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下部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下部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断陷向坳陷转化的过渡期。本文综合分析岩芯、粒度分析和测井特征等,探讨了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下部沉积相类型和储层砂体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区目的层段主要发育辫状河相、辫状三角洲相和湖相3种沉积相、6种沉积亚相,以及13种沉积微相;在平面上,以湖泊为中心,辫状河、辫状三角洲环绕四周的格局。辫状河道及辫状三角洲的厚层砂砾岩为有利储集体,湖相暗色泥岩可作为源岩和盖层,二者可以构成较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42.
夏季莱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9 年8 月监测资料, 研究了夏季莱州湾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共记录包括浮游幼虫在内的浮游动物38 种(类), 优势种类为长尾类幼虫、强壮箭虫、短尾类溞状幼虫及太平洋纺锤水蚤等。浮游动物丰度101.3~3620.0 个/m3, 平均602.8 个/m3, 丰度平面分布呈现湾西部高, 向中东部逐渐降低趋势; 长尾类幼虫、强壮箭虫、短尾类溞状幼虫出现频率100%,太平洋纺锤水蚤出现频率40.9%; 长尾类幼虫丰度7.8~1747.9 个/m3, 平均96.3 个/m3, 高值区分布于莱州湾西部黄河口以南近岸水域; 强壮箭虫丰度2.5~747.8 个/m3, 平均85.4 个/m3, 偏离近岸趋深水、低温区分布; 短尾类溞状幼虫丰度3.3~271.7 个/m3, 平均20.5 个/m3, 主要分布于莱州湾南部近岸水域; 太平洋纺锤水蚤丰度0~968.3 个/m3, 平均29.0 个/m3, 密集分布区在莱州湾西南部小清河外近岸低盐水域。浮游动物丰度分布与NO2-N、DO、COD 及NO3-N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将莱州湾的浮游动物分为湾西部和湾中东部两个群落。相比于湾中东部群落, 湾西部群落占据着莱州湾西部近岸较狭窄的地理范围, 其所在水域水浅, 盐度低, 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叶绿素a、浮游动物丰度高及物种多样性高, 群落内生物相似性弱。  相似文献   
43.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蚀变转化为膨润土或发生膨润土化现象较普遍,出露较大型的膨润土矿主要在九台银矿山一带。矿床与下伏沙河子组煤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通过火山岩岩性、岩石序列关系、微观特征及X-衍射分析等研究认为:膨润土类型可划分为低沸石型膨润土和高沸石型膨润土;珍珠岩、含角砾流纹质(玻璃质)凝灰熔岩和玻璃质火山碎屑岩为主要成矿原岩,成岩期后流体及流体的运移通道是决定其是否蚀变的主要因素;从成矿原岩转化为膨润土,即火山玻璃(珍珠岩)-沸石岩-膨润土的变化规律反应在岩石序列关系上表现为蚀变作用逐渐增强,岩石的硬度-颜色逐渐变弱,岩石的组构特征逐渐消失的过程;矿体发育厚度、横向连续性受火山机构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一般在侵出相内+中带亚相、爆发相空落亚相和热碎屑流亚相是膨润土矿形成的最有利相带,另外岩性为玻璃质流纹岩的喷溢相也是膨润土形成的主要相带。  相似文献   
44.
为了研究水平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及地铁设施的相互影响,以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改造工程为依托工程,分别建立了高架桥、地铁站、高架桥及地铁设施组合结构的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并考虑设置碎石隔震层,进行不同工况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碎石层的缓冲隔震作用,组合结构中高架桥的桥墩内力更小,且地震作用越大时,内力减小程度越大;另一方面,高架桥的建造对地铁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此外,对于桥梁结构而言,碎石层的厚度变化对桥墩内力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而对于地铁结构而言,碎石层厚度越小,地铁柱剪力弯矩值往往会越大,但增加幅度有限。  相似文献   
45.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赤潮、绿潮、褐潮、水母暴发和泥螺入侵等生态灾害已成为近年来海洋生态系统异常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科学管理和防治山东近岸海域生态灾害,文章汇总1999-2018年山东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灾害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赤潮是山东近岸海域最主要的生态灾害,研究期内共发生赤潮69起,累计面积为7 141 km2,发生海域主要集中在滨州-东营近岸、潍坊小清河口、莱州近岸、长岛近岸、烟台四十里湾、青岛胶州湾、威海乳山近岸和日照近岸,以夜光藻为主;自2007年以来,绿潮在我国南黄海海域每年均有发生,持续时间70余天,此外烟台套子湾、四十里湾和蓬莱近岸以及潍坊近岸等海域也相继发生绿潮,主要种类包括缘管浒苔、石莼、管浒苔和束生刚毛藻;褐潮是由抑食金球藻引起的生态灾害,山东近岸海域仅2011年和2012年有褐潮发生;水母暴发种主要包括海月水母、沙海蜇和白色霞水母,其中海月水母是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种群数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和暴发频率最高的种类;泥螺入侵是由于2001年的人为引种而导致的生物入侵灾害,近年来泥螺数量大幅减少,目前仅在滨州、东营和潍坊局部潮间带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46.
