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65篇
海洋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6 毫秒
41.
从操作系统的设置、维护、管理和病毒防御等方面,介绍了Windows 2000使用中的安全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42.
东营市降水短期气候预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东营市月、季、年降水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流程。该系统具有数据库管理、动态建立预测模型、客观预报、图形显示、打印预览、自动评分、帮助等多种功能 ,系统设计时将密码存放在Windows注册表内 ,数据库链接时运用了Microsoft最新的ADO技术 ,提高了系统的先进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3.
利用 1 989-1 998年 0 8:0 0高空和地面实时资料 ,用指标法对样本进行消空 ,再用判别法制作全市暴雨预报。将预报结果与各县区历史资料重建预报方程 ,制作 7月份暴雨分县预报 ,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一个明显后向传播雷暴和一个无明显传播特征雷暴的环境场进行对比,分析环境场条件对雷暴传播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高空均受冷涡后部西北气流控制,有中空急流,低层受暖温度脊影响,气温较高,傍晚前后受短波槽影响,在鲁西北地区产生对流天气;后向传播雷暴的环境场水汽条件较好,大气斜压特征明显,近地面层高温高湿,θse锋区位于对流层中层,中层干空气与低层冷空气入侵,二者共同作用是雷暴的产生机制;无明显传播特征雷暴的环境场水汽条件较差,θse锋区位于850 hPa以下,对流层低层干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绥是雷暴的产生机制;雷暴易发生在水汽通量散度中心北侧梯度较大的区域,主回波后部大气为不稳定层结且具有辐合中心、相对湿度较大的特征,这是产生新对流单体的关键;若雷暴区有湿平流,雷暴的下游方向有水汽辐合中心,且辐合中心具有斜压特征,有利于雷暴新生,反之,则不利于雷暴新生。  相似文献   
45.
9711号台风的路径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淑梅 《海岸工程》1998,17(2):63-69
分析了“9711”号台风的大气环流形势、涡度场、潜热能场、θse场以及日本和北京的数值预报,认为台风有向这几种要素场的相对高值区或远离其低值区移动的趋势,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进退制约着台风的移动方向。  相似文献   
46.
雷电防护业务综合管理系统采用微软最新技术体系架构.Net进行设计,集合先进的协同办公、SOA体系架构、XML的理念和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权限及安全设置实现OA办公信息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实现了合同、用户信息、技术报告、发票、收费等信息一体化管理,一条线审批,一页式查询。  相似文献   
47.
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对山东“99.8”大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9907号热带风暴西北上减弱成低气压之后,从黄海进入山东,分别于8月9日夜间、11 ̄12日与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了山东部分地、市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暴雨区位于谪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台风低压移动方向右侧的东南低空急流与西风带弱冷空气交汇处。  相似文献   
48.
充分利用Micaps的图形显示功能,着重从潜热能场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及能量锋生特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1999年8月11-12日发生在山东境内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潜热能场对“99.8”强降水过程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其可作为常 规天气分析的补充诊断量。  相似文献   
49.
侯淑梅  孙敬文  孙鹏程  谷山青  邱粲  刘程 《气象》2020,46(2):200-211
利用2008—2017年4一10月山东省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简称全部站)和国家气象观测站(简称国家站)逐小时1 mm以上降水量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不同分辨率数据对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的刻画效果。结果表明如下:全部站小时降水量的偏态特征比国家站明显,若分析小时降水量的平均状态,两者均具有代表性,若分析短时强降水的极端性,全部站数据更具有优越性。将各站第99.5%分位数作为极端短时强降水的阈值最合理,全部站和国家站对于30~45 mm阈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45 mm以上的阈值,全部站的数值和范围均大于国家站。山东省大部地区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强度集中在40~60 mm·h~(-1),全部站和国家站在此区间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国家站数据不能刻画40 mm·h~(-1)以下和60 mm·h~(-1)以上的极端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极端短时强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密切相关。鲁东南地区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及夏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均居山东省之首,鲁西北地区虽然强降水频次高、强度大,但与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没有正相关关系。全部站与国家站极端短时强降水频次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一致,但国家站不能完全代表山东省极端短时强降水强度的月变化和日变化平均状况,全部站数据能更准确地反映山东省的时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0.
利用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和华北区域雷达拼图等资料,普查了2012—2016年影响山东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linea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LMCS),分析了LMCS与多单体风暴的合并方式以及合并后的演变趋势等特征,得到如下几条结论:1)LMCS(A)与多单体风暴(B)有A追B,A扩展,A、B相向和B追A四种合并方式;2)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的临界距离为30 km;3)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后,强度增强或维持,尺度增大,生命史延长,长轴将可能转向;4)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时,其本身合并部分将减弱,多单体风暴合并进入LMCS,成为LMCS的一部分;5)合并是雷暴的传播运动造成的;6)63.3%的合并案例会产生雷暴大风、冰雹或强降水灾害,雷暴大风灾害出现的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