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Footprint Analysis For Measurements Over A Heterogeneous Forest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The air flow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urces/sinks inside aforest canopy have been taken into accounti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sources/sinks to measured fluxes and concentrations above a forest. Thestochastic estimators for concentrations and fluxes are described and their evaluation is performed by simulationof an ensemble of fluid parcel trajector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forest canopy on the footprint is important forobservation levels up to a few times the forest height. The influence of along-wind turbulent diffusion, whichanalytical atmospheric surface layer (ASL) footprint models do not account for, is significant even at higherlevels. The footprint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to deduce the Douglas fir canopy carbon dioxide uptake from eddycovariance flux measurements above a mixed Douglas fir–beech forest during the pre-leaf periods of the beech.The scatter in 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such an analysis is limited, presumably due to horizontal inhomogenetiesin flow statistics, which were not included in trajectory simulation. The analysis, however, is useful for theestimation of the qualitative effect of the forest canopy on the footprint function.  相似文献   
202.
侯会明  胡大伟  周辉  卢景景  吕涛  张帆 《岩土力学》2020,41(3):1056-1064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处于温度?渗流?应力(THM)多场耦合环境中,对高放废物处置库进行安全评估时,需进行多场耦合分析。然而,高放废物处置库开挖引起硐壁附近围岩应力重分布,产生损伤,导致围岩热学参数(T)、渗流参数(H)和力学参数(M)发生变化,且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这将会对运营期处置库THM耦合演化过程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分析高放废物处置库温度?渗流?应力三场的耦合原理和处置库围岩损伤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定义了损伤变量和损伤演化准则,并将损伤变量与热学参数、渗流参数、力学参数以及多场耦合参数(Biot系数、Biot模量和温度排水系数)建立联系,将围岩损伤与温度?渗流?应力建立联系,形成了一个弹塑性损伤温度?渗流?应力多场耦合数值模型,然后利用建立的模型对瑞士Mont Terri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围岩加热试验进行模拟,对比了模拟值和试验值,比较了考虑开挖损伤和不考虑开挖损伤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温度?渗流?应力的影响,并分析了在多场耦合作用下开挖损伤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3.
以高庙子(GMZ07)和美国怀俄明州(MX80)钠基膨润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探针法研究温度对压实膨润土试样热传导性能的影响。在保持干密度和含水率不变的情况下,使用KD2 Pro型热特性分析仪测定不同温度(5~90 ℃)试样的热传导系数,并对部分试样进行压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GMZ07和MX80膨润土的热传导系数均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在90 ℃时最高可达5 ℃的1.2~1.5倍,主要原因是温度引起的水汽潜热传输促进了试样内部的热传导;当试样温度高于60 ℃时,温度对热传导系数的影响较低于60 ℃时更显著;含水率不为0时,两种膨润土热传导系数的温度效应均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干试样的热传导系数几乎不随温度发生变化,这与水汽潜热传输的强化机制有关。热传导系数温度效应的机制可理解为:热传导系数取决于试样内部可供潜热传输的水分和传热通道数。  相似文献   
204.
于丽  吕城  段儒禹  王明年 《岩土力学》2020,41(1):194-204
浅埋土质隧道的稳定性研究一直是隧道工程的关键问题,而孔隙水压力的存在影响着浅埋土质隧道的安全。构建了隧道顶部为圆弧形的浅埋土质隧道的三维塌落机制,基于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和极限分析上限法,并考虑孔隙水压力的作用,推导出浅埋土质隧道的塌落范围及支护力的最优上限解计算公式。通过与既有研究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塌落范围、塌落土体的重力及支护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对浅埋土质隧道的塌落范围、塌落土体的重力及支护力有着显著的影响;孔隙水压力对塌落范围、塌落土体重力的影响比较复杂,而支护力都随着孔隙水压力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参数对浅埋土质隧道的塌落范围、塌落土体的重力及支护力的影响规律不同。新方法可为浅埋土质隧道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5.
李新平  边兴  罗忆  吕均琳  任高峰 《岩土力学》2020,41(6):2063-2069
基于桃花嘴矿区地下洞室爆破振动现场试验的实测数据,发现了地下洞室爆破开挖诱发边墙质点峰值振动速度传播衰减的特点,即爆源近区和边墙中心区域具有更大的放大效应。建立了四边简支板的动力学模型,进一步结合量纲分析法,推导出考虑边墙四边约束的地下洞室爆破边墙质点峰值振动速度预测公式。将实测数据分别代入萨道夫斯基公式和推导公式进行线性回归运算,得到萨道夫斯基公式预测值和推导公式预测值的平均误差分别为30.7%和5.1%。结果表明,该公式能较准确地反映地下洞室爆破边墙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存在的放大效应,特别可以精确预测放大效应显著区域的爆破振动峰值速度,为更好地控制边墙爆破振动损伤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