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188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324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韦晋  何金海  苏志重  姚丽娜 《气象》2013,39(2):129-136
使用1979-2008年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资料分析了全年各月经向风特征,发现青藏高原东南侧存在一个全年盛行南风的区域(22.5°~30°N、105°~110°E),即常年南风区.该区域南风呈现冬弱夏强的演变特征,尤其在春夏时期呈现双峰值状态,峰值分别出现在15候和37候左右.进一步分析表明,常年南风区南风与我国南方春季降水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15候左右常年南风区南风第一次增强并达到峰值,持续的强南风使得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随之有突然增加的趋势,进入春雨期.高原东南侧常年南风区南风两个峰值出现的原因并不相同.15候左右出现的绕流南风大值是由于高原的突然加热产生的低空气旋性环流叠加在绕流西风上,从而造成了南风的加强,湿润的偏南风给华南地区带来持续的降水,江南春雨开始.而37候左右出现的绕流南风大值是由于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孟加拉湾槽前强大的西南风加强了该处的绕流南风,使得南风势力变得更为强大,推进到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992.
近年来近地面臭氧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瓶颈.本研究基于2017年8—9月在湖州市城区开展的为期1个月的臭氧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在线观测数据,分析了臭氧及其前体物污染特征,利用正矩阵因子分析(PMF)解析了VOCs来源,并采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对臭氧生成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湖州市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4.78±9.10)×10-9,其中占比最高的组成为烷烃、含氧VOCs (OVOCs)和卤代烃;2)在臭氧非超标时段,湖州市臭氧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而在臭氧重污染期间湖州市处于以VOCs控制为主的过渡区;3)在臭氧超标时段,对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最大的是芳香烃(39.6%),其次是烯烃(21.5%)和OVOCs (19.4%),排名前三的关键组分为甲苯、乙烯和间/对二甲苯;4)源解析结果显示观测期间湖州市VOCs的主要来源是溶剂使用(27.0%)、交通排放(22.7%)、背景+传输(19.3%)、工业排放(16.9%)、汽油挥发(7.7%)和植物排放(6.4%),重污染过程期间对OFP贡献最大的两类源是交通排放源和溶剂使用源,贡献百分比分别为35.1%和30.5%.因此,对交通排放和溶剂使用方面进行控制管理对湖州市大气臭氧污染防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994.
全球变化背景下,社区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基础单元,既面临着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冲击性干扰,也发生着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趋势性变化。以社区为基础的适应(community-based adaptation, CBA)便为社区缓解变化甚至抓住时机转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为了把握当前社区社会—生态系统适应途径的机理,论文梳理了近20 a来关于社区社会—生态系统适应的研究。在CBA过程中,资助机构、权力机构、研究机构和执行者是参与行动的主体。适应主体所要适应的对象有冲击性的一阶影响,也有伴生的二阶影响。适应途径具有层次,对应的步骤包括明晰适应对象、清算适应资产、评估适应能力、摸清适应需求、确立适应目的、划分适应阶段、制定适应措施和采取适应措施8个步骤。物质障碍、资源障碍和社会障碍的负向作用则会诱发适应不良。基于此,论文提出优化以社区为基础的适应途径的研究方向展望,包括完善监测和评估体系以搭建长期社区适应的指标框架、以社会—生态网络为抓手强化多主体决策和促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整体提升社会—生态系统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95.
