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397篇
测绘学   213篇
大气科学   255篇
地球物理   189篇
地质学   733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柳树盆地是与敦密断裂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含煤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穆棱组含煤地层。利用实测剖面、钻孔岩心及测井曲线资料,对该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进行研究,在研究区识别出5种岩相、11种岩相类型,识别出5种沉积体系、11种沉积相和多种沉积类型。黑龙江东部地区早白垩世共识别出六个层序界面,五个三级层序。柳树盆地主要发育层序S4和层序S5。主要的成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淤积沼泽,主要发育在湖浸体系域时期。   相似文献   
992.
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巴基斯坦雷克迪克斑岩型Cu-Au矿集区的地质、岩石和地球动力学演化的研究成果,指出该矿集区斑岩型Cu-Au矿床(点)的形成与板块的拼合以及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密切相关,是在后碰撞地壳伸展阶段由早中新世和中中新世的岩浆-热液作用形成的,且早中新世的斑岩型Cu(Au)矿床(点)主要受石英闪长斑岩和闪长斑岩侵入体控制,中中新世的斑岩型Cu-Au矿床(点)矿体主要受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侵入体控制。  相似文献   
993.
桂东北豆乍山花岗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豆乍山花岗岩主要由中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构成,是桂东北苗儿山复式花岗岩体中段的一个重要产铀的岩体.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28±11Ma,属于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花岗岩以过铝、富硅、富碱和低CaO/Na2O比值为特征,微量元素主要富集Rb、Th、U和Ta,亏损Sr、Ba和Ti.稀土总量30.24×10-6~139.18×10-6,轻稀土轻微富集(LREE/HREE=4.00~6.35,(La/Yb)N=3.24~6.74),Eu亏损明显(δEu=0.14~0.19).结合其它相关地质资料,表明豆乍山花岗岩是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印支运动晚期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成分为泥质的变质岩通过低程度部分熔融方式而形成.  相似文献   
994.
塔里木盆地西部克拉通台地区寒武系中寒武统发育大量泥晶白云岩红层。钻孔岩芯观察及岩石学分析表明,该白云岩以岩芯呈暗红色、显微镜下呈泥粉晶结构、并伴随有纤状石膏假晶与陆源石英碎屑为主要特征,指示了该白云岩形成于潮上带蒸发环境。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白云岩具有固有属性的CaO%,MgO%含量正相关特征, 因此,塔里木盆地中寒武统泥晶白云岩红层属于典型的潮上带Sabkha型沉积的“原白云石”。泥晶白云岩红层U,Mo含量亏损,指示了该白云岩形成于氧化环境,与色泽较红相一致;稀土元素特征上,该泥晶白云岩红层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特征,但是在陆源碎屑的影响下,常出现中稀土元素富集的“帽”型特征;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泥晶白云岩红层碳同位素变化没有规律性,多数δ18OPDB值变化在-7‰~-4.4‰之间,与潮上带蒸发沉积的Sabkha特征一致;英买7井白云岩红层δ18OPDB值较低(<-10‰),可能为成岩作用过程中热液改造的结果;由于泥质矿物的存在,潮上带白云岩87Sr/86Sr比值一般比同期海水值偏高。  相似文献   
995.
根据VirtuoZo和MapMatrix两套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找出它们在绝对定向的方式、定向结果,以及对后续测图工作影响方面的区别与相同点,从而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进一步为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骑田岭花岗岩体位于南岭中段,总出露面积约520 km2,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被它侵入的最新地层为早三叠世大冶灰岩,在岩体南侧不远处的早白垩世红层中,含岩性与骑田岭主侵入体岩性相近的花岗岩砾石及花岗质碎屑岩夹层,据此可以认定,骑田岭主侵人体的侵位时代为早三叠世与早白垩世之间.广东省地质局南岭区测队(1959)在<南岭侵入岩>中,最早研究了骑田岭花岗岩体,指出它侵位于晚侏罗世之后和早白垩世之前.  相似文献   
997.
阜新-朝阳高速公路段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西黄土进行强夯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冲击碾压法加固路基的试验研究,旨在确定辽西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参数.以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路段的不同处理方法处理前后的黄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夯击能为800~1 600 kN·m、夯击数不小于8击,对处理深度4~6 m的黄土较为有效;(2)灰土挤密桩法可以消除桩深范围内及桩端下一定范围内的黄土湿陷性,较适合于深厚湿陷性黄土的处理;(3)冲击碾压法适合处理黄土厚度较小和表层黄土的处理,碾压遍数以40遍为最佳,其处理深度在1 m左右.这些成果为该地区湿陷性路基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卫星扩频通信中的强窄带干扰,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处理的自适应窄带干扰抑制技术.该方法是将时域信号通过傅立叶变换形成一组近似正交的分量,在不相关的各频率点上分别进行LMS滤波.采用FPGA芯片EP2S60F48414完成自适应滤波器设计.结果表明:该频域算法运算量以及收敛性都优于时域滤波,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999.
近些年来,岩石流变已成为大陆岩石圈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重视。由于浅、表岩石圈层中煤岩是含气、含水的多相介质有机岩,具有低杨氏模量和高泊松比的岩石力学性质,因此其流变行为与无机岩类存在很大的差异。当前,国内研究者主要通过在天然条件下的煤层流变不同尺度的观测,并进行高温高压变形实验与天然条件下煤岩流变的对比研究,用以阐明煤层流变的特征;通过观测、实验与模拟分析,获取流变参数,探讨煤层流变过程,建立流变模式,进而揭示煤层流变的机理与制约因素。在分析国内外煤层流变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探讨了煤层流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并认为对煤层流变的研究既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对地球层圈构造和地球物质流动的认识,也可为煤层的合理开采、煤层气勘探开发与煤矿瓦斯突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广东野外雷电综合观测试验十年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雷电野外科学试验是认识雷电发生、发展物理过程及其致灾机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真实雷电电磁环境下雷电防护技术测试的重要方式。自2006年开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气象局在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持续合作开展了雷电野外综合观测试验,在人工触发闪电和自然闪电物理过程及其雷电防护技术测试试验等方面取得了若干研究结果。十年期间共成功触发闪电94次,回击电流峰值最大值为42 kA,平均值为16 kA;分析给出了自然闪电预击穿过程电场变化脉冲特征类型和差异;观测发现高建筑物上行连接先导可达几百米甚至超过1 km,其发展速度可达106 m/s量级,下行先导与上行连接先导的连接呈多样性;雷电防护技术测试试验表明人工触发闪电近距离电磁场耦合在架空线路上的感应电压达到千伏量级,多回击、长连续电流和地电位抬升是造成浪涌保护器(SPD)损害的主要因素;闪电定位系统探测性能的评估结果显示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的闪电和回击的探测效率分别为96%和89%,定位误差算术平均值为532 m,回击电流强度的估算值约为真实值的0.6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