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简要介绍了电子地图及导航电子地图的概念、特点、用途,借鉴当今和历史事例说明两者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论述如何加强对导航电子地图的管理,建议通过宣传教育以提高人们的国家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2.
讨论VCT2.0数据库文件的存储结构,研究Windows内存管理机制和内存映射文件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内存映射文件技术存海量VCT2.0数据库文件管理上的应用,并完成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陈春平  高飞  胡小华 《四川测绘》2009,32(6):254-256
对空间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及土地管理数据进行了简单介绍,在分析FME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在土地管理中利用FME解决问题的实例,同时探讨了利用FME Objects及FME Server实现土地管理数据共享的具体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4.
陈斌  高飞  印萍  刘金庆 《海洋与湖沼》2015,46(6):1279-1291
基于2014年最新的洪、枯季节实测资料,分析了南渡江河口海域水文泥沙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借助台风"海鸥"过境期间的河道监测数据,研究了台风天气造成的洪水事件对河流入海水沙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洪、枯季节河口海域的水体层化作用不强,洪季的水温高于枯季,但盐度低于枯季。水温呈现向海递减的趋势,而盐度整体分布较为均匀;(2)河口水体含沙量近岸大于远岸,枯季河口三角洲泥沙向西输运。洪季含沙量明显高于枯季,大量泥沙在台风季节被冲刷入海,而后向海或向西输运扩散;(3)河口海域为不规则全日潮,呈现东西向往复流特征。温度、盐度和浊度均呈现较强的潮汐性变化特征;(4)枯季河道内存在明显的盐水楔,锋面处的垂向梯度很大,在口门向陆大约12—15 km以远的河道水体不再受潮汐影响;(5)台风"海鸥"影响下,南渡江洪峰期间的径流量和含沙量均远远超过多年平均值,反映了南渡江河口地区"台风季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研究极地深海声传播特征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价值,战略意义重大。基于KRAKENC分层弹性介质简振波模型对极地深海冰盖条件下的声传播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极地海域向上折射环境和较小深度声源,是形成声道现象必要条件;冰盖的散射作用导致声传播衰减强烈,且深度越大的水层受冰盖影响越小,受海底边界影响越大;声源深度越小,受冰盖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完成授时任务,对BPL长波授时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建)进行了升级改造。介绍了升级改造后的BPL长波授时系统组成、时频控制与监测方法。改造前、后系统时频控制指标的统计结果表明,改造后时号控制精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7.
魏庆芬  荣瑞兴  高飞 《地下水》2010,32(3):113-114
当前饮用水源地周边一些人由于缺乏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对水源地水质保护规定置若罔闻,在水源地周边兴建污染较大的工矿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危害。聊城市有效的治理水环境特别是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新的经济腾飞的保证。结合聊城市饮水安全规划,分析了水资源特点,探讨了饮用水水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监督与管理,依法控制污染物总量等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娟  高飞  杜琳  孙丽丽 《地下水》2010,32(4):108-109
作为全国五大灌区之一的位山灌区,不仅为聊城市农业、生态、电力工业和城市环境提供了水源保障,而且还承担了引黄济津、引黄济冀(入卫)跨流域调水任务,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针对灌区泥沙堆积严重、水利用率低、灌溉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及管理体制不合理等问题,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在水量调度、泥沙分配、渠道衬砌和建设"数字灌区"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中国Argo实时数据中心发布的Argo网格化产品,对台湾以东海域的表层和深层海温进行了分析,证实了日本南部海域存在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提出暖水团概念,分析了其成因和垂直结构,并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和WOA09(World Ocean Atlas 2005)数据对暖水团进行验证。揭示出台湾以东海域各层次温度大面分布大体呈3个模态特征,并依此将台湾以东海域分为热带、副热带和温带三个海区;对各海域截取断面图,对其温跃层进行分析,归纳出永久性温跃层和季节性温跃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和季节性变化,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Previous studies carried out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mud area focused on long-term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sedimentary records during the Holoeene, especially during the mid-Holocene high-stand water levels perio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nsitive grain size groups can be used as a sedimentary proxy to reconstruct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The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mainly in the northern and middle portions of the Zhejiang-Fujian coastal mud, however, similar research in the southern portion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edimentary proxy and modern measured data of EAWM are lacking. In this paper, we focused on a sedimentary record of the past 100 years with an enhanced resolution of 1.8 years. Investigations of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Zhejiang-Fujian coastal mud area were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21~Pb chronology, grain-size analysis and chemical element analysi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mean grain size (Mz) of sediment sensitive grain size and the measured EAWM was confirmed for the first time. We found that during the recent 100 years, the variation of the mean grain size of the sensitive population in the southern portion of the Zhejiang-Fujian mud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EAWM intensity changes; and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the sediment discharge from Datong station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TSD). Finally, recent changes in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study area reflect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