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为解决天地图中海量影像瓦片的快速配准和融合问题,文章针对主节点和省市级分节点影像瓦片地图的特点,设计了基于金字塔模型的地图瓦片快速空间精确配准和影像融合算法,并利用.NET语言编程实现了该算法。通过在天地图·四川建设中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算法能解决全色(黑白)影像无法应用于天地图省市级分节点建设的难题,对天地图省市级分节点建设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由于融合数据范围较大且不同地区的数据质量存在差异,在融合过程中仍然需要大量的人机交互工作。  相似文献   
62.
利用西安世园会园区气象塔5—6月的草温和气温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两个温度要素的日变化规律,借此提出相应的园区管理建议。研究发现:平均状况下草温〉气温;草温的日较差大于气温的13较差;两个温度要素的最低值均出现在日出前的05一06时,且草温的最低值明显小于气温;草温峰值出现在14时,而气温的峰值在晴好天气时出现在17时,阴天和降水时无明显规律。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园区植物灌溉应选择早晨05一06时,最需进行叶面降温时间为13—14时,夏季应增加喷洒频次,最佳喷洒间隔为1h。  相似文献   
63.
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广东省风廓线雷达、雷达拼图产品和实况观测数据, 分析了2020年6月7日夜间-8日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北部暖区强降水过程中主雨带与南岭南部地形走势一致的原因, 阐释地形对此次强降水的触发和维持作用。结果表明: (1)此次过程发生在典型的暖区暴雨环流特征的背景下, 主要影响系统为对流层中层弱短波槽扰动、低空急流和边界层急流脉冲等; (2)雷达回波表现为团状结构, 多以对流单体形态生消, 伴随明显的"列车效应"现象, 但3个不同发展阶段内回波的持续时间、强度, 以及触发地、传播和移动方向等均存在差异; (3)由于边界层西南(偏南)风增强和地形作用, 新的对流单体在珠江口附近和珠三角西北侧被触发, 同时由于南岭南侧地形对边界层暖湿气流的阻挡和拦截等作用, 使得气流在珠三角北部形成明显的辐合抬升, 造成该区域内对流单体移速减慢和汇聚, 增强了降水强度; (4)强降水长时间的持续与海陆热力差异、冷池和边界层暖湿气流增强等引起的地面露点锋和中尺度辐合线有关。露点锋为强降水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热力不稳定条件, 地面辐合线加强了对流层底层气流的辐合抬升, 进一步增强了强降水区的降水强度。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珠三角北部暖区强降水过程中地形的重要作用, 为今后该区域防灾减灾提供气象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4.
在分析国内外GIS服务聚合的研究状况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设计一种面向服务群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软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聚合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实现了GIS元服务质量的动态记录和评价,可有效支持GIS服务聚合流程的执行、监控及服务选择等操作,提高聚合后的地理信息服务的健壮性。该软件框架已广泛应用于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多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并聚合了天地图、ArcGIS、SuperMAP、MapGIS、NewMAP等多种格式的地理信息服务,验证了该软件框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5.
曹振宇  齐华甘泉 《四川测绘》2005,28(4):153-155,164
大规模地形可视化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以及虚拟地理环境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研究大规模地形实时绘制技术,探讨了大规模地形实时绘制的基本途径和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