized and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by using the latest national censuses conducted in 2000 and 2010.Analysis based on the county-level data comes to conclusions as follows.The spatial patter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has remained stable over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new century.The top 1%cities with the largest floating population received 45.5% of all migrants in China.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ga-city regions,the coastal concentration area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tended to geographically united as a whole,wherea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grants within each region varied significantly.The migrant concentration area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as the largest and its expansion was also the most salient.However,the floating population has growingly moved into provincial capitals and other big cities in the inland regions and its gravity center has moved northward for around 110 km during the study period.The spatial patter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has been formed jointly by the state and market forces in transitional China and the impacts of state forces have been surpassed by those of market forces in the country as a whole.The attractiveness of coastal cities and counties to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comes mainly from th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public services,reflecting that long-distance and long-term migrants have moved coastward not only to gain employment but also to enjoy city life.By contrast,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places with a hig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at a higher administrative level are more attractive to floating populations,demonstrating that the state remains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llocating economic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inland China.As the main body of new urban residents,the floating population has contributed substantially to the eleva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levels of migrant-sending and-receiving places,by 20.0% nd 49.5% 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interprovincial migrants,intra-provincial migrants have higher intention and ability to permanently live in cities and thus might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China’s urbanization in the coming decades.The internal migration has also reshaped China’s urban system in terms of its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 and spati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65.
以2种原油和3种溢油分散剂的混合物为对象,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基于诊断比值的原油分类,旨在判别分散剂对原油的影响。KOM值近似等于0.6、Bartlett球形度检验对应概率P值为0,表明原始数据适合做主成分分析;前两个主成分F1和F2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为81.433%,多变量可降至2维。根据F1和F2表达式得到主成分分类图可知:两种原油中加入不同分散剂后还可在图中大致区分,富肯-2号分散剂对两种原油几乎没有影响,GM-2分散剂对渤海原油分类程度有一定影响,但对华北原油却有较大影响;海鸥4号分散剂对两种原油分类程度都有影响。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可用于添加分散剂的溢油分类辨别,研究发现一些分散剂对原油影响较小,而某些分散剂对原油有复杂的影响。因此,溢油指纹鉴定需考虑分散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6.
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空气质量资料,分析了2014—2018年陕西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天气学分型。结果表明:陕西重污染主要出现在关中地区,冬高夏低,秋春居中,其月际变化呈现出明显的U型分布特征,重污染主要发生在冬季12—2月,年均200~332 d;关中5市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明显不同,咸阳、西安表现为单峰特征,而宝鸡、铜川、渭南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特征,宝鸡、渭南、西安、咸阳均在17时前后出现PM25质量浓度的最低值,而铜川则出现在07时左右。造成陕西持续性重污染天气的地面气压场可分为高压控制型、高压后部型、均压场型和低压倒槽型四种类型,陕西持续性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地面气压场往往由以上几种交替出现。持续性重污染典型过程期间,关中地区的污染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同步变化特征,PM25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地面风速有较好的负相关性,与相对湿度有正相关性。本地污染排放和关中城市群附近近距离输送是污染物累积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7.
利用SBDART(Santa Barbara DISORT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辐射传输模式,结合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北京站观测的气溶胶光学特性数据,评估北京地区近十年气溶胶以及黑碳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北京近十年气溶胶平均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440nm)为0.61±0.56,?ngstr?m波长指数均值为1.09,单次散射反照率(single scattering albedo, SSA440nm)的均值为0.888±0.045;AOD呈现下降趋势,SSA呈上升趋势,表明该区域气溶胶污染有所改善。晴空条件下,大气层顶、地面和大气的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多年均值分别为?24.91±19.80 W m?2、?65.52±43.78 W m?2、40.61±28.62 W m?2,即气溶胶对大气层顶和地表为冷却效应,对大气产生加热作用。气溶胶和黑碳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绝对值的年际变化表现为微弱的下降趋势,季节变化特征为春夏季高,冬季低,这与AOD的变化规律一致。并且黑碳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下降趋势与SSA的上升趋势呈现较好的反位相关系。  相似文献   
168.
谭皓月  文章  朱棋  杨舒婷  蔡其正  刘慧 《地球科学》2022,47(11):4184-4195
在室内砂槽实验尺度,建立了潜水-微承压含水层中电化学-水动力循环系统下混合氯代烃生物降解的反应迁移模型,求取了混合氯代烃体系中各组分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基于模型探究了含水层性质及工艺参数对该修复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增大抽水流量可加快反应速率常数大的污染物降解,同时也会抑制反应速率常数较小的污染物去除.(2)增大电流强度和井内电极对氯代烃的好氧降解和厌氧脱氯过程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3)含水层非均质性越强,氯代烃降解速率越小,这尤其体现在低渗区,且含水层非均质性对易降解污染物修复效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9.
根据实验区褐铁矿体相对于围岩具有高极化率、高电阻率的物性差异,工作中采取极化率与电阻率相乘的数据处理方式,有效地突出了褐铁矿体与围岩的界面。通过类比,推测出两处可能存在褐铁矿的靶区。此方法效果明显,物性资料与工作方法可供周边地区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0.
我国著名地图学家、测量与地图教育学家、西北大学原地理系副主任张奠坤教授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 ,于2 0 0 1年元月 9日逝世 ,享年 75岁。张奠坤先生 192 5年 9月出生于陕西省大荔县 ,195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 ,并留校任教。 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于 1954、1956、1957年分别到上海同济大学、解放军测绘学院、武汉测绘学院进修 ,历任西北大学地理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先生在西北大学从教 4 0年 ,曾讲授《地图学》、《测量学》、《土地调查与制图》等课程 ,为地图学方向学科带头人。他先后主持多项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