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7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51.
地质图是地质工作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之一,传统电子地质图件多以Mapgis为数据库而构建,与具有实时定位、即时分享等多功能的类地质衍生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厘清地球坐标系及推广主流地图软件与GIS数据的交互使用,本文首先着重梳理、归纳了地球坐标系及其相关易于混淆而又重要的基础问题,然后以操作简单、图源丰富和平台多元化的奥维互动地图(Ovitalmap)与Mapgis的交互使用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技巧、应用介绍。研究认为随着地质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地质软件/平台与类地质衍生产品的交互融合、协同发展将会为未来的智慧地质工作提供更有力、更便捷和更高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52.
贵州省紫木凼金矿床地质特征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3.
今年以来 ,我们在省厅和市委市府的领导下 ,在省厅各处室的帮助指导下 ,按照省厅的总体工作部署 ,结合德州实际 ,认真工作 ,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1 三项重点工作全面铺开 ,初见成效一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德州市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较全省起步较晚。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厅的要求 ,我们把抓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当作做好国土资源工作的突破口 ,在领导力量和工作安排上实行重点倾斜 ,特别是去年 11月 30日全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以后 ,在四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土地的统管意识得到强化。为了实现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  相似文献   
54.
黔中开阳地区在震旦纪陡山沱期全球成磷事件的大背景下,发育了厚度较大的富磷矿层。通过岩石薄片观察、地层对比与划分及沉积相分析等手段,探讨黔中开阳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磷矿床沉积特征与成矿模式。结果表明:(1)开阳地区陡山沱期处于黔中古陆北缘的磷质海岸环境,磷矿层中分布最广泛、品位最高的矿石类型为砂屑磷块岩,为富磷沉积物在沉积、成岩过程中遭受多期次冲刷破碎、暴露淋滤及堆积胶结的产物。(2)开阳地区古地理环境和动荡的海水条件控制了磷矿的沉积和高品位矿石的分布,洋水、永温等地在震旦纪陡山沱期所处的海水深度适中的临滨带为成矿优势地带,而水体过浅的前滨带和过深的远滨带均不利于磷质的聚集和成矿。(3)开阳地区动态磷矿床成矿模式表明,陡山沱期海平面的频繁进退使临滨带已沉积的磷块岩遭受多期次的冲蚀、暴露、淋滤、胶结及磷质再沉积作用;通过物理分选作用和风化淋滤作用最终使磷质聚集,是研究区富磷矿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
水银洞金矿为滇黔桂"金三角"最重要的金矿床之一,矿床勘查实践表明,地、物、化、遥等综合信息研究和成矿预测是矿床发现的关键因素,区域成矿模式的建立指明了下步工作方向并为新的成矿预测提供了理论的依据.理论指导下的灰家堡矿集区勘查取得长足的进展,贵州二度空间找矿取得了突破,展望灰家堡矿集区最终有望获得300 t以上金资源量,黔西南台地相区有望获得金资源量1 000 t以上.  相似文献   
56.
水银洞金矿为滇黔桂“金三角”最重要的金矿床之一,矿床勘查实践表明,地、物、化、遥等综合信息研究和成矿预测是矿床发现的关键因素,区域成矿模式的建立指明了下步工作方向并为新的成矿预测提供了理论的依据。理论指导下的灰家堡矿集区勘查取得长足的进展,贵州二度空间找矿取得了突破,展望灰家堡矿集区最终有望获得300t以上金资源量,黔西南台地相区有望获得金资源量1000t以上。  相似文献   
57.
灰家堡背斜构造蚀变体(SBT)为产出于茅口租(P_2m)和龙潭组(P_3l)之间不整合面上的一套强硅化灰岩、灰岩角砾岩、硅化粘土岩角砾岩组合。分析采自构造蚀变体样品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区内钻孔揭露SBT及赋存于其中的Ⅰa矿体厚度及品位进行统计并绘制等值线图,探讨SBT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金成矿的制约。结果显示,SBT以角砾状构造和强硅化蚀变为显著特征,具有普遍较高的硅含量(54.02%92.24%),钙、铝、镁、钾、钠等主量元素的含量较低;而SBT及其围岩微量元素对大陆地壳标准化图解具有相似的曲线型式,呈显著的Au、As、Sb、Hg富集,表明在热液蚀变过程中热液流体与角砾岩的水岩反应对其微量元素组成未造成明显的改变;通过相关性分析,Cd、Te、Sr与Au关系密切,显示Cd、Te具有明显的富集,而Sr亏损。Cd、Te、Sr的异常对金矿化有指示意义;SBT中矿体的品位和SBT厚度呈正相关性,但矿体厚度和SBT厚度关系不甚明显,表明一定厚度的SBT可能更有利于Au的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58.
张雪  刘建中 《内陆地震》1991,5(1):27-35
以文献的资料为例,用量板法分析水压致裂数据,并与原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在深度较大的情况下,新方法所得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较原方法所给出的结果系统偏大,把这个趋势与实验室结果相比,量权法所给出的应力结果可能更接近野外实际应力值。文中还讨论了确定封闭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缅甸弧的俯冲作用及川滇断块的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建中 《中国地震》1992,8(1):68-75
本文用川滇及其邻区震源深度分布的规律、震源机制P轴出地点的资料、及现有水压致裂应力测量结果,讨论了印度板块缅甸弧的俯冲深度、形状及地壳隆起的力学机制。指出缅甸弧沿北东方向向川滇地块俯冲的角度为19.1°—26.6°;挤压作用可能不是我国西南地区大规模隆起的唯一原因。由于我国川滇地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格局都受到印度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和控制,因此它们的地震活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从1900年至1980年期间,缅甸弧附近和川滇地区的地震活动都可分为四个活动期,川滇地区的地震活动期的开始与结束都较缅甸弧附近地区相应的地震活动期滞后,滞后时间分别为2年和3年。  相似文献   
60.
本文利用西南地区原地应力测量数据结合测点附近主要活动断裂几何要素、断裂微量位移及其附近M_S≥5.0级地震能量释放等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表明地震能量释放相对偏低、断裂微量位移也相应较小的测区,断裂面τ/σ_n值较高;反之则出现相反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