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6 毫秒
71.
72.
针对当前东北地区过量施氮的问题,研究减量施氮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对优化氮肥的科学管理技术,促进春玉米生产绿色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丹玉405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播种的方式,以农民习惯性施氮量为对照,设置11.1%、55.5%和100%三个水平减量施氮试验,分析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籽粒品质对减量施氮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减氮导致生长发育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干、鲜重、叶片比重等)均减少,不利于地上部的生长和干物质向叶片分配,随着减氮量的增加,减少幅度增加。苗期以后,适量减氮促进玉米地上部的生长,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叶片占比等生物学性状有增加趋势。适量减氮导致果穗长、果穗粗、百粒重、理论产量、籽粒含水量和淀粉含量增加,籽粒脂肪含量减少,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随着减氮量的增加,果穗长、果穗粗、百粒重和理论产量增加幅度均减小,籽粒含水量和淀粉含量增加幅度增大,脂肪含量减少幅度减小。减氮11.1%时,果穗长、果穗粗和理论产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1.9%、3.7%和11.5%。当施氮量为240 kg·hm-2(减氮11.1%)时,玉米产量达到最大,为945.4 g·m-2,籽粒脂肪含量最少,为2.4 g·100 g-1;氨基酸含量最大,为83.9 μmol·g-1;粗蛋白含量最高,为6.8%。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的玉米生产提供更加完善的施肥管理,指导农户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73.
张衡地动仪与公元134年陇西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锐  俞言祥 《地震学报》2006,28(6):654-668
陇西地震是张衡地动仪的惟一测震实例,亦是检验地动仪复原模型是否合理的一个关键性判据. 但长期以来,一直被误作公元138年2月28日的金城——陇西地震, 因与史料矛盾而被国内外的研究所否定.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详细考证, 特别分析了《后汉书》对陇西地震的描写、 各种史料揭示的当时历史背景、 张衡的生平、 张衡的诗文、 汉代地名考, 对比了清朝5次历史地震, 估算了其烈度衰减, 得出结论: 这次陇西地震的时间应为公元134年12月13日(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 作为一个粗估, 其震中在天水一带, 震级约7级. 张衡晚年的悲剧也与这次地震有关. 本文还利用近年3次陇西地震在洛阳台的宽频带地震记录, 从震级定义、 数字宽频带地震记录和小震记录合成大震记录等3个方面进行了数值模拟. 得到洛阳灵台处的水平向最大地动位移应为6~8 mm,最大加速度则不大于10-2m/s2. 这些结果对新完成的张衡地动仪的科学复原模型起到了重要的定量检测作用.   相似文献   
74.
Archaeologicalinvestigationbygeotomo-graphy:structureofthefoundationofYingxiantimberpagodaRUIFENG1)(冯锐)WEI-ZHANGYAN2)(阎维彰)...  相似文献   
75.
阐述了农业遥感等数据平台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有关农业遥感大数据服务的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作物类型精准识别、作物产量估产机理研究以及遥感大数据研究面临的技术问题,提出了气象保障大数据的尺度转换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中遇到的问题。该平台的建立需要全面整合专家智慧、遥感技术、大数据、服务方式等研究理论和技术,将深刻改变农业遥感应用模式,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推动农业、气象等综合信息的广泛应用与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6.
高菠阳  刘卫东  宋涛  冯锐  计启迪 《地理研究》2020,39(12):2718-2730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加速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而对于这些“走出去”的企业而言,往往面临着东道国社会环境及治理结构变革、制度制约、文化冲突等多重挑战。此前经济地理学提出的“主动嵌入”和“被动嵌入”,并不能完全解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所呈现的“外资”与东道国治理结构、地方制度文化环境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构建了“全球-国家-地方”多尺度嵌入的分析框架,以缅甸莱比塘铜矿为例,阐释企业如何通过多样化制度创新,顺应东道国的社会变革,突破制度和文化的制约,从而取得政府、企业、当地社区“多赢”局面的合作模式,从而从新的视角理解制度的多尺度性和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尺度要素之间存在耦合关联作用,且作用模式有不同的组合,同时多个尺度要素的嵌入和影响过程也存在时序效应。最后,结合莱比塘案例,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
朱涛  王兰炜  冯锐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5):1270-1284
本文将横向黏度变化提高到3个量级,获得了地震波速度结构约束下的大横向黏度变化的地幔浅部的极型场和环型场对流图像.与小横向黏度变化下的结果相比,本文的结果具有显著的改善.对极型场对流图像,主要体现在本文结果能更清楚地解释太平洋板块、大洋洲和南美洲以及东太平洋洋中脊处的现今运动状态;对环型场对流图像,能更合理地解释北太平洋...  相似文献   
78.
辽宁水稻主产区稻瘟病发生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9-2012年辽宁省8个水稻主产区(17个观测点)的稻瘟病资料,分析辽宁省水稻主产区稻瘟病的发生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1年、2003年和2010年辽宁地区水稻产量显著下降,水稻生产受稻瘟病影响较大。2011年辽宁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沈阳、盘锦、铁岭、辽阳、丹东和营口地区,其余地区也有少量种植。2001年辽宁稻瘟病(主要为穗颈瘟)发生严重,发病率为27.7 %。稻瘟病主要在新宾和清原发生严重,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7.0 %和16.4 %。辽宁不同熟期水稻以中早熟品种稻瘟病发生严重,平均发病率为10.1 %。辽宁不同区域以辽东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生严重,平均发病率为11.2 %。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