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4篇
  免费   1051篇
  国内免费   1379篇
测绘学   769篇
大气科学   2188篇
地球物理   625篇
地质学   4030篇
海洋学   517篇
天文学   233篇
综合类   297篇
自然地理   53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771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754篇
  2001年   1917篇
  2000年   395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59年   6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海北部水团锋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9年8月黄海北部14个周日连续站3d的表层水湿和有关大面站准同步资料及由卫片获取的海面温度资料,对该海域水团锋面进行了分析,黄海北部表层水温为北黄海沿岩水(水团)、渤海沿岸水(水团)、朝鲜西部冷水团和黄海暖流余脉所控制。该项研究对长海县海洋牧场的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2.
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针对强潮河口边界地形复杂、岛屿众多、悬沙分布在口门以上、河段存在高含沙量浑浊带以及底沙级配分布宽的特点,给出了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非均匀悬沙、底沙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动边界处理技术,对计算中经常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计算的18个潮位站潮位过程与原型吻合良好,8个断面的46条垂线同步流速、流向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连通域复杂边界条件下非均匀不平衡悬沙与底沙的长时期的底床变形模拟问题。以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海工程为例,应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问题,包括该工程引起的潮量变化、各水道流速变化及长时期的底床变形。  相似文献   
33.
摄食水平和性别对稀有鮈鲫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5年10月采集本所自繁有ju鲫(约1.03g/ind),在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了从饥饿到饱食5个摄食水平对不同性别稀有ju鲫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鱼体干物和能量含量不受摄食率和性别的影响,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雌鱼的湿重,干重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均呈双对数增加,雄鱼湿重特定生长率呈双对数增加,而干物质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呈指增加,雄鱼生长速度及摄食率低于雌鱼,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食物能损失于粪便中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损失于排泄物中的比例变化不大,呈下降趋势,用于代谢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用于生长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除饥饿组外,在各个摄食水平,雌鱼食物能用于代谢的比例较雄鱼低,而用于生长的比例较雄鱼高。  相似文献   
34.
9404,9410,9702及98074个航次东海泥质和砂质沉积区总悬浮颗粒物的季节调查显示由于冷涡区海水的底层幅聚作用使得位于冷涡中心的111站悬浮物含量高且集中在成层,111站海水中悬浮物含量冬,春季高,夏,秋,秋季低,而410站则是春,夏高,秋,冬低,东海悬浮物的垂向分布可归纳为4类:上低下高型,上高中低下高型,上低中高下低型及均匀型。  相似文献   
35.
南海曾母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历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母盆地沉积发育过程中被两个区域性不整合将地层分为Q-E3、E2-E1和前第三系三套构造层。渐新世前该盆地为南沙古陆南沿拗陷区,以南为古洋盆。随着洋壳向东南消减,始新世晚期南沙与加里曼丹两个微陆块发生碰撞,盆地大部一度上升成陆。此后南沙古陆块断解体,与曾母盆地一起逐渐沉降,古地形由北陆南海转化为北海南陆。该盆地面积大,沉积巨厚,生储盖层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36.
尤永隆  钟秀容等 《热带海洋学报》2002,21(1):70-75,T001,T002
研究了卵胎生硬盘鱼褐草YouSebastiscus marmoratus精子发生的过程。褐菖You的精子发生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等阶段,最终形成精子。在初级精原细胞和次数精原细胞阶段,细胞核中释放出拟染色体。拟染色体分布于精原细胞和前期I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在前期I以后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拟染色体已消失。在初级精母细胞阶段,前期I至末期I的细胞形态变化明显。在前期I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并形成联会复合体;在粗线期,联会复合体完成形成;在双线期,联会复合体开始解体。  相似文献   
37.
38.
根据1997年10月和1998年5月2次围隔生态系实验中获得的叶绿素a资料,分析了在富磷围隔实验中不同粒径叶绿素a的变化及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以及油污染对叶绿素a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meso中,10月份Chl-a的含量每天以10-16μg/L的速度呈指数生长,最高达到74.89μg/L,大于20μm的大型浮游植物是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5月份Chl-a含量在加磷后增长的速度每天为3-8μg/L,较10月份慢,2-20μm和GF/F-2μm的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是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39.
对称式布置锚链系统的线性化处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悬链线方程求解了不同锚链状态的锚链力 ,并用多项式回归了锚链力与锚固点位移的关系 ,由此求得锚链恢复力刚度系数。分析了对称式布置锚链系统的非线性程度 ,阐述对称式布置锚链系统所提供的恢复力作线性化处理的可行性及方法 ,并给出了对称布置锚链系统的线性刚度矩阵。为各类受对称式布置锚链系统约束的浮动结构物的动力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南极冰藻的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其低温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南极水样中分离出来的4种南极冰藻(2种硅藻和2种绿藻)在不同温度下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发现2种硅藻(H1和H2)通过增加胞内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来提高其低温适应性,而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发挥主要的作用;绿藻L1的总脂含量变化不大,但在低温条件下,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亦相应提高;绿藻L4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变化与2种硅藻相似,但2种绿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发挥主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低温有利于短链脂肪酸的合成。同时作为膜磷脂重要组成成分的C22:6脂肪酸在4种冰藻中均保持稳定,含量相对较高,这也是对南极低温环境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