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71.
淮河流域极端径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统计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20 个水文站点1956-2010 年日径流量观测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游程检验、趋势检验和Mann-Kendall 检验法分析年最大日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年最大值法(annual maximum,AM) 和超门限峰值法(peaks over threshold,POT) 抽取径流序列样本, 运用广义极值分布(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GEV) 和广义帕累托分布(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GPD) 两种极值统计模型对规范化样本进行拟合,分析淮河流域极端径流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956-2010 年,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的研究站点中,10 个站点的年最大日径流量有减少的趋势,另外10 个站点有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极端径流事件大多发生在20 世纪60、70 年代,且以汛期居多。淮河流域的极端径流主要来自淮河干流、淮南山区和伏牛山区。使用Kolmogorov-Smirnov (K-S) 法检验发现,GEV和GPD分布分别能较好的拟合AM和POT序列。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平均超出量函数图法和超定量洪峰法三种方法选取阈值,对于淮河流域的极端径流事件模拟而言,百分位阈值法较好。  相似文献   
472.
体密度是物体特征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信息的动态监控可用来快速判断物体体密度是否发生变化。目前最常用的体密度监控方法是基于图像重建的近似计算,该方法首先利用锥形束投影数据实现体积重建,然后对物体的密度函数积分求得物体的体密度。这种方法算法复杂度较高,很难实现对体密度的实时动态监控。本文提出一种直接基于锥形束投影的体密度快速监控方法,不需要图像重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动态监控物体体密度变化时,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精确性,可以满足实际的动态监控需求,因而在工业检测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3.
从SAR与LandsatTM成像机理出发,通过对图像像元剖面分析,比较两种图像在监测农村耕地被毁方面的优缺点,探讨土地利用现状监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74.
475.
476.
夏季旱涝的演变规律,近年来已为许多气候工作者所注意。我们认为研究旱涝演变规律时须重视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77.
478.
479.
夏季旱涝的演变规律,近年来已为许多气候工作者所注意。我们认为研究旱涝演变规律时须重视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0.
苏阳  严大江 《矿产与地质》2005,19(3):313-317
桂林市混合土层有其特殊性,目前对它的判定划分标准尚未统一。文章运用概率分布和假设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混合土层中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数据的研究,得出了在自然地貌条件完好性不同的情形下,其不同的数据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划分及正确评价该土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