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由中国大陆地震级三维速度图象求取中国大陆上地幔顶部(50—200km深度内)平均速度图,通过它的分布特征分析,结合中国大陆1°×1°平均布格重力异常图,把中国大陆地幔顶部分为5个不同特征的构造域,并探讨了各域内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的成因模式及其动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62.
新疆的硝酸盐盐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重点介绍了新疆盐湖的硝酸盐和硝酸盐盐湖,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3.
黄海及其邻区深部结构特点与地质演化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黄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资料,通过多种方法处理,得到有关断裂的信息并求取了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分布. 经过与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地质资料的对比和综合分析,认为朝鲜半岛西缘断裂带和济州岛南缘断裂带均为深大断裂,断裂带的两侧速度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推断朝鲜半岛和南黄海分别属于不同的地质单元. 根据对岩石层结构的综合分析,认为中朝与扬子块体在黄海海域的接触关系是扬子块体推覆于中朝块体之上. 从目前的地震层析成像、重力异常、地壳厚度分布等结果来看,还不足以判断扬子与华南块体结合带在黄海海域中的准确位置.  相似文献   
64.
南黄海南部与东海北部之间的深部构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南黄海南部与东海之间的深部构造,根据前一段地球物理研究的结果,与有关文献进行对比探讨,发现其差异.在重力和三维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基础上,探讨分析了该海域的深部构造,给出分布在南黄海南部与东海北部之间的苏浙-济州岛构造带的分布位置、形态特征,并讨论了该构造带的性质、与周边构造体系和构造演化的关系.并指出这一构造由于朝鲜半岛西缘断裂带的存在而并未延伸进入朝鲜半岛.  相似文献   
65.
拉萨市拉鲁湿地多环芳烃污染及其来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分析采集的土壤、沉积物和大气样品,对拉萨郊区的拉鲁湿地多环芳烃污染及其来源进行了初步研究.湿地表层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平均含量的总含量为82.45×10-9,既存在低环数的多环芳烃,又含有高环数的多环芳烃;湿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大气.  相似文献   
66.
东胜砂岩型铀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在盆地北部东胜地区也发现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标志着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取得了重要突破。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入手,初步总结了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新疆伊犁和中亚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铀成矿作用,认为东胜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虽与氧化还原过渡带有关,也具外生和深源双重性质的微量元素组合,不同于单一的外生水成层阃氧化带型砂岩铀矿,铀成矿过程中有深部物质和含煤层气或油气流体参与。  相似文献   
67.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的相干斑是由雷达信号的干性引起的,并存在于所有相干图像中。根据SAR成橡机理,分析了产生的原因特征,给出了SAR相干斑的确切定义、统计方法。实验表明统计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68.
华南及其相邻边缘海域一些重要断裂的地球物理证据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通过对华南及其相邻的边缘海域的布格重力异常和磁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利用水平方向导数、小波变换及典型剖面反演的共同结果,在研究区中分辨出方向各异的主要断裂共39条,根据重磁异常特征并结合层析成像结果分析了研究区内断裂的分布与延伸,特别对红河断裂带等重要断裂进行了重点讨论,并探讨了它们的延伸及与周边各地质单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在厚度为369cm的台错TT-1剖面中,共采取连续样品156个,单样平均厚度仅为2.36cm,使之成为一个理想的进行高分辨率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样品的硅藻研究,以及全部样品的孢粉和介形虫化石分析鉴定,本项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研究成果。①结合铀系不平衡法获得的准确可靠定年数据,本文重建了西藏台错古湖区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变。从万年尺度上,台错在>32.60~26.15ka BP间的6.45ka间长期处在潮湿、湿润的环境之中;在26.15~4.50ka BP的21.65ka间,气候则以偏干和寒冷为大背景;在4.50ka BP,沉积记录终断,表明湖泊干枯消失。从百年-千年尺度上,厘定出台错自22.70ka BP以来,经历了明显的寒冷气候事件8起,湿润气候事件3起,以及气候颤动事件2起,从而更加详尽地描述了台错在18.2ka中经历的19个古环境、古环境演变阶段。②首次发现了两种硅藻的新化石种--西藏胸隔藻属新种Mastogloiatibetica Li et Wei和西藏桥弯藻属新种Cymbellataicuonensis Li et Zheng。③首次在西藏境内大量发现了Cyprideis torosa(结节正星介)和C.littoralis(滨海正星介)。本文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及青藏高原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提供了来自高原内部的全新精细记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特征的分析,指出由于该盆地基底、盖层结构横向分块的不均一性,在盆地中构造活化弱的地段或抬升剥蚀较早的地段构造形变弱,深埋时间相对短,岩石固结程度较低;其隆坳过渡部位有条件形成较大范围的自流斜坡,有利于形成长期渗入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目标区。赋存疏松砂体的三叠纪和侏罗纪地层是找矿的目的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