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1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411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198篇
地球物理   692篇
地质学   900篇
海洋学   230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16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7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与地表水的蓄水相反,水文研究过程中对降水在土壤中暂时蓄水量和蓄水时间考虑得很少。这是因为获得数据比较困难之故。现在,应用奥地利耕水试验设施进行的一系列观测,都为求某些土壤水的蓄水系数提供了可能。土壤中水的蓄存及消耗与地表水域的情况相似。当然,土壤的水力过程不易观察到。  相似文献   
994.
最大熵原理在地震重现关系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用最大熵原理(Maximum Entropy Principle,以下简称为MEP),建立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所用的重现关系,能使地质资料、历史记载和仪器记录都汇合在这个重现关系中。用最大熵原理可以得到偏差最小的重现关系。本文指出了传统的最小二乘法(简称为I.S法)与MEP法本质的区别,并以数例说明。本文还提出一个修正的最大熵原理方法,用长期的地质资料反映大地震发生的信息,用短期的历史记载或仪器记录反映中、小地震发生的信息并把这些汇合起来。总之,修正的MEP法可以把来自不同渠道的本来不可比的、不同精确度的信息汇合到一个偏差最小的重现关系中,供地震危险性分析之用。  相似文献   
995.
作为巴西厄波迪流域水文地质研究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了112个对称四极装置垂向电测深点。大部分资料已采用带有快速数字滤波正演算法的自动波峰回归反演算法作了解释。结果,反演费用非常低廉。由于正问题求解速度和精度的提高,还允许根据电位差(代替电场)计算对称四极装置视电阻率。因此,无论是在采用很大测量电极距(MN)的地区,还是在电阻率差异比较显著的成层大地上因改变MN极距而造成曲线不连续的地区,解释资料都没有困难。  相似文献   
996.
When the number of variables exceeds the number of samples, one method of multivariate discriminationis to use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to reduce the dimensionality and then to perform canonicalvariates analysis (PC-CVA).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n which discriminant analysisis carried out by a weight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group means (DPCA). This method doesnot require prior data reduction and produces discriminant factors that are orthogonal in the original dataspace. The theor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two methods are compared. Although the individual factors ofDPCA are found to be less discriminating than PC-CVA, the overall discrimination, calculated by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the predictive value, estimated by the leaving-one-out error rate,are broadly comparable.  相似文献   
997.
喜马拉雅特提斯中、新生代属印度板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对充填这个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物用“反剥法”(backstrippiog)进行研究,恢复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盆地的抓降史。对分离出的盆地构造沉降曲线与McKenzie模式图版进行对比相关性分析,判断认为被动大陆边缘成熟期主要为热耗散沉降,前陆盆地时逆冲推覆动力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8.
Ohmoto H 《Geology》1996,24(12):1135-1138
The loss of Fe from some pre-2.2 Ga paleosols has been considered by previous investigators as the best evidence for a reduced atmosphere prior to 2.2 Ga. I have examined the behavior of Fe in both pre- and post-2.2 Ga paleosols from depth profiles of Fe3+/Ti, Fe2+/Ti, and sigma Fe/Ti ratios, and Fe3+/Ti vs. Fe2+/Ti plots. This new approach reveals a previously unrecognized history of paleosols. Essentially all paleosols, regardless of age, retain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s formed under an oxic atmosphere, such as increased Fe3+/Ti ratios from their parental rocks. The minimum oxygen pressure (PO2) for the 3.0-2.2 Ga atmosphere is calculated to be about 1.5% of the present atmospheric level, which is the same as that for the post-1.9 Ga atmosphere. The loss of sigma Fe, common in paleosol sections of all ages, was not due to a reducing atmosphere, but to reductive dissolution of ferric hydroxides formed under an oxic atmosphere. This reductive dissolution of ferric hydroxides occurred either (1) after soil formation by hydrothermal fluids or (2) during and/or after soil formation by organic acids generated from the decay of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Terrestrial biomass on the early continents may have been more extensive than previously recognized.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报道了台湾实时地震监测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台湾中心气象局遥测地震台网(CWBSN)的实时强震监测。该项工作旨在大震发生后迅即速报。如果速报能在强振动到来之前完成,那么地震早期警报将成为可能。CWBSN已能在大震发生后一分钟内给出强度图、震中和震级。速报和早期警报主要适用于大震(M>>5);不限幅波形记录的需要促使CWBSN在1995年将强震探测仪(如力平衡加速度计)并入其遥测地震监测系统中。将时间域递归处理应用于多道输入地震信号,通过一组联网微机生成强度图。通过等值线,能迅速识别出位于强度图最大等值线(通常为100gal)中央的有效震中。有效震级也能迅速由最大等值线(通常为100gal)覆盖的表面积确定。对于具有有限破裂面的大震,如此得出的震中和震级是更适当的震源位置和破坏强度的估算值。有效震中给出了破坏区域的中心,与传统的震中定位比较,后者仅给出了破裂形成的初始位置。有效震级所反映的更接近地震破坏的潜能,而不是强调总能量释放的传统震级。CWBSN已能在一分钟内获取上述震源的关键信息。这一时间将会进一步缩短至30s以内,如本文中举例描述的那样,地震早期警报的确是一个可能达到的目标。速报和早期警报信息将电传给用户,以采取人为或无人干予的快速反应行动。  相似文献   
1000.
用高频采样监测观测井(EDY井)的水位,发现其变化较大,这与长周期地震波通过引起的动力应变变化相应。例如,在8.1级地震后,距震中1200km的观测点可测得200cm以上的波动。通过与附近尖变的变化比较,观察到水位对应变变化的反应特征:在18-19s的周期时,反应曲线具有灵敏度峰值和相位变化。在共振周期下,灵敏度达每10^-9的应变对应15mm的水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