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别山榴辉岩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碧溪岭榴辉岩石至少经历了5个阶段的变质作用,矿物对氧同位素地质测温结果与通过岩石学方法计算的温度吻合得非常好,表明碧溪岭榴辉岩体中大部分同位素体系接近或达到平衡,且退变质作用未明显破坏这种平衡,榴辉岩全岩δ^18O为3‰~5‰指示其母岩玄武岩曾与地表水在变质作用之前发生过一定程度的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22.
对大别山东部超高压变质岩单矿物进行了氢氧同位素分析 ,得到榴辉岩的全岩δ18O值变化较大 ( -5‰~ 9‰ ) ,而其中云母的δD值变化较小 ( -85‰~-70‰ ) .在石英与其它矿物之间存在氧同位素平衡和不平衡两种现象 ,并且部分榴辉岩中出现绿辉石与石榴石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倒转” .然而 ,较低的榴辉岩δ18O值 ( -5‰~ 1‰ )反映了其原岩的氧同位素特征 ,是由于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与大气降水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别 苏鲁造山带榴辉岩氧同位素不均一性的保存指示 ,引发前进变质作用的古板块俯冲是快速的 ,因而所伴随的变质流体流动为隧道式而不是弥散式 .退变质作用导致部分矿物之间出现氢氧同位素不平衡 ,但引起退变质反应的流体在稳定同位素组成上是内部缓冲的 ,其氢氧同位素组成取决于寄主岩石的化学性质 .  相似文献   
23.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agnetic hysteresis and refrigeration capacity of Ni--Mn--Ga alloys in detail during heating and cooling isothermal magnetisation processes. The Ni--Mn--Ga alloys show larger magnetic hysteresis when they transform from austenite to martensite, but smaller magnetic hysteresis when they transform from martensite to austenite. This behaviour is independent of either the pure Ni--Mn--Ga alloys or the alloys doped with other elements.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magnetic hysteresi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agnetic entropy change and refrigeration capacity is not simply linear. For practical consideration, magnetocaloric effect of Ni--Mn--Ga alloys should be investigated both on cooling and heatin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24.
苏北东海榴辉岩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傅斌  郑永飞 《地球化学》1998,27(1):35-48
研究了苏鲁地体西部东海地区超高压变质榴辉岩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得到绿辉石和石榴子石的δ^18O值变化较大(为-10.4‰-+4.8‰),多硅白云母的δD值变化较小(为-104‰--83‰)不同矿物对之间达到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得到了一致的同位素温度(650-750℃),榴辉岩具有低至-10‰和-104‰的异常δ^18O和δD值表明,岩石与极贫^18O和D的大气降水成因流体发生过氢氧同位素交换,同时排  相似文献   
25.
傅斌  郑永飞 《矿物学报》1998,18(2):145-157
通过对大别山双河榴辉岩的实例研究,对石榴子石-单斜辉石地质温度计的应用性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与其他地质温度计(如氧同位素温度计)相比较,结合动力学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温度计的应用。该温度计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榴辉岩的顶峰变质温度,并且使恢复岩石体系的冷却历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6.
海岛 ,特别是一些面积小的岛屿 ,处于复杂的环境中 ,具有陆地与海洋的多种尺度特征。 IKONOS卫星遥感图像是现有遥感信息中空间分辨率最高的卫星数据之一 ,因此是海岛详细探测、大比例尺遥感分析的重要信息源。南麂列岛作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素有“贝藻王国”之称 ,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本文是利用 IKONOS卫星遥感图像研究南麂列岛岸线特征、人工构筑物与近海目标以及土地覆盖的初步成果。结果表明它对细小目标的探测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7.
岩浆去气作用碳硫同位素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开放体系条件下的瑞利分馏原理,并考虑岩浆中可能溶解的合碳和含硫组分,从理论上定量模式了岩浆去气作用对火成岩碳、硫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浆CO2去气作用能够导致岩石中碳酸盐显着亏损13C,其δ13C值能够从原始-5‰变化到-20‰(PDB);岩浆CH4去气作用则导致岩石中碳酸盐相对富集13C,其δ13C值能够从原始-5‰变化到+4‰。岩浆SO2去气作用可以导致岩石中硫化物显着亏损34S,其δ34S值能够从0‰变化到-8‰(CDT);岩浆H2S去气作用则导致岩石中的硫化物相对富集4S,其δ34S值能够从0‰变化到+6‰。因此,除源岩原始同位素不均一性和地壳物质混染能引起火成岩的碳、硫同位素组成发生较大变化外,岩浆去气作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8.
报道了大别造山带西南部湖北红安榴辉岩和罗田麻粒岩的氧同位素组成,并讨论了氧扩散作用对矿物氧同位素平衡的影响,结果得到,红安榴辉岩的全岩δ^18O值为6.4-7.3‰,罗田黄土岭麻粒岩的全岩δ^18O值为6.6-7.8‰,罗田惠兰山麻粒岩的全岩δ^18O值为3.9‰,这些榴辉岩和麻粒岩全岩的氧同位素组成保持了峰期变质条件下的平衡分馏特征,得到的氧同位素温度对于红安榴辉岩425-620度,对于罗田麻粒岩为740-945度。根据快速颗粒边界扩散模型计算的矿物对氧同位素温度不仅与大多数实测氧同位素温度一致,而且与岩石学测温结果相吻合,因此,这些岩石与东大别榴辉岩一样在形成后经历了快速冷却过程,退变质反应过程中没有外来流体加入。  相似文献   
29.
大坡度水下地形的SAR遥感模拟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成像机理,建立了浅海水下地形的数学物理模型,提出了利用该模型进行水下地形计算的数值方法.利用该模型和方法对大坡度水下地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大坡度水下地形的地形坡度与SAR探测程度的关系,发现在水下地形坡度较大的情况下,SAR可测量水深达100~200 m.通过对曾文溪附近海域水下地形的数值模拟,证明了SAR对大坡度水下地形的探测深度.  相似文献   
30.
大别山榴辉岩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大别山东部超高压榴辉岩氧同位素研究表明,这些榴辉岩的δ~(18)O值分布表现出显著不均一性,从低达一2.6‰变化至十7.0‰.榴辉岩中各矿物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达到并保持了平衡,表明岩石在遭受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与亏损~(18)O的流体进行过相互作用.含羟基矿物的δD值为一 5l‰~一83‰,指示参与的流体是古大气降水,它与榴辉岩原岩(某种玄武质岩石)发生过显著的氧同位素交换.超高压变质榴辉岩中大气降水同位素信息的保存表明,这种榴辉告的原岩曾经出露于大陆地壳表面,并且当包含榴辉岩原岩的板块俯冲至地幔深度时,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物质交换非常有限,因此滞留时间非常短暂(<20 Ma).不同矿物对的氧同位素平衡温度基本一致,反映出这种超高压变质榴辉告在地幔深度下形成之后,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冷却和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