萨吾斯铅锌矿床位于阿尔泰南缘麦兹火山-沉积盆地东部,本研究首次阐述了该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该矿床赋存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上亚组,以层状黑云石榴铁闪石矽卡岩、变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流纹斑岩、少量不纯大理岩为主要赋矿岩石;矿化与两类矽卡岩密切相关;表现出矽卡岩矿床与火山喷流沉积矿床的双重特征。野外地质考察、岩石薄片观察以及大量的矿物化学成分分析等表明,矽卡岩主要由锰铝榴石、铁铝榴石、铁闪石、黑云母和少量铁锰钙质碳酸盐矿物组成,其原岩为凝灰岩及其所夹的铁锰钙质碳酸盐条带;二者相互渗透交代的尺度局限于几厘米,与接触交代成因矽卡岩形成鲜明对比。综合上述,萨吾斯铅锌矿床不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而与火山喷流-沉积作用密切相关。与金属硫化物共生的石英脉氧同位素及其包裹体碳、氢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由岩浆水与表层流体混合而成。因此,萨吾斯铅锌硫化物矿床为火山喷流成因,这为阿尔泰南缘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因研究和找矿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通过采集东营和蓬莱地区采用生物絮团技术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培育池(DYt和PLt)及其对照池(DYc和PLc)海水样品,构建细菌16S r DNA克隆文库,对其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个文库Coverage值在34.7%—54.8%之间,文库丰富度指数(Chao)66.2—314.1,Shannon多样性指数从3.01—4.07变动,Pielou均匀度指数0.68—0.85,样品的细菌群落均具有很高的多样性,蓬莱仿刺参苗种培育池细菌多样性均高于东营;生物絮团文库中细菌包括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八个菌门和未知类群,黄杆菌群(Flavobacteria)、α-变形菌群(Alphaproteobacteria)和芽孢杆菌群(Bacilli)为主要优势菌群;DYt和PLt处理组文库细菌多样性减少并出现特征菌群,生物絮团调控技术改变了仿刺参苗种培育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生物絮团的细菌群落结构研究,为揭示生物絮团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有效利用提供研究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为了提高Landsat系列卫星多光谱影像的目视解译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IHS变换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影像融合方法.在Matlab开发环境下,将多光谱影像的亮度分量Ⅰ与全色影像先进行直方图匹配,以加大两者的相关性,减小融合影像的光谱偏差,然后分别进行小波分解,最后按照一定融合规则进行影像融合.融合规则中最重要的是小波基、小波分解层数和小波系数的选择.通过比较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在不同分解层数下的统计参数值及目视融合效果,最终确定选择coit5作为小波基函数,进行三层小波分解.小波高频系数的选择采用区域的标准差法,选取以当前处理像元为中心的局部区域标准差最大的影像小波系数作为融合影像对应的小波系数.从融合后影像看,本文提出的方法要优于单一的IHS或小波变换融合方法,道路、河流、农田及林地等纹理及细节信息都较融合前明显提高,同时,较高的相关系数和较低的光谱扭曲度,表明光谱信息也保留很好.实验表明,将ETM 多光谱影像和全色影像融合的方法是可行的,融合后影像不仅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而且又较好地保留了多光谱影像的光谱信息特征.  相似文献   
49.
世界上第一个硅藻的遗传图谱是从地球上最高产的二氧化碳同化物中的一族极小的海洋藻类获得的,它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了生物是如何利用氮、脂肪和二氧化硅来维持生命的。由美国能源部资助(DOE)、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JGI)主持的硅藻DNA测序计划揭开了硅藻的一种假矮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相似文献   
50.
高效氟吡甲禾灵(HPME)为禾本科植物选择性除草剂,对海岸带入侵生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有针对性去除效果。为评估HPME在互花米草治理过程中对海洋生物的安全风险,文章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开展HPME对4种常见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当水温为18.0±1.0℃时,在HPME的胁迫下,4种受试生物均表现出肌肉松弛、运动能力下降、反应迟钝的现象,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受试生物的死亡率逐步上升,表明HPME对这些海洋生物具有神经毒性,且有累积毒性效应;HPME对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体、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鱼苗、琵琶拟沼螺(Assiminea. lutea)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888 mg/L、1.382 mg/L、0.656 mg/L、8.674 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88 8 mg/L、0.138 2 mg/L、0.065 6 mg/L、0.867 4 mg/L;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HPME对半滑舌鳎鱼苗和四角蛤蜊的毒性等级为高毒,对刺参幼体、琵琶拟沼螺的毒性等级为中毒。研究结果可为HPME在互花米草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