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应用遥感方法研究四川主要矿山占地现状和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遥感技术,在四川主要矿山进行占地调查与监测,根据获取数据总结了矿山占地的现状和增长趋势,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使用遥感技术加强矿山占地监管工作的必要性和解决途径。研究成果可为国家政府了解矿山占地现状与变化情况,加强矿山占地监管工作,制定矿山土地恢复治理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及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2.
四川省矿山遥感监测主要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四川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开展了矿山遥感监测工作,构建了“遥感数据源选取—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野外验证—图件制作”相对完整且较为成熟的矿山开发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体系。以卫星光学遥感数据为主、航空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数据为辅,并采用无人机遥感图像; 在正射纠正、几何配准、数据融合等图像预处理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建立矿山开采面、矿山建筑、排土场、尾矿库、选矿厂、滑坡和泥石流的遥感解译标志; 采取以目视解译为主、计算机自动提取与目视解译相结合、辅以野外验证的方法进行遥感解译; 建立以遥感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GIS定量评价方法,实现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采用矿山遥感监测与传统地质环境调查技术相结合方法,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区划研究。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包括: ①首次建立了省域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本底数据库,为实现矿山开发环境动态监测和国土资源空间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②监测成果已在矿产卫片执法、矿山环境治理和矿产资源规划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四川省矿政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③开展了矿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与探索,形成了适应川西南山区的矿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3.
基于高铁网络的中国省会城市经济可达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列车时刻表中的省会城市间交通时间以及相应票价数据和各省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数据,以铁路服务价格、城镇居民消费铁路服务能力两方面为突破口,分析高铁网络对中国省会城市经济可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高铁网络不同程度地提升了省会城市铁路服务价格,降低了铁路服务价格与时间可达性的相关性,同时改变了铁路服务价格的分布格局。② 城镇居民消费铁路服务能力等级差异明显,其中收入水平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铁路服务价格的影响也不容忽视。③ 高铁网络缩小了“所有城市”铁路服务价格、铁路服务消费能力分布的不公平性,但扩大了“高铁城市”铁路服务价格、铁路服务消费能力分布的不公平性;铁路服务消费能力分布的不公平程度高于铁路服务价格分布的不公平程度。  相似文献   
34.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单幅总图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姣娥  陈卓  景悦  黄洁  金凤君 《地理研究》2019,38(10):2496-2505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布局是在遵循自然系统格局的基础上,由人类活动所引致的物质环境再建构和空间秩序再安排,是构建和引领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支撑体系,因此一直是区域发展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工作,提出符合空间规划目标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编制方案与技术流程,强调专项规划与“三区三线”、空间布局总图的关系,并以福建省为例,设计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单幅总图的编制技术流程,以期为其他地区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36.
37.
基于城市群尺度的高铁列车与长途汽车网络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洁  杜德林  王姣娥  周健  金凤君 《地理科学》2020,40(12):1958-1966
基于城市群尺度,以高铁列车和长途汽车作为2种交通方式代表,结合网络分析方法对比2种方式的联系格局和结构属性等。研究发现:① 高铁列车在城市群之间的运输频次普遍较高,长途汽车的频次主要集中于城市群内部的运输线路;② 各城市群的长途汽车网络已拥有一定规模,网络的成环率、结合度和连接率普遍高于高铁列车网络;③ 2种交通方式在不同城市群的发展差异较大,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的2种网络都较为成熟发达,京津冀和成渝等城市群的长途汽车网络连通性明显优于高铁,北部湾等城市群的2种网络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④ 高铁列车网络具有轴线结构特征,长途汽车则呈“核心?边缘”的网络结构,在具体城市群中两种网络结构又具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38.
目前,不少矿山企业使用粗放式的开采方法,造成矿山地质环境日趋恶化,影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澳大利亚是一个重要的矿业大国,在矿山环境恢复方面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请看——  相似文献   
39.
像素点间相似性度量是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的关键所在。从信息论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视Pol SAR非局部均值滤波方法。该算法在综合分析各类矩阵测度基础上,选定Kullback-Leibler距离作为最优相似度量,结合多视极化相干矩阵服从复Wishart分布,给出了极化相干矩阵的KL距离,并在预处理中应用了极化旋转。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能够在保持边缘细节的同时有效抑制相干斑。  相似文献   
40.
由于速度、票价、合理运距等技术经济特征的差异,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可以反映不同功效层级的空间运输联系,并对国土空间结构重塑产生影响。本文基于铁路列车时刻表数据,采用客流联系强度模型,研究了基于高铁与普铁服务的差异化空间级联系统秩序,比较了两者对功效空间的区域整合效应。研究结论为:相较普铁而言,高铁的空间布局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梯度格局更一致,距离衰减效应更显著,在600 km范围内最具优势;高铁与普铁优势城市分别集中在长江以南和以北,考虑旅客运输需求后显示普铁服务更为均衡。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技术经济优势、高铁与普铁竞争以及网络布局影响下,高铁功效空间区域整合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态势,以邻近区域集聚形态为主,普铁则形成了宏观尺度的南北向和东西向跨区域廊道集聚形态,二者对功效空间区域整合亦分别呈现出多中心等级化与多板块均衡化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