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建立海上油气设施的风险分析系统时,对由台风引发的极端海况造成的结构失效进行风险评估是1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了建立实用可靠的风险评价方法,本文使用基于重点抽样法的随机模拟技术,对渤海海域CB12-C井组平台结构进行了全概率法失效概率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平台结构的风险评价。该方法是1种适用于固定式海洋平台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平台结构风险分析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极大提高了定量风险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2.
针对现有地名专名音译中因无法良好获取地名音节划分而导致的准确率低与可用性差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地名专名音译技术。在该技术中,该文对音标生成、音节划分两个关键部分进行了讨论,分别研究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音标生成方法和最小熵的音节切分方法。通过新研究的单词音标生成算法与音标音节切分算法,从两个角度解决了机器对单词音节识别差的问题。经过地名翻译实验,证明了该音译技术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月经不调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9.39%,对照组为31.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4.
草原矿区长时序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呼伦贝尔草原区生态脆弱,在人类活动和气候等因素影响下草原生态变化备受关注。本文以宝日希勒矿区及周边为研究区,应用1985-2015年Landsat年度最大合成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分别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Sen+Mann-Kendall法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趋势和空间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植被变化趋势基本一致,Sen+Mann-Kendall方法相较于一元线性回归法对植被覆盖度改善和退化反应更为敏感。研究结果有助于科学评价长时序煤炭开发活动对地表生态的影响并为长时序植被变化监测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5.
胜利矿区植被覆盖度时序变化的空间异质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胜利矿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背景的分析,本文为实现获取时序性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异质性的目的,使用ENVI、GIS、Matlab等软件,基于胜利矿区1985—2017年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数据计算NDVI,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得到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均值的时序变化情况。采用转移矩阵法和Sen+Mann-Kendall法对研究区域内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转移情况及变化趋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胜利矿区植被覆盖度均值波动较大,呈轻微下降趋势。在监测时段内68.36%的高植被覆盖区域植被发生了退化,只有3.2%左右的极低植被覆盖区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此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受到结构性因子和随机性因子的影响,空间异质性明显,灌溉区由于人为干涉,植被生长良好,极低植被覆盖面积维持在3%以下,植被覆盖显著下降区域主要集中在露天采坑、排土场等矿业景观区。  相似文献   
96.
李晶  王海星 《世界地理研究》2020,29(6):1294-1303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于多维视角提出人类发展指数来综合评判地区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但该指标体系并未涉及生态环境方面的考量,因而在衡量人类发展方面存在局限性。本文利用生态投入指数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维度修正人类发展指数,构建生态敏感的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指数。结合Geoda和ArcGis软件,运用空间探索技术对中国区域人类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标准差椭圆探讨中国区域人类发展的空间演变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区域人类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一定的空间锁定和路径依赖性;在方向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整体呈现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7.
玉树地震已经过去一月有余,时间的流逝并未让中华大地对死难者的痛惜缅怀之情有所消退,但却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研究起这一悲剧的祸因——地震。确实,过去的几年,这一天灾似乎在以罕见的密度频繁光顾人类世界,从汶川到海地、从台湾到玉树,如此高频率高伤亡的灾害无法不让人视为大敌,研究地震成因、找出其规律所在也成为人类自救所必须要做的。  相似文献   
98.
粉土在中国分布广泛,工程中大量涉及,常表现为冻胀敏感性,在冻土地区工程建设中需重点考虑其冻胀特性。为减少粉土冻胀对工程的影响,基于环保的理念,以防腐处理后的麦秸秆作为加筋材料,将其切断后随机掺入粉土中;并对粉土和秸秆加筋粉土试样分别进行了开敞系统下的一维冻胀试验,重点研究了秸秆掺量和长度对粉土冻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加筋对粉土的冻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少量的掺加(0.2%、0.4%)可将接近强冻胀的粉土改良为弱冻胀或不冻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试验范围内粉土的冻胀率随秸秆掺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但总体远小于未改良土;秸秆掺量一定时,存在最优秸秆长度,在该长度下,秸秆加筋粉土的冻胀变形量和冻胀率均最小。  相似文献   
99.
粉土因毛细水发育表现出较强冻胀特性,在冻土区建设中需关注其冻害问题。土中掺入石灰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土质改良方法,但石灰对粉土的冻胀特性影响尚不清晰。为研究石灰改良粉土的冻胀特性和效果,进行了开敞系统下的一维冻胀试验,分析不同掺灰量下的温度场、变形场和水分场变化规律和机理。研究发现:土样随掺灰量增大,其冻结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冻胀量和补水量持续减小,而冻胀率先减小后增大,各指标呈不同变化规律,冻胀特性复杂;一定条件下提高掺灰量可减小冻结深度和冻胀量直至低于素土,土样抗冻性提高;而随着掺灰量变化,石灰改良粉土的冻胀率始终高于素土,土样抗冻性改良不显著。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不能仅通过单一指标评价石灰改良粉土的效果,需结合冻结深度、冻胀量和冻胀率三个指标,综合评价石灰对粉土抗冻性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开展惠东县地质灾害调查与成灾规律研究,对惠东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并详细分析惠东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惠东县地质灾害类型多,且具有分布不均、局部集中的特点。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且8月份为地质灾害高发期。空间上,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宝口镇、高潭镇、白盆珠镇。地质灾害点多沿断裂构造或褶皱构造大致呈线性分布,在区域性大断裂与其次生断裂的交汇处地质灾害点分布更为密集。在岩性组合上,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层状较软-较硬碎屑岩组中,其次为块状较硬-坚硬侵入岩综合岩组。在地形地貌上,20°~50°坡度范围内的斜坡最易发生滑坡,40°~80°坡度范围内最易发生崩塌。人类工程活动、降雨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地质灾害大多与城乡建设中的削坡建房有关,在强降雨期间或雨后一天,地质灾害较为易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