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船只航行安全,在海图上所标的水深一般并非指平均海面到海底的距离(平均水深),而是从低于平均海面的某一个面到海底的距离,这个面叫做海图基准面。基准面的确定并无统一的方法,国际上只有一个原则的规定,即实际海面应当可能但很少可能低于它。这样规定既避免了在海图上给出过分浅的水深数值,又可保证航行的安全。 但世界海洋国家在实际确定基准面深度时方法很不统一,甚至有些并不甚符合上述原则。我国历史上曾采用过国外的许多种方法,十分混乱。五十年代以来曾采用弗拉基米尔斯基方法,但这种方法计算手续相当麻烦,效果有时也不够理想。这里我们将提出一种以 BPF 法为基础的计算海图基准面方法,并将由此得出的面叫做“近最低潮面”。此法计算较简便,用实测资料检验表明,所得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2.
自从1952年Hansen提出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解潮汐方程以来,数值计算方法在国外已有了长足的进展,国内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1969-1978年,在潮流大面预报工作中,我所与国家海洋局科技情报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对黄海东部、东海、朝鲜海峽、台湾海峡等海区进行了潮汐潮流的数值计算。在这些计算中,略去了非线性平流加速度的影响,这在水较深的中型海区是完全允许的;但在浅海,当未扰动水位之上的水表面高度可与平均水深相比拟时,平流项就不能省略。一九七九年,山东海洋学院王化桐等人采用Leendertse的差分格式对胶州湾进行了数值计算,考虑了非线性平流加速度的影响,但该格式以海图0米等深线作为固定的水-陆边界,没有考虑到潮间带。为了计算近岸浅水海区的潮汐潮流,本文采用R.A. Flather和N.S. Heaps的格式,编制了在108-乙机上计算任意形状近岸浅水海区潮汐潮流的手编程序,并以胶州湾为例进行了试算。 在试算时,我们用四组计算对非线性平流加速度的影响和潮间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在胶州湾这样的潮间带约占四分之一的近岸浅水海区,潮间带的影响比非线性平流加速度的影响更加明显的结论。 这四组计算是: I.不考虑潮间带(以平均水深0米作为固定的水-陆边界,并略去了平流项); Ⅱ.不考虑潮间带,但考虑平流项; Ⅲ.考虑潮间带(海陆边界沿网格移动),但略宏平流项; IV.考虑潮间带,又考虑平流项.  相似文献   
63.
渤、黄、东海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1,自引:9,他引:61  
利用球坐标系中的二维非线性潮波方程组,数值计算了渤、黄、东海全海区的全日及半日潮汐潮流。沿岸81个潮位站的计算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M2分潮振幅差平均为7.2cm,相角差为6.4°,m1分潮振幅差平均为2.6cm,相角差为7.4°,计算与实测符合良好。潮流的比较结果表明,计算与实测的符合程度也是比较好的。文中给出的同潮图同Fang(1986)给出的实测与数值的综合结果基本一致。本计算还证实或首次给出了若干圆流点。如对M2分潮流,证实了在北黄海山东北部近海及南黄海北部各存在一对圆流点,并在浙江北部近海新发现一对圆流点;对m1分潮流在苏北浅滩外侧发现一个圆流点,另外在东海东北部(济州岛东南)新给出两个圆流点,东海东南部的弱流区存在三个圆流点,此外,文中还分别讨论了M2及m1分潮能通量的传播和消耗情况,并指出从太平洋经吐噶喇海峡及冲绳至宫古岛之间的水道传入东海的m1分潮,在遇到陆坡的阻挡后,其中有相当部分潮能被反射回太平洋。  相似文献   
64.
冬季黄、东海中国沿岸水位的低频波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选用黄、东海中国沿岸9个水位站的水位、气压、风速资料分析冬季水位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黄海及东海北部沿岸水位的变化主要与NNW-SSE向的风有关,该方向大体同黄海海槽的伸展方向一致;东海南部沿岸水位的低频变化同E-W向风有关,这一方向同该海域的岸线约有60°的交角。水位低频波动的主要周期是2,3和5天左右,东海还有6—7天的波动。水位变化的振幅为北部大、南部小,西海岸大、东海岸及岛链地区小。水位波动自北向南传播,其波速在黄海北部沿岸约为18—20km/h,东海北部沿岸逐渐增至30—40km/h。东海南部的低频波速几乎是频率的线性函数。水位对风的响应时间尺度约13—28小时,自北向南逐步增加。中国沿岸还存在周期约为2,3和5天的自由波动向南传播,其波速约为30—60km/h。  相似文献   
65.
针对海岛信息的特点,结合建立海岛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利用ArcGIS Server技术,借助Visual Studio.NET开发平台,提出基于B/S和C/S的混合架构来构建海岛信息管理系统的思想,设计了系统的基本框架、功能和数据库,探讨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以辽宁省海岛为例研发了该系统,实现了海岛的集中统一管理和高效、灵活的数据查询统计以及信息共享,提高了海岛管理的信息化、高效化和科学化,并以可视化的方式为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决策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66.
根据无居民海岛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考虑到海岛环境的特殊性、资源承载的有限性、空间开发功能的衍生性,以及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衔接性,从海岛开发适宜性和海岛可持续保护的角度,研究无居民海岛功能分类方法,构建海岛功能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海岛功能分类的适宜性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并引入综合评判理论,量化指标因子,构建综合评判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实现无居民海岛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67.
天桥铅锌矿床的沉积改造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层序地层,沉积相,矿相剖面,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铅同位素和包裹体等方面,对天桥铅锌矿床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产于退积型海侵体系域中顺层的似层状铅锌矿体,其成因与六盘水裂陷槽演化的某个阶段特定环境有一定联系,成矿溶液沿裂陷槽边界断裂上升,挤入上覆岩层间隙乃至进入水盆地,对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参与成岩一后生作用,多期次的叠加,改造是该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68.
200 0年 4月 5日~ 7日袭击我国西北地区北部、华北、东北南部、黄淮地区的扬沙或沙尘暴波及到长春市 ,带来了大量的降尘。据长春市西部 4个采样点测定 ,4月 7日伴随降雪的降尘量最高可达 13.0 g/m2 ,市区总降尘量超过 30 0 0t。泥雪样品在室温条件下自然融化后 ,经实验室 48h细菌培养 ,其细菌含量为每毫升 8.9~ 10 .5万个 ,每平方米泥雪的细菌侵入量达 6 .4亿个左右。扬沙或沙尘暴对城市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危害 ,而伴随着大量微生物的侵入 ,势必引起城市微生态环境的改变 ,威胁到城市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69.
麻益民  郜永祺  李德新  胡景琳 《气象》1993,19(12):13-18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气与物质和能量交换,用二层三维超声风速温度仪测量了重庆市郊松林风速和温度脉动值。采样速率为每秒1次和11次,数字量记录。计算了湍流动最通量和热通量的日变化,以及湍流风速的统计量和功率谱。结果表明,冠层上动量通量向下传输,而冠层内大多向上传输;冠层内湍流风速u的三阶矩平均值大于零,w的小于零;冠层上无因次湍流风速分量u,w标准差和无因次湍流动能耗散率与局地Monin-Obukhov长  相似文献   
70.
本文利用大气边界层近地层中观测得的风和温度时间序列讨论计算了湍流的非线性动力学统计参量与其经典统计量的关系。初步结果表明:当层结稳定参数z/L处于-0.7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