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东营凹陷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上部为一套优质烃源岩系.通过分析烃源岩系典型元素和元素比值的变化特点,对沙四段上部沉积时期沉积水体的古盐度进行了研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区分出3类具有不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样品,结合Sr/Ba、Sr/Ca、Fe/Mn和Sr/Cu值对沙四段上部沉积时期的古盐度进行空间划分,结果表明沙四段上部沉积时期,研究区处于相对干旱的气候条件,但沉积水体的盐度存在空间差异性,从古湖盆的边缘到中心盐度呈升高趋势,湖盆北部盐度较低.这一认识将有助于分析该区有效烃源岩的分布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2.
采用Carius管结合MC-ICPMS法分析了内蒙古柯单山蛇绿岩地幔橄榄岩中Ir、Ru、 Pt 和Pd 的含量,与典型的地幔橄榄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柯单山地幔橄榄岩中Ir和Ru明显亏损,Pt和Pd强烈富集,具有极高的Pd/Ir值,PGEs地幔标准化配分模式具有较陡的正斜率,明显不同于通常观测到的代表部分熔融残留相中铂族元素配分模式(负斜率或平坦型)。柯单山地幔橄榄岩的Ir和Ru与MgO呈正相关关系,表明Ir和Ru的亏损可能与部分熔融过程中硫化物的消耗程度有关,而与PGEs在硫化物/硅酸盐间的能斯特分配系数没有直接关系; Pt、Pd的富集表明本区的地幔橄榄岩不仅仅是经历过部分熔融的残余,而与来自深海的橄榄岩和大陆岩石圈地幔(SCLM)中的方辉橄榄岩相似,因此推测,本区地幔橄榄岩在部分熔融后又经历了富Pd的熔/流体交代,而熔/流体的来源可能是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熔离"出来的硫化物。  相似文献   
73.
74.
黑龙江省尚志县帽儿山塌陷式火山盆地铀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帽儿山盆地位于伊春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带西南段,是宾县-伊春-甘欣NE向火山岩型铀钼成矿带的组成部分,为J3-K1的中小型塌陷式火山盆地。文章从大地构造、地层、侵入岩、构造、矿产等基础地质特征入手,对盆地大地构造位置、盆地规模及形成时期、构造特征、岩浆活动、基底及盖层的含铀性、火山旋回及岩性岩相、断裂-火山构造系统、围岩蚀变及铀多金属矿化特点、重磁场特征等10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该火山盆地与产铀火山盆地的特征相类似,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可进一步开展铀矿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75.
龙门山南段发育一套新元古代火山—沉积地层,其成岩时代及动力学背景一直缺少系统研究,制约了对扬子西缘前寒武纪构造演化的深入理解。本次研究对其下段英安岩和上段流纹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英安岩和流纹岩的锆石均具有较高的Th, U含量和较大的Th/U比值(0.52~0.90和0.76~1.28),其结晶年龄分别为837±5 Ma和805±4 Ma,表明龙门山南段长英质火山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英安岩的锆石具有较低的稀土(ΣREE=160×10-6~389×10-6、ΣLREE=8.3×10-6~18.6×10-6)和Ti含量(2.17×10-6~4.66×10-6)以及较高的Eu/Eu*比值(0.43~0.76)、较低的U/Yb(0.66~1.27),而流纹岩的锆石具有较高稀土(ΣREE=482×10-6~1 345×10-6、ΣLREE=13.7×...  相似文献   
76.
泥页岩烃—孔隙—表面的关系及其对残留烃评价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泥页岩中残留烃具有多种赋存态,且赋存态与赋存空间紧密相关,残留烃的研究必须同时关注赋存态和赋存空间。残留烃的不同赋存态在本质上是由于残留烃组分以及孔隙和表面性质的多样性造成的,导致不同赋存态烃的剥离条件具有差异,基于这种差异,提出有机溶剂抽提—化学湿氧化的相继处理方法分离游离态烃、物理吸附烃和化学结合态烃。泥页岩中存在多种类型的孔隙和表面,气体吸附法、压汞法、化学吸附法和成像方法的配合才能够全面表征泥页岩的孔隙结构。通过分析每一步处理前后烃参数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的变化特征可以建立烃—孔隙表面的关系,而烃和矿物在分子层面和微观尺度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烃—孔隙—表面的关系,这对于深刻理解残留烃的赋存机理和流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78.
湖南锡田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钨锡成矿时代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华南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省之一,其中中生代花岗岩最为发育,与之相伴生的是大量钨锡多金属矿床,花岗岩的成因演化因与这些矿床的成矿作用密切相关而备受关注。湖南锡田花岗岩体是该区的一个典型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组成,并伴生有钨锡矿床。本文以湖南锡田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锆石SIMS与LA-ICP-MS U-Pb定年工作。分析结果表明,锡田花岗岩体存在晚三叠世(227~233Ma)和晚侏罗世(150~154Ma)两期岩浆活动,早期的岩浆活动主要分布在岩体北部和中部,晚期岩浆活动仅在岩体中部及东部矿体附近可见,两期岩浆活动具有相同的岩性组合。另外,对含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地区可能存在晚三叠世的成矿作用,结合前人的工作推断锡田地区钨锡矿的形成受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两期岩浆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利用NCEP/NCAR1958—1999年5~6月各标准等压面层网格点资料,采用合成法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初夏青藏高原季风和东亚季风环流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初夏干旱的季风环流特征是高原季风偏弱,高原季风低压偏西,我国东部地区东亚季风偏弱,东亚季风槽偏南;而多雨年则反之。四川盆地初夏干旱年,极涡向亚洲大陆发展,强度偏强,东亚大槽偏强且稳定;而多雨的年份,极涡萎缩在极地区域,强度偏弱,东亚大槽偏弱。  相似文献   
80.
川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波  刘庆  游翔  庞学勇 《山地学报》2002,20(4):438-444
四川省西部地区是全国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程的重点地区。由于区内人地矛盾突出,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造成了该地区林农,林牧,农牧关系紧张,阻碍了当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川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进展,困难,相关政策和技术应用情况等进行初步考察,并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川西地区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退耕还林后,川西地区农业(种植业)产值相对降低,林业和牧业产值逐渐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短期内并未给川西农村经济带来多大的变化,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影响又是深远的。因而退耕还要工程中强调生态效应的同时,如何将农村长期经济效应向短期化转化以及长期生态效应向经济化转化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