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41.
复杂地形对计算地表太阳短波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首先利用数字高程数据(DEM)、大气辐射传输模式6S以及野外观测资料计算了复杂地形(青藏高原)上地表入射太阳辐射,然后计算不考虑地形产生的地表辐射的计算误差,对误差进行归一化后得到相对辐射误差.结果显示,相对辐射误差的标准差(即相对地表辐射计算误差绝对值的统计平均值) Se随太阳天顶角的增加呈指数增长,随高度标准差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长,随数字高程数据的分辨率(或卫星资料的分辨率)降低而降低.利用分步拟合方法拟合了Se随太阳天顶角、高度标准差和数字高程分辨率的变化.利用拟合方程可以计算任意地形条件下,不同分辨率的卫星(或数字高程)资料在不同太阳天顶角情况下,不考虑地形复杂性产生的平均地表入射太阳辐射的计算误差,结果表明,使用中分辨率的卫星(如MODIS)资料计算地表太阳净辐射时,需要考虑地形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2.
2005年中国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2005年全国降水酸度(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均降水pH值和酸雨发生频率,统计了酸雨逐月变化情况和各省酸雨总体变化趋势;将2005年全国酸雨状况与2004年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认为,2005年全国酸雨污染形势趋于加重。另外,对近3 a来部分台站降水的pH值明显降低的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3.
两种垂直分层方法对GPS水汽层析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北京房山地区9个全球定位系统测站组成的实验站网,研究GPS水汽层析网格的划分方法,采取垂直均匀和垂直非均匀两种分层方法,分析GPS层析网格垂直分层对水汽层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和非均匀垂直分层方法得到的GPS水汽层析结果是可靠的,均可以与探空水汽结果进行比较。但垂直非均匀分层更符合大气水汽的实际分布特征,层析解算精度更高,尤其对测站高度差较小的GPS站网,尽量选择垂直非均匀分层方法。垂直均匀和垂直非均匀分层方法均可以为北京地区GPS层析网格垂直划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4.
纽约市PM2.5研究计划(PMTACS—NY)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敬  丁国安 《气象科技》2003,31(2):124-128
以往的研究表明,细粒子富集了大气气溶胶中的大部分有害物质,它可以进入呼吸系统并沉积于肺泡,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并且是导致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细粒子的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介绍了纽约市PM2.5研究的背景、规划,以及依规划制定的科学策略和提出的设想,详述了观测点的选择、采用的方法,并介绍了已有的初步结果,为我国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5.
The humidity effect, namely the marked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able isotopic ratio in precipitation and the dew-point deficit ATd in the atmosphere, is put forward firstly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δ18O in precipitation and ATd are analyzed for the Urumqi and Kunming stations, which have completely different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lthough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δ18O and △Td exhibi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tations, their humidity effect is notabl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its confidence level of the humidity effect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amount effect at Kunming, showing the marked influence of the humidity conditions in the atmosphere on stable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Using a kinetic model for stable isotopic fraction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mean monthly temperature at 500 hPa at Kunming, the variations of the δ18O in condensate in cloud are simulated. A very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simulated  相似文献   
146.
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8月10~26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铁塔3个不同高度(8, 100和320 m)得到了1 min平均的PM2.5和PM10连续质量浓度资料, 配合其它观测资料, 其中包括4个不同高度(8, 100, 200和320 m)PM2.5和PM10日平均质量浓度, CO和NO2连续观测, 并结合气象铁塔同期的气象场观测, 揭示了北京城区PM2.5和PM10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 北京325 m铁塔所观测到的气溶胶垂直分布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渐缓递减型和快速递减型. 静稳天气以及污染日气溶胶垂直分布属于渐缓递减型, 而弱冷空气过境及清洁日气溶胶垂直分布属快速递减型, 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是和边界层大气动力、热力结构及湍流特点密切相关. 清洁日低层(100 m)PM2.5和PM10浓度较接近于8 m, 高层(320 m)浓度下降较快, 其浓度和8 m相比几乎下降了—半, 其中PM2.5下降的略偏多些. 清洁日150 m以下存在较强的湍流强度, 气溶胶能够很好地混合, 但受上层较强的逆温层阻档又不能向高层输送, 同时, 清洁日各层水平风速较大, 尤其高层增加更加明显, 结果高层气溶胶浓度迅速降低, 因此造成气溶胶垂直分布上下浓度的明显差异. 污染日低、中(200 m)、高层PM2.5和PM10浓度与8 m比较平均逐层下降10%左右. 污染日伴随着边界层低风速出现, 同时边界层有两重浅薄递温层结构, 但气溶胶仍可在逆温层下进行—定的混合, 因此污染日PM2.5和PM10浓度随高度降低比较缓慢; 观测结果还发现320 m高度在西南和东南风向条件下PM2.5和PM10均明显出现高浓度值, 而其它高度PM2.5和PM10浓度和风向没有关系. 足痕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这是由于来自污染相对较重的河北省保定、石家庄以及天津、山东等北京偏南地区对该高度的贡献, 而低层仅受北京局地源的影响. 所计算的功率谱和周期初步反映了静稳天气条件下铁塔各高度PM10的周期仅以分钟量级计, 而风速较大情况下PM10和PM2.5在320 m除存在分钟量级的短周期外, 尚有小时级的较长周期出现; 和作者以往观测所发现的在北京不同测点、不同高度, 各空气污染物种有同位相变化特点一样, 基于试验同样观测到铁塔不同高度PM2.5和PM10日变化及平均日变化也有同位相的特点, 其充分展示了北京城市冠层中存在空气污染物同位相的时空分布特征; PM10和PM2.5平均日变化呈较平缓的双峰特征. 其密切地联系到北京城市冠层中不同高度存在明显的湍流动量通量、感热通量和湍流动能的相似日变化的特点; 此外, 静稳天气PM2.5和PM10浓度随高度增加降低较慢, 低层降低为8 m的90%左右, 中层略低于低层, 高层约为8 m的80%. 弱冷空气过境天气条件下PM2.5和PM10浓度随高度增加明显降低, 低层可降到8 m的70%, 中层以上降到20%~30%, 其中PM2.5降低的更多—些.  相似文献   
147.