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是一个充满大量非线性互馈关系的复杂巨系统。当前对系统内单要素和静态特征的研究,虽有助于理解某个时刻的系统状态,却不能完整地表达其内部不同要素间错综复杂的关联。论文着眼于黄河流域区县尺度植被变化归因(以叶面积指数LAI作为表征植被的指标),综合利用人类—自然耦合系统多源数据和因果诊断方法,构建黄河流域LAI复杂因果网络。通过复杂网络统计方法对网络节点、结构特征进行分解,揭示影响流域LAI变化的关键要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 1990—2018年流域LAI以1.3%/a的速率增长,增长速率在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② 在网络视角下,降水量、气温、饱和水汽压差、农业用地、城镇化率和粮食产量为影响流域LAI变化的关键要素。③ 自然要素(如降水量和气温等)主导了流域内259个区县的LAI变化;社会经济(如城镇化率和粮食产量等)和土地利用类型(如林地和草地等)要素主导了流域内76个区县的LAI变化,主要集中于黄土高原且影响强度远大于自然要素。研究在人类—自然耦合系统框架下构建了黄河流域植被变化多层互馈网络,综合认知流域植被演变的自然和社会驱动力,为理解自然—社会系统复杂的互馈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东乌旗北部罕乌拉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性质及其时代,通过野外宏观调查和定向标本显微分析来研究花岗质糜棱岩的宏观-微观变形构造特征,并对经韧性剪切作用的花岗质糜棱岩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表明花岗质糜棱岩的长石、石英等主要造岩矿物具塑性变形和动态生长的特征,发育典型的“σ”、“δ”和“S-C”组构,对研究区34组糜棱面理和线理数据进行赤平投影,剪切面(C面)平均面理产状为338°∠24°,线理产状为303°∠17°,显示出左行滑脱型韧性剪切带的特征;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韧性剪切作用之前就位的花岗质岩石成岩年龄为135.9±1.2 Ma~130.0±0.5 Ma,属早白垩世,且该剪切带被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相当于凡兰吟期-欧特里沃期)砂砾岩覆盖.综上所述,结合最新区域研究成果认为,早白垩世(135.9±1.2 Ma~130.0±0.5 Ma)东乌旗地区经历了大规模左行伸展构造活动,这一成果深化了对该区早白垩世地壳构造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7.
内蒙古海莫赛格地区发育有中-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火山岩形成于164.0±1.0~155.5±0.9 Ma,属中-晚侏罗世。主量元素分析表明,火山岩具高硅(SiO2=62.09%~77.57%)、富碱(K2O+Na2O=7.27%~10.13%)、富钾(K2O/Na2O=1.10~2.82)、贫钙镁(CaO=0.16%~2.46%,平均为0.73%;MgO=0.10%~1.08%,平均为0.29%,Mg#多小于45)和高FeOT/MgO(2.37~7.22,平均为4.49)值的特征,属准铝质-过铝质(A/CNK=0.98~2.29)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微量元素数据显示,稀土元素总量∑REE为137.6×10-6~315.3×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比较明显[(La/Yb)N=2.84~17.81],轻稀土元素(LREE)较为富集,重稀土元素分布相对平坦,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右倾型,中等-弱负铕异常(δEu=0.14~0.79,1个样品为1.54),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Th、K,贫Sr并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Ti;岩石具低Sr(46.2×10-6~799.3×10-6,平均208.0×10-6)、高Yb(2.02×10-6~4.23×10-6)含量。综合最新区域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研究区中-晚侏罗世火山岩岩浆来源于壳源物质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为造山后伸展阶段的产物,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大角度北向斜向俯冲作用导致的走滑-拉伸作用有关。关键词:中-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锆石U-Pb年龄;造山后伸展;内蒙古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资料分析,结合测井数据统计以及压汞试验等方法,综合考虑孔隙度、砂岩密度、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等多种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对东坑大阳湾地区延9储层的层内、层间、平面以及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该地区延9储层为较强-强非均质性程度。  相似文献   
999.
南宁市麒麟山风景区的景观特色表现为山形和麒麟称之外表美,洞穴景观奇特称之内界美,交通便利,满山花果飘香,旧邑粒村村民热心办旅游,热情好客称之旅游环境美。该景观开发对发展旅游业,促进科研,教学,加速南宁旅游城的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呈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1000.
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风向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了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古风向测量结果,总结了风向变化的规律。认为该浙江省早期处于副热高压带地区的西北和东北切变带(divergent latitudes of westerly winds and northeasterly trade winds)。随着气候的波动,该切变带发生了短周期的南北向漂变,造成西风与东北信风交替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