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6篇
  免费   2097篇
  国内免费   2619篇
测绘学   664篇
大气科学   2332篇
地球物理   3082篇
地质学   5749篇
海洋学   1200篇
天文学   593篇
综合类   1130篇
自然地理   161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498篇
  2021年   561篇
  2020年   478篇
  2019年   568篇
  2018年   627篇
  2017年   582篇
  2016年   685篇
  2015年   570篇
  2014年   707篇
  2013年   681篇
  2012年   636篇
  2011年   739篇
  2010年   710篇
  2009年   642篇
  2008年   618篇
  2007年   632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360篇
  1999年   482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434篇
  1996年   342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335篇
  1993年   272篇
  1992年   220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7 毫秒
71.
渤海的环流、潮余流及其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阐明渤海环流和潮余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物输运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80年代以来的实测海流资料得到:辽东湾的环流是顺时针向的;黄河三角洲外海存在着一支流向东北偏北向流,与辽东湾西部的东北向海流相接;渤海湾内的环流北部为反时针向,南部为顺时针向回转的双环结构。上述环流趋势与渤海沉积物分布相一致。渤海沿岸主要入海河流的特征矿物分布正在上述环流存在的最好佐证。文中进一步讨论了潮余流分布特征及其对渤海环流的  相似文献   
72.
本文第一作者早在1985年就提出,潮混合效应控制着夏季黄海冷水团的边界及海面冷水分布(赵保仁,1985)。1987年又进一步通过水文调査资料和卫星图片给出了黄海周围的浅水陆架锋(或称潮汐锋)的分布及强锋区的跨锋断面中的温度、盐度和坏流结构特征,并指出夏季的黄海沿岸流在性质上属沿锋面运动的强流(赵保仁,1987a,b),而后又对黄海西部的陆架锋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査(赵保仁等,1991)。此外,他还指出黄海的强温跃层的形成和转移现象也与潮混合现象密切相关(赵保仁,1989)。因此,研究潮混合现象对阐明发生在黄海的多水文物理现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深入了解黄海的潮混合特征,作者把渤海、黄海和东海作为一个整体完成了一次精度较高的潮汐、溯流数值计算,在潮汐、潮流的分布方面,揭示了前人尚未阐明的一些特征。本文根据这些数值结果,计算了近最大潮流流速和层化参数,阐明了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潮混合特征及其对降温期黄海冷水团分布变化的影响。此外,还用 Sim pson等人(1981)的能量模式计算了南黄海西部的风、潮混合效率。  相似文献   
73.
Ocean current forecasting is still in explorative stage of study. In the study, we face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not been met before. The solving of these problems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remise for realizing the ocean current forecasting. In the present paper are discussed in depth the physical essence for such basic problems as the predictability of ocean current, the predictable currents, the dynamical basis for studying respectively the tidal current and circulation, the necessity of boundary model, the models on regions with different scales and their link. The foundations and pla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re demonstrated. Finally a set of operational numerical forecasting system for ocean current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74.
本文报道了天然水体中低浓度酚的降解动力学;计算了它的降解速率常数、降解活化能等。降解半表期是t_(1/2)=1.5d~(-1)(10℃),t_(1/2)=O.74d~(-1)(30℃)。低浓度酚的降解动力学跟天然水体中酚的降解情况比较接近。本文的结果对环境评价、蓄水库工程设计等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5.
我国海洋软相底质底栖经济贝类的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海洋软相底质底栖贝类的资源特性和我国的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规模化苗种生产、海区增殖、高效养殖模式开发及增养殖环境保障与产品无公害生产等方面对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
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分析了1949—2000年共52年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点及ENS0、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热带气放以四种主要路径影响黄、渤海,其影响时间、频数及强度均有不同。ENSO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将影响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路径和频数。  相似文献   
77.
In respect of an offshore berthing pillar, the test study result of current force acting on mooring ships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Empirical and semi-empirical relationships of current force coefficient a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angle between the flow direction and the ship's longitudinal axis, which are coincident with the result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78.
摄食水平和性别对稀有鮈鲫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5年10月采集本所自繁有ju鲫(约1.03g/ind),在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了从饥饿到饱食5个摄食水平对不同性别稀有ju鲫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鱼体干物和能量含量不受摄食率和性别的影响,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雌鱼的湿重,干重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均呈双对数增加,雄鱼湿重特定生长率呈双对数增加,而干物质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呈指增加,雄鱼生长速度及摄食率低于雌鱼,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食物能损失于粪便中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损失于排泄物中的比例变化不大,呈下降趋势,用于代谢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用于生长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除饥饿组外,在各个摄食水平,雌鱼食物能用于代谢的比例较雄鱼低,而用于生长的比例较雄鱼高。  相似文献   
79.
将高精度质子磁探仪和位场变换理论用于测量计算船舶磁场,以研究其在海洋中的分布。由质子磁探仪实测海面上10m处磁场的模(船的磁场与地磁场矢量的和的绝对值),用位场变换理论计算出船的磁场三个分量在水面和水下的分布;并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计算速度和结果的精度。将该方法和磁球理论严格解比较,在z=0面上误差小于0.1%,在z=-20m面上误差小于1%;还给出船的磁场强度在船的纵横向的分布曲线和平面立体  相似文献   
80.
Several views on sea-level changes of the South China coast are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236 samples whose ages are determined by 14C chronological method and their sites are corrected with ancient water depth and crustal deformation, a basic model about sea-level changes of the South China coast since late Epipleistocene is set up. This model basically accords with the general cognitions of predecessors, i. e. it not only represent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sea-level changes of the East China coast but has some features of the South China coast itself. In general, this model is relatively close to the Fairbridge's curve, indicating that the sea-level undulations exist since 6 ka ago but the ranges of undulations are slightly larger than those of Fairbridge's cur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