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床基地,近几年地质勘查发现特拉敖包地区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定位氧化还原过渡带是圈定有利成矿地区的关键。前人针对砂岩型铀矿开展的磁法研究大多只是直接对矿床的磁异常进行简单分析,很少研究不同环境磁化率差异,也未考虑深部基底磁性的影响。文章统计了研究区不同砂体磁化率参数,计算了理论模型正演响应,并开展磁法测量,获得了磁异常特征并求取剩余磁异常,其结果与氧化还原过渡带位置,以及三价铁与二价铁比值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认为研究区氧化还原过渡带上方表现为微弱高异常特征,与传统层间氧化带型磁异常形态有区别,原因是后期油气还原作用使局部铁元素价态发生变化,引起局部磁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72.
延边地区官地铁矿床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官地铁矿床位于吉林省和龙地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与兴蒙造山带东段接合带附近的和龙地块北部。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鞍山群甲山组下段;含矿岩石以磁铁石英岩、长英片麻岩、云母片岩、斜长浅粒岩为主,其变质程度为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中低级区域变质;主要矿石类型为条带状铁建造。为确定矿床的形成时代,重点对含矿变质岩系中的斜长浅粒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官地铁矿床含矿变质岩的原岩(酸性火山岩)形成于(2551±44)Ma,在(2525±48)Ma经历区域变质作用,随后又受古元古代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官地铁矿床与华北克拉通内鞍山地区铁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特征和形成时代,同属于鞍山式(阿尔戈马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根据测年结果,并与邻区的锆石年龄对比分析,认为和龙地块应归属华北克拉通,这为索伦-西拉木伦-长春缝合带的东延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73.
从农户生产行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出发,在"压力-状态-效应-响应"逻辑模型框架下构建农户尺度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户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平均值为69.66,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区域之间差异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之间存在空间正向相关关系;在区域内部差异方面,区位条件越优越的农户,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反而越低。(2)不同土地经营规模农户和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差异状况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随着土地经营规模和农户兼业程度的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呈现"U"型和倒"U"型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4.
介绍了一种无人机全景图配准算法,处理过程包括局部配准和全局配准两个步骤。实验表明,本文采用的局部配准算法取得了较好的匹配精度,全局配准也有效避免了全景图中的扭曲现象,最终得到了合格、精美的无人机全景拼接影像。  相似文献   
7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模拟对接的研究方法探讨十味温胆汤治疗心绞痛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获取十味温胆汤组方(半夏、陈皮、茯苓、黄芪、人参、熟地黄、酸枣仁、五味子、远志、枳实)的有效成分及对应的靶蛋白;使用GeneCard、OMIM数据库筛选出与心绞痛密切相关的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组分-靶点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R软件对中药-疾病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十味温胆汤治疗心绞痛的核心药物成分是柚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槲皮素、川陈皮素等;核心靶点有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十味温胆汤主要通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GE-RAGE)、脂质代谢、流体剪切应力、前列腺癌、乙型肝炎等信号通路来治疗心绞痛;分子模拟对接结果显示,十味温胆汤中槲皮素、山柰酚与Akt1、TNF均能实现较好的结合。结论:十味温胆汤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血管生成、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等作用协同治疗心绞痛。  相似文献   
76.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升温速率约为全球同期升温速率的2倍,对植被产生了巨大影响,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准确评估该地区植被变化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卫星遥感数据源对评估结果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而过去对多源数据在该地区评估的差异性研究尚不清晰。利用MODIS、GIMMS和SPOT的NDVI数据集通过Theil-Sen趋势估计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对2000—2014年青藏高原地区的植被变化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POT NDVI反映的植被绿化显著且迅速,27.44%的像元显著绿化,分别超出MODIS与GIMMS NDVI 4.10%、15.89%,生长季显著绿化趋势达到0.0182 (10a)-1,高于其他数据0.0078~0.0090 (10a)-1。MODIS NDVI随着分辨率的提高,显著绿化的像元占比与绿化趋势却逐渐降低;MODIS数据之间显著绿化的像元占比相差不足2.80%。GIMMS NDVI显著褐化的像元占比平均达5.83%,超出其他数据3.37%~5.51%,在春季显著褐化像元最多(7.88%),与显著绿化像元占比相当。区域平均NDVI具有最小的显著绿化趋势[0.0092 (10a)-1],并在春、夏两季表现为植被褐化。因此,基于GIMMS NDVI探究青藏高原植被变化特征时,特别是对春季物候研究,可能会造成结果较大的不确定性。而SPOT与MODIS NDVI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可以互为补充,探究高原植被变化。  相似文献   
77.
寒武纪生物与古海洋环境演化的成因联系是追溯生命起源、发展及地球环境变迁和两者协同演化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寒武纪第4期是其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华南板块是寒武纪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窗口,而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是分析论证古生物种属及数量巨变地质成因的关键切入点。据此,在大量文献调研基础上,对华南板块寒武纪第4期的沉积古地理背景、古海洋环境条件、生物发育情况、突发性地质事件等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认为陆源水体注入、风暴作用等区域性地质作用以及突发性火山活动、海侵等全球性地质事件对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影响显著,而生物消亡与地质突变事件所引发的海洋缺氧密切相关;但氧化还原条件不同波动阶段的生物丰度差异和不同古生物丰度点位的氧化还原条件差异尚不明确,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与可诱发其产生波动的地质事件精确时限对应关系仍存在争议,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波动以何种速度、幅度突破古生态系统耐受阈值仍然未知,难以探索三者之间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可作为后续研究工作重点以进一步揭示寒武纪突发性地质事件、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和生物演化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78.
杨群  任云生  鞠楠  陈聪  孙振明  秦朝建 《地质通报》2015,34(203):523-534
东风北山钼矿床位于延边天宝山矿集区东北部,已探明的浅部石英脉型钼矿体均受黑云母石英闪长岩中的构造裂隙控制,经历了石英—辉钼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富气相、含CO2三相、含子矿物三相和少量纯CO2 五种类型包裹体。石英—辉钼矿阶段包裹体类型多样,且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表明流体演化的过程中发生了沸腾作用,流体沸腾是导致Mo元素沉淀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包裹体气相成分除H2O以外还含有部分CO2和少量的CH4,表明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中高盐度的H2O-NaCl±CO2±CH4流体体系。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已探明的脉型矿体应属斑岩型钼矿成矿作用的浅部结果,含矿黑云母石英闪长岩体的深部或外围应存在成矿斑岩体,其中细脉浸染型钼矿化是进一步研究和地质找矿的重点。  相似文献   
79.
陈聪  周俊杰  黄志新  陈涛 《铀矿地质》2019,(1):27-32,52
通过在460矿床开展重、磁勘探工作,研究了控矿要素的重、磁异常特征,分析了主要断裂构造、火山机构、主要岩体的分布情况;利用重磁联合二维正反演、密度界面反演推断了研究区基底界面深度;利用地表地质条件作为约束三维密度反演推断了研究区3大地层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重磁勘探在火山岩地区确定盆地范围、识别断裂构造效果明显,矿床位置一般位于重磁高场向低场的过渡区域,重磁梯度带是寻找铀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0.
玉树地震前NCEP异常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波  马未宇  陈聪 《地震研究》2012,35(3):330-334,441
利用天体引潮力周期变化计算模型和NCEP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分析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的诱因。结果表明:在玉树地震前,天体引潮力经历低谷—高峰—低谷—高峰的连续变化,NCEP遥感数据呈现出起始增温—加强增温—高峰增温—增温衰减的规律,由此证明以NCEP温度为主导,以天体引潮力构造附加应力变化为参考,是一种有希望的预测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