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341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Pt-Os、Re-Os和Hf-W同位素体系的母体和子体Pt、Os、Re、Hf和W以及其它铂族元素(PGE)化学性质上都是难熔的,我们将这些元素和相关同位素称为难熔元素和难熔元素放射性同位素体系。难熔元素及其放射性同位素体系不仅可以直接测定金属矿床、油气藏和沉积岩系的年龄,而且还可以有效示踪地球深部的核幔反应等过程,这是其它地球化学工具不可替代的。本文评述了当前Pt-Os、Re-Os和Hf-W同位素体系和PGE元素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1)目前Re-Os同位素定年误差仍较大,迫切需要优化改进分析技术,大幅提高Re-Os同位素定年的准确度和成功率;(2)Pt-Re-Os和W同位素的分析技术需要简化繁琐的化学分离流程和提高仪器分析的效率,同时探索建立新的化学分离和仪器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精度,实现对更低Pt、Re、Os和W含量样品的准确分析,才能更有效地示踪地球深部物质循环过程;(3)PGE的元素分析技术尚需改进,分析精度仍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预期随着进一步提升难熔元素和代表性放射性同位素的分析精度,显著降低同位素定年误差,其将在核-幔、幔-幔和壳-幔物质循环过程示踪、金属矿床精细...  相似文献   
72.
刘俊杰  李杰  田辉  许继峰 《岩石学报》2022,(6):1621-1629
在含油气系统关键成藏时刻的定年研究中,铼-锇(Re-Os)放射性同位素定年体系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着重从原油Re-Os体系特征出发探讨Re-Os等时线年龄的构建及其优化发展方向。较低的Re和Os含量、局限的187Os/188Os混合、漫长的地质过程、与高温相关的油藏改造等都不利于Re-Os等时线年龄的构建。原油中的Re和Os富集于沥青质组分中,且在易沉淀的沥青质中含量更高。有些原油各组分之间存在Re-Os同位素组成的差异,这一方面增加了多原油样品的Re-Os等时线定年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利用单一原油组分进行Re-Os等时线定年的可能。未来研究仍需从地质实践和化学实验两方面来提升对Re-Os同位素体系在含油气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的认识,进而更精准地确定油气运聚成藏与改造的时间,为油气勘探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73.
松科二井超深钻探获取了松辽盆地连续沉积-火山岩心,为系统研究中生代松辽盆地形成机制、揭示中国东北地区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材料。本文对取自松科二井井深-6035~-6084m的玄武安山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松科二井玄武安山岩隶属于火石岭组底部,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141.6±1.4Ma)。玄武安山岩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这些样品显示了一定程度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La/Yb)N=8.40~11.88),具有轻微亏损的Sr-Nd同位素特征((87Sr/86Sr)i=0.70496~0.70478,εNd(t)=1.05~1.61),表明它们很可能源自于岩石圈地幔。早白垩世时期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受控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南向俯冲和东侧古太平洋俯冲过程,目前研究揭示了前者影响了同期的大兴安岭地区的火山活动,但其影响范围是否延伸至松辽盆地内部尚不清楚。古太平洋岩石圈开始...  相似文献   
74.
对陕西延安新宝塔山隧道Q2原状黄土进行了不同加载速率的无侧限抗压与贯入抗拉试验,研究了Q2原状黄土抗压与抗拉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加载速率对宝塔山Q2原状黄土抗压和抗拉强度影响较大,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随加载速率增大而增大;高径比对抗拉强度也有较大影响,试验时当高径比控制在1.0左右时,高径比对宝塔山Q2原状黄土的抗拉强度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采用轴向压裂法测量黄土的抗拉强度时,高径比宜控制在1.0;在试验加载速率范围内,加载速率对宝塔山Q2原状黄土的压拉比影响不大,其压拉比在9.88~13.68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75.
探讨网络游记文本中的地名使用特征及其研究意义,地名使用状态的定量特征能够反映游客对旅游地景观的认知结构与旅游行为的一般过程。在现有中文分词技术基础上,结合游记文本中的地名使用特点,选用ATF*PDF方法计算特征词汇在整个旅游文本集中使用状态的综合权重,设计了一种基于大量网络游记文本的热度地名自动提取方法,为不使用自定义地名库的旅游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以游客点评网游记为样本的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实现旅游相关地名的快速提取,地名使用热度越高,提取准确率越高;对地名提取结果的类型结构分析发现了自然和人文旅游地游记在词汇使用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指示了旅游文本地名的分布意义及其对旅行过程其他信息解读的潜在价值,预示了网络游记文本在进一步解析旅游者的旅游地认知特征和旅游行为过程方面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6.
格尔木辐射站是青海省唯一的太阳辐射观测一级站,地处柴达木盆地,太阳总辐射及地表反射辐射均较强.1993—2011年19 a的观测结果表明:反射辐射时总量的变化规律与总辐射时总量同步,只是量值比较小,总辐射瞬时最大值为1 596 W/m2,反射辐射瞬时最大值为383 W/m2;总辐射日总量、反射辐射日总量的年变化曲线呈不规则的正弦波曲线变化过程,两者变化趋势完全一致;总辐射日总量、反射辐射日总量的年变化、年际变化与日照时数相同,说明日照时数是太阳总辐射、反射辐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总辐射日总量、反射辐射日总量均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反射比是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反射比分布主要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有关,反射比的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和状态,地面被积雪覆盖时,各时及日反射比值明显大于晴天和土壤潮湿的时期.  相似文献   
77.
质子化壳聚糖吸附除磷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质子化方法强化壳聚糖的除磷效果,研究壳聚糖的质子化度、吸附时间、磷的存在形态等因素对质子化壳聚糖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水中总磷及磷酸根的吸附效果随着其质子化度的升高而呈现明显加强的趋势;质子化壳聚糖对水中总磷的吸附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吸附时间在70-80min时达到最大吸附量;水溶液中磷的存在形态,影响质子化壳聚糖的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78.
通过野外监测系统获取的试验数据,对拐子湖地区2011年4月份一次强沙尘暴过程中贴地层微气象要素和输沙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大气高温干燥,地表高温低湿、气压下降,风速增大是沙尘暴来临的前兆;沙尘暴过程中风向和风速相对稳定,气压、水汽压和相对湿度都会明显下降;地温下降速度较慢,土壤湿度略有上升;输沙量主要集中于距地表50cm以内高度层,在0-20cm高度层里输沙量呈增大趋势,20cm以上随着高度升高含沙量逐渐下降;跃移沙粒输沙量的空间分布与风向频率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蠕移输沙量的方向分布比较复杂,同风向分布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对沙尘暴预报和沙源区的防风治沙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张峰 《陕西气象》2012,(5):36-37
运用积分回归方法,对宝鸡地区的眉县、风翔和麟游3个代表县1981--2010年30a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期干旱和灌浆期低温阴雨寡照对夏玉米的影响程度塬区大于川道;春旱和初夏早是制约山区春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适时早播,利用前期的热量避免后期低温阴雨寡照,对宝鸡玉米生产尤为重要。通过改善品种,强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利气象因素对川塬夏玉米种植区生产的影响;发展地膜覆盖栽培将是解决不利气象条件对山区春玉米种植区影响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0.
UKF滤波中蒙特卡洛采样策略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KF滤波算法中,采样策略是关键,它保证了生成的Sigma点的分布特征与输入变量一致。通过算例将新的采样策略———蒙特卡洛采样策略与对称采样策略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新的采样策略与对称采样策略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