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砂、泥岩互层透镜体模型正演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在文中对深度3000m以下的砂、泥岩互层透镜体地质模型及其效厚度的单砂透镜体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并分别对其进行了道积分反演,均方根振幅分析和频谱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它对砂、泥岩薄互地反射特征研究,特别是薄储层预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23.
森林过火区植被遥感参数的变化与恢复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监测森林火灾火烧迹地的植被遥感参数变化,分析植被对火灾的响应与恢复特征,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先基于森林火灾前后的Landsat5 TM数据,利用差分归一化燃烧指数(the Differential Normalized Burn Ratio,dNBR)来提取2009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火烧迹地的范围,计算过火区面积及火烧强度;其次基于时间序列的全球地表特征参量(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GLASS)产品中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例(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APAR)数据,利用距平分析法对比不同火烧强度过火区植被与未过火区植被受森林火灾的影响状况与植被恢复特征。结果表明,森林火灾发生后,LAI、FAPAR值迅速降低,火烧强度越大,LAI、FAPAR下降程度越大,高火烧强度过火区的LAI、FAPAR最大降幅分别为中火烧强度、低火烧强度过火区的1.2、1.3倍;随时间推移,LAI、FAPAR值逐渐上升,在2-3年内恢复至未过火区水平。LAI、FAPAR恢复至未过火区平均水平的时间与森林火灾规模、火烧强度密切相关:维多利亚州森林火灾过火区域中大过火斑块、高火烧强度林地的植被遥感参数恢复时间相比小过火斑块、低火烧强度林地滞后1-2年。植被遥感参数LAI、FAPAR能很好地反映过火区植被的受损状况及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24.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的方法合成了纳米级的keggin型杂多酸盐,使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激光电位粒度检测法ZSI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特、超稠油的水热催化裂解降黏反应,使用棒薄层火焰离子化分析仪TLC-FID对反应前后稠油的族组成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级的keggin型杂多酸盐可以使G540稠油在200℃时黏度降低80%以上,并有9.25%的重质组分裂解为轻质组分.  相似文献   
25.
过渡金属的有机酸盐对稠油水热裂解降黏反应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研制了过渡金属有机酸盐催化剂,并据此对胜利油田的稠油进行了水热催化裂解降黏室内实验.在反应温度为280°C、反应时间为36 h、加水量为2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2%的条件下,原油脱水降黏率达到97%.利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试方法对稠油反应前后的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稠油水热催化裂解降黏反应的机理.研制的过渡金属有机酸盐可用于特稠油、超稠油的现场开采.  相似文献   
26.
Hofmann法制备新型两性离子AM-AMPS共聚物降滤失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使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共聚,然后进行一定程度的Hofmann降解,得到了一种新型两性离子AM-AMPS共聚物降滤失剂(HL).讨论了反应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用胶体滴定法测定了其胺化度,并考察了HL在淡水钻井液、盐水钻井液、饱和盐水钻井液、人工海水钻井液、含钙盐水钻井液的降滤失性能及其在180℃下16 h滚动老化前后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HL具有良好的降滤失作用,抗高温、耐盐能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27.
在对河南油田下二门矿区油田污水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污水中Fe^2 ,S^2-,溶解氧(DO)及污水的pH值对无机交联体系聚丙烯酰胺(HPAM)-Cr^3 胶成分散凝胶(CDG)成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HPAM-Cr^3 体系,污水中Fe^2 ,DO对其成胶性能没有影响;S^2-和污水的pH值对其成胶性能有影响。pH值增大,凝胶强度增强;S^2-浓度增加,则凝胶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28.
????ROI_PAC????????????????ALOS PALSAR 474?????4?????????ERA-Interim?????NeQuick?????????????ж?????????????????????????????λ???????5??GPS?????????????????б????????????????????????????D-InSAR???ó?????λ????侭????????????????????????λ?????GPS??????????????????0.104 m?????????????0.057 m,???????????????????????????????D-InSAR?????????????  相似文献   
29.
电离层对SAR干涉测量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InSAR是一种能够全天候、高精度、大面积获取地形、形变细部信息的高效工具,而大气层中的电离层是制约InSAR精度和可靠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L波段及低频InSAR的影响尤为严重.本文着重从电离层延迟误差,距离向和方位向偏移现象以及法拉第效应等三个方面介绍电离层TEC及闪烁对InSAR相干系数、干涉相位及其产品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改正方案.紧接着,给出一些应用实例.最后,对InSAR中的电离层效应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30.
星载SAR干涉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SAR、InSAR、D-InSAR的发展概况,以及InSAR、D-InSAR的基本原理.重点讨论了InSAR、D-InSAR技术的最新理论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多基线SAR干涉技术、极化干涉技术、大气效应的削弱、永久散射体方法、InSAR与LIDAR和GPS等数据源的融合技术,以及InSAR并行算法等。详细论述InSAR、D-InSAR技术在地球科学及气象学等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最后对InSAR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