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地裂缝灾害是西安市主要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和规划。为研究地裂缝对场地动力响应的影响,本文以西安F6地裂缝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地脉动测试及其频谱分析,分析了地裂缝场地地脉动响应的加速度幅值、卓越频率、放大效应等动力响应特征。研究表明,测试场地卓越频率大小与测点位置无明显关系,其中傅里叶谱卓越频率为2.79Hz左右,反应谱卓越频率为4.17Hz左右;靠近地裂缝区域,场地动力响应具有明显放大效应,上下盘影响范围基本一致,约为15m左右;地裂缝上盘放大倍数大于下盘,其中傅里叶谱峰值放大倍数分别为1.92和1.81,反应谱峰值放大倍数分别为1.68和1.63。  相似文献   
122.
黑龙江黑河北部的黑花山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的侵入岩,但该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岩石组合、成因仍然不清.对黑花山地区侵入岩进行了野外、岩相学、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以探讨该套岩石形成的时代、原因及大地构造背景.对两件二长花岗岩开展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48.7±0.6 Ma、153.50±0.56 Ma,表明其形成于晚侏罗世.岩石组合主要为含有少量英云闪长岩(T1)、奥长花岗岩(T2)的T1T2G(狭义花岗岩)组合,即弧环境的侵入岩组合.上述岩石组合富硅、碱、高钾、过铝(A/CNK大于1)、低Fe2O3T.其在SiO2-K2O图上为高钾钙碱系列,硅镁图中为低铁钙碱(LF-LA)系列,Peacock指数为钙碱性或碱钙性,痕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Y、Yb等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轻稀土相对富集,(La/Yb)n=13.78~29.85,无负Eu异常或弱正Eu异常或弱的Eu负异常.花岗岩类具有高Sr低Y的特征,Sr/Y比值介于29.53~103.80,具有“C型”埃达克岩的特征.上述岩石组合及其特征均指示了弧火成岩的性质,结合构造环境判别认为该区晚侏罗世花岗岩类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南向俯冲有关的环境,岩浆可能源于兴安弧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123.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19,自引:8,他引:111  
土地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对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疏理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未来土地集约利用应加强4个方面的研究:①在研究视角上,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耦合关系有待于深入探索;②在研究内容上,土地集约利用标准体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制力度仍不能满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标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和审核标准体系的制定工作急需开展;③在研究尺度上,应加强开展多层次、分区域,包括大城市以外的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④在研究方法上,改变传统的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积极开展基于GIS技术、系统动力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等现代方法、模型和技术的融合和应用研究。研究结果和结论将对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广泛应用于土体改良,其生态友好特性符合当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然而由于软土的特殊工程性质,MICP加固软土的研究鲜有报道。文章研究了微生物—砂井与微生物—生物炭两种复合材料加固软土的一维固结压缩试验,实验方法分别采用微生物—砂井联合真空排水法和微生物—生物炭直接拌合法,探究了砂井数量、生物炭掺量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与XRD衍射试验,获得了固化软土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MICP作用后的软土孔隙比随砂井数量和生物炭掺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当生物炭掺量在一定范围(8%左右)内能够减小压缩系数,增大压缩模量。碳酸钙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碳酸钙生成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少,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微观测试表明:两种实验方法处理后的软土中均出现大量碳酸钙聚集体且填充于颗粒接触处,碳酸钙晶体类型主要为球霰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