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近40年我国极端温度变化趋势和季节特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0年我国194个测站逐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器测资料,结合具有实际意义的季节极端温度指数,分析了我国近40年极端温度事件的年变化趋势和季节特征。对年极端气候指数的研究表明:绝对阈值定义的冷暖指数由于无法考虑南北气候差异,其结果不理想。百分比阈值所得的冷暖指数中,冷日指数和暖日指数具有不对称性,冷夜指数和暖夜指数具有较强的对称性。对季节极端温度指数研究表明:冬季极端冷指数变化趋势最为明显,夏季极端暖指数的变化趋势次之,春、秋两季极端冷指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年和季节尺度的极端冷暖指数均反映出增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小兴安岭南坡土壤动物生态序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威岭  仲伟艳 《地理科学》1999,19(6):559-564
对小兴安岭南坡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生态序列研究。按等高差系列共选8个样地,分属不同植被类型,对各样地土壤动物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生态序列诸环境因子中,海拔高度是主导因子;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大致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与一般情况相反,乃因取样区特殊的小气候所致;云冷杉林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都比其它群落少。  相似文献   
13.
小兴安岭针叶凋落物的分解与土壤动物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应用不同网孔分解样袋、排除不同类型土壤动物的作用的方法,对比研究土壤动物对针对凋落物的分解作用,结果表明,在各类土壤动物作用下的大孔网袋样品的分解速度明显快于只有中小型土壤动物作用的中孔网的分解样品,快于尽量排除土壤动物作用条件下的小孔网袋的分解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凋落物失重量与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土壤动物对质地较软的凋落物作用程度较质地较硬的凋落物高;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随样品分解时间的增长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中国气候概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1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53.5 mm,较常年偏多4%,比2012年略偏少;冬季降水偏少,春、夏、秋三季偏多。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6℃,为1961年以来第四暖年,较2012年偏高0.8℃;冬季气温偏低,春、夏、秋三季偏高。2013年,东亚冬季风偏强;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偏弱;南海夏季风爆发早,结束晚,强度弱。2013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多;长江中下游入梅晚、出梅早、雨量少;华北雨季早、雨量多;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多;西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少。2013年,我国暴雨、台风和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比较突出,局部地区灾情重。总体来看,2013年气象灾害为中等年份,直接经济损失偏重,死亡失踪人数和受灾面积均偏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区域气象干旱指数的基本概念和构建方法,计算了中国11个一级气象地理区划的逐日标准化区域气象旱涝强度指数(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tensity Index,RDI)及标准化区域气象旱涝空间分布差异指数(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rought variance Index,RDVI),并给出各区域的逐日标准化RDI的旱涝等级划分规则,进一步将区域逐日的RDI和RDVI指数综合使用,对区域气象干旱过程进行较好的分析和判断。通过分析区域RDI和RDVI指数逐日演变,将干旱预警分为三个等级,即红色预警(一级)、黄色预警(二级)和橙色预警(三级),对应于当前时刻的区域RDI指数达到"特别干"、"严重干"和"中等干"等级且未来一周气象干旱等级不会下降,给出了相应的RDVI指数的识别依据,研究了各级区域干旱预警标准,从气象干旱角度进行研究得到的气象干旱预警标准可以为干旱的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1—2020年中国区域2089个地面观测站资料,分析了1991—2020年和1981—2010年新、旧气候态下,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等变量的空间变化特征,探讨对气候距平值、极端事件等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气候态下,全国三类气温年和季节平均均一致升高,年降水增加,空间上气温偏高(低)、降水偏多(少)的特征将弱(强)化;华北东部、华东中部和北部以及青海西南部的年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距平增加;极端高温年减少,低温年增多,其中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受到的影响较最高气温更大;夏季南北方两条雨带极端强降水年的发生概率降低,冬季东北中部和南部、华北、华东北部、西北东部极端弱降水年概率显著增加;全国超过一半的站点极端日高温、低温和强降水事件的历史频次发生改变;新气候态还减弱了极端日高温事件的增速,加快了极端日低温事件的降速。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间尺度下气象旱涝强度评估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逐日气象干旱指数,构建了可以反映某一时段内气象旱涝强度的标准化阶段气象旱涝强度指数 (staged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tensity index, ISD) 和阶段气象旱涝时间分布状态的标准化阶段气象旱涝空间分布差异指数 (staged meteorological drought discrepancy index, ISDD)。以构建昆明月尺度的ISD和ISDD为例说明了阶段气象旱涝指数的构建方法,通过对不同时段降水距平百分率、ISD, ISDD和标准降水指数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ISP) 的对比分析,结合降水及逐日气象干旱指数 (multi-scal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IMSP) 的演变,验证了ISD和ISDD的有效性。对于任一站点的不同时间尺度,两个指数可以在日尺度到年尺度乃至更大的时间尺度上进行计算,通过Boltzmann函数来构建ISD和ISDD的方法具有很好的拓展应用性,其他气象干旱指数也可以采用该方法来构建阶段干旱指数。  相似文献   
18.
500 hPa温度场时间序列的年代际突变过程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颜鹏程  封国林  侯威  吴浩 《大气科学》2014,38(5):861-873
本文利用Logistic 模型,推导出描述均值突变的分段函数,用该函数对可能存在突变的时间序列进行拟合,并结合概率分布理论,确定突变幅度最大的时段即为发生突变的过程,由此确定并分析序列中突变的开始时刻、突变幅度、突变变率、突变持续时间、系统不稳定特性等参数。对全球500 hPa 温度场单点时间序列的突变持续过程展开研究:(1)对突变过程的开始时刻进行统计,发现1956~1959、1970~1979、1986~1994、1994~2004 年开始的突变所占比重较大,几次突变过程中,平均来看除了1986~1994 年开始的突变表现为降温,其余几次突变均表现为增温;并且每次突变时,增温幅度比较大的突变,其变率也较大;(2)从突变先后的空间分布上看,1956~1959、1970~1979 年检测到发生突变的格点在海洋上空的突变偏早、欧亚大陆上空偏晚,而1986~1994 和1994~2004 年突变期间这一情况正好相反;(3)针对每次突变过程中的突变幅度,低纬度区域温度发生突变的变化幅度较小、高纬度区域较大;(4)对突变持续时间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全球增暖背景下,完成一次突变的持续时间正在逐渐变短;(5)当系统突变正在进行时,系统的不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张颖娴  孙劭  刘远  侯威  王国复 《气象》2022,(4):459-469
2021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偏高1.11℃(±0.13℃),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七暖年.全球海洋持续升温,海洋热容量和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均创历史新高,南北极海冰覆盖范围较常年偏小.年内,全球各地重大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欧亚多地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北美和亚洲等地发生严重干旱,北大西洋和北印度洋热带气旋异常活跃,欧洲和...  相似文献   
20.
龚志强  侯威  封国林 《气象学报》2012,70(5):1074-1083
基于关联度区域平均的方法定义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关联指数(TPTI),这一关联指数与多种传统指数具有较多的共性,主要体现了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温与其他区域作用强度的变化.同时,指数偏强的年份基本对应了强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年份温度同步变化的覆盖区域较广,赤道中东太平洋对其他地区的作用较强.因此,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本身也包含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强作用年和弱作用年两种情况.这一关联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联系的研究表明:春季和夏季关联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经验正交分解第一模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和-0.38,前冬和春季关联指数与夏季降水在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等均有显著的相关,关联指数大值年和小值年对应的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区域的异常环流形势基本呈反位相配置.因此,这一关联指数具有应用于夏季降水预测的潜在价值,基于网络关联度的指数定义方法可能是气候变化信号指数定义之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