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7 毫秒
31.
页岩油气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和研究的热点,但其潜力评价一直是难点。该文以中国和北美的四套典型页岩为例,包括北美湖相Green River组、内陆海相Niobrara组、中国环境来评价相龙马溪组和济阳坳陷湖相页岩,发现页岩沉积环境与其油气潜力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可通过分析发现这四套页岩的沉积环境都具有页岩沉积环境评价其页岩油气潜力。通过微量元素、生物标志化合物、扫描电镜、X-CT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发现这四套页岩都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和较高的生产力,且具有差异性。内陆海相Niobrara组页岩具有弱还原的沉积环境,在四套页岩中有机碳含量较低,呈块状沉积构造,裂缝与微裂缝较少,储集空间相对有限。焦石坝海相龙马溪组页岩为还原的沉积环境,岩石以富含有机质的硅质岩为主,可观察到大量的大孔隙与少量的微裂缝。Green River页岩和济阳坳陷页岩形成于陆相咸化的强还原沉积环境,有机碳含量高,页岩以纹层状结构为主,岩石组成脆性矿物含量高,含有大量的裂缝。可见,具有强还原沉积环境的页岩通常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2.
松辽盆地南部DL地区近年来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铀矿床,但其上白垩统划分仍不清晰,“多层状”铀矿体发育层位尚不明确,制约了铀矿勘查工作。文章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为理论指导依据,通过岩心、地震、测井曲线等资料综合研究,建立DL地区上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将DL地区上白垩统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明确以青山口组一段和二段(MS6、MS5)及姚家组一段和二段(MS4、MS3)为主要含铀的4个三级层序。本次研究对主要含铀地层层序,开展沉积微相类型、沉积相展布及演化特征研究,确定了青山口组(MS5、MS6)和姚家组一段(MS4)为辫状河沉积体系,识别出河道和河漫滩2种亚相及砂质心滩、滞留沉积、洪泛平原和洪泛沼泽4种微相;姚家组二段(MS3)为曲流河沉积体系,识别出河道、堤岸和河漫滩3种亚相及边滩、天然堤、决口扇和洪泛平原4种微相;查明铀主要富集在辫状河河道的心滩、滞留沉积和曲流河相边滩位置。对含铀地层层序的精细划分及沉积微相类型的精细刻画,可为该地区铀矿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89.7.9”川东北持续性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常规资料作计算分析,并结合时间间隔比较密结的卫星云图资料,对1989年7月9-10日发生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暴雨天气过程,中尺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揭示了与暴雨天气相联系的中尺度涡旋的活动特征以及大气内部非平衡强迫在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一些对暴雨分析预报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34.
四川小麦赤霉病流行的环流背景和天气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利于四川小麦赤霉病发生和流行的气象条件是暖湿连阴雨天气过程。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暖湿连阴雨重年和无年的平均环流和天气形势。分析表明,暖湿连阴雨重年西风带为纬向环流、青藏高原至孟加拉湾低槽明显,西太平洋副高中心偏西,槽前和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加强。700hPa长江流域多切交线、低涡活动,北方冷空气只是扩散南下,温、湿度变化小。无暖湿连阴雨年切变线活动少,冷空气爆发式南侵,温、湿度变化大。  相似文献   
35.
美国夏威夷大学村上多喜雄教授最近发表的《青藏高原地形对亚洲冬季风环流的影响》论文,共分4部份:大尺度现象、日变化、短周期振荡和长周期振荡。连续刊登于日本《气象集志》第Ⅱ辑第59卷1981年第1—2期上。文中还提到目前美国国家气象中心风场客观分析所用的多变量最佳内插方案,这无疑对我们使用网格点风资料时将有所启示。可是原文篇幅太长,不可能全译刊登。现根据1981年1月国际季风会议上作者本人所作的报告稿,翻译如下,供参阅。  相似文献   
36.
青藏高原东侧初夏旱涝的季风环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利用NCEP/NCAR 1958-1999年5~6月各标准等压面层网格点资料,采用合成法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初夏青藏高原季风和东亚季风环流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初夏干旱的季风环流特征是高原季风偏弱,高原季风低压偏西,我国东部地区东亚季风偏弱,东亚季风槽偏南;而多雨年则反之.四川盆地初夏干旱年,极涡向亚洲大陆发展,强度偏强,东亚大槽偏强且稳定;而多雨的年份,极涡萎缩在极地区域,强度偏弱,东亚大槽偏弱.  相似文献   
37.
中国西部亚高山针叶林资源查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孟强  阳小成  刘庆 《山地学报》2004,22(2):248-253
在搜集了中国西部亚高山针叶林主要分布区的行政区划信息及各针叶树种的分布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流行桌面GIS软件AreView V3.2的Avenue开发出中国西部亚高山针叶林资源查询系统,该系统既可以查询任意一个属或种的分布情况,又可以查询多个属、种(同属的和不同属)的交叉分布情况,并且查询结果可以立即反映到电子地图上,图例也能立即更新。并且在查询单一种的分布情况时,还可以查询其相关图像、文本、视频等信息,大大丰富了种的查询内容。同时,该系统也可查询任意一个或多个省级行政区或县级行政区的属种分布及其组合情况,从而使得行政区和亚高山针叶林属、种的双向查询变得非常简单。另外,本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可以轻松实现亚高山针叶树种、行政区及图像、文本、视频的扩充,并且扩充的内容可以立即使用,达到随时扩充、随时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
刘富明 《四川气象》1996,16(3):25-28
近10多年来四川气候变化及其预测研究的评述刘富明(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邮码610072)气候变化及其预测是当今世界地球科学界所特别关注的前沿课题,国际、国内都动员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从事这项研究工作。1985年WCRP组织了热带海洋全球大气(TOG...  相似文献   
39.
本文在普查分析1977~1981年5~9月500hPa面上青藏高原横切变线活动特点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横切变线南移的原因。分析表明:切变线南移同其北侧反气旋的加强东南移及南侧副热带高压偏南有关。横切变线南移,在穿过切变线的经圈垂直环流上表现出有一个顺时针向环流随副热带急流的南移而南移。切变线及其北侧的反气旋的维持和加强,均同这一环流圈的维持和加强相联系。  相似文献   
40.
廖勇  刘庆 《四川气象》2002,22(3):38-39
本文简要介绍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城市之星(Citystar)3.0版二次开发功能,采用C语言编制插件,制作农业气候区划专题图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