CMAQ-MOS区域空气质量统计修正模型预报途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分析2004年9月~2005年3月北京城市及远郊地区八个测点的大气污染观测资料, 揭示出城区尺度不同测点大气污染同步性与同位相时空变化特征, 并描述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浓度存在源影响相关季节性显著差异, 城区与远郊测站大气污染物浓度亦表现出排放源影响相关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即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与排放源强度及其空间分布密切相关; 本文试验研究表明, 美国EPA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CMAQ对多类污染物不同尺度“面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倾向虽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但由于污染源时空特征十分复杂, 这是由于模式采用的平均源排放清单难以精细、客观描述预报区域不同尺度污染源强度的时空变化, CMAQ模式尚存在类似其他模式污染浓度预报量与实况相比明显偏低的“系统性”误差, 为了修正上述模式产品源排放清单产生的系统性预报偏差, 本文利用不同季节CMAQ模式产品与观测实况资料, 建立CMAQ-MOS区域空气质量统计修正预报模型, 并采用检验方法评估CMAQ-MOS方案预报能力, 提出采用CMAQ-MOS统计修正模型统计-动力相结合的空气质量预报新途径,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MAQ-MOS方案可显著降低由于污染源影响不确定性产生的模式系统性预报误差, 明显提高了CMAQ模式空气质量预报水平, 本文亦提出了采用点-面结合预报思路, 即在大气污染具有同位相变化特征的“影响域”范围内, 用一个中心测点的CMAQ-MOS产品预报周边区域面上其他预报点的模式产品“再分析”场以及区域平均空气质量“面预报”方案.  相似文献   
148.
丁国安 《气象》1983,9(9):13-15
一、资料来源及处理 我们利用1976—1978年武汉市下游约20公里位于长江边的阳逻过江铁塔九个观测高度(5、10、15、20、30、62、86.8、119、146米)的资料,分析了江风及其随高度的变化。各高度按12—2月、3—5月、6—8月、9—11月分组,各组依据出现江风的气象条件挑选出来,然后求江风出现及终止的平均时间及平均风速。  相似文献   
149.
利用2006年3~5月北京上甸子本底站气溶胶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吸收和散射系数的连续观测资料,对2006年春季上甸子本底站清洁、污染输送及典型沙尘天气下气溶胶的消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本底站在春季清洁情况下PM2.5质量浓度、吸收和散射系数的日均值水平分别为:10 μg/m3、7 Mm-1和20Mm-1左右,单散射反照率分布在0.71~0.78之间;此次观测到的污染输送过程中PM2.5质量浓度、吸收和散射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45 μg/m3、44.5 Mm-1、374.3 Mm-1,单散射反照率分布在0.84~0.94之间;沙尘影响期间,PM2.5质量浓度、吸收和散射系数以及单散射反照率的测量结果分布在248.2~424.1 μg/m3、10.8~44.7Mm-1、225.4~392.5 Mm-1和0.89~0.96之间.②观测得出,沙尘影响集中的时段细粒子质量浓度、气溶胶散射系数和气溶胶吸收系数都成倍地上升,其中质量浓度和散射系数上升的幅度要高于吸收系数.③3种天气条件的对比结果显示.受沙尘天气影响PM2.5质量浓度明显上升,且逐时波动幅度大;吸收系数远高于清洁天气下的观测结果,但比污染输送过程的测量结果偏低;散射系数同样高于清洁天气下的观测结果,与污染输送情况下的测量结果接近.沙尘天气导致颗粒物浓度明显上升,其对气溶胶粒子散射作用的贡献要大于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50.
陆面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曹丽娟  刘晶淼 《气象科技》2005,33(2):97-103
在简单介绍陆面过程模式和水文模型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陆面水文过程包括的各种物理过程,介绍了陆面水文模式研究的发展现状,并对国内外进展作了总结。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用于同气候模式耦合的陆面水文模型,指出了陆面水文过程研究以及与大气模式耦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陆面水文过程研究的发展方向:应在加强蓄满和超渗两种产流机制兼容的混合产流模型及融雪径流模型的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传统水文模型,发展基于传统水文模型的大尺度陆面过程水文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