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6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地图学认知实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图学认知实验研究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经历了衰败与复兴,其研究内容从相对初级的视觉感受研究发展到高级的认知任务研究,研究方法从富有争议的心物学实验方法发展到眼动实验法、出声思维法、功能性磁共振脑成像方法,直至把行为实验、眼动实验及脑认知成像相结合的组合实验方法。地图学认知实验已通过更加科学严谨的方法研究地图学产品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且更加深入地研究地图学中人的因素,为实现地图学产品的人性化、智能化提供建设性的指导原则。本文总结了地图学认知实验的方法及部分应用实例,指出行为实验、眼动实验及脑认知成像相结合的组合实验方法可能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2.
网络地图的设计原则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从网络地图的特点与功能入手,分析国内外主要地图学网站上的网络地图,结合笔者所进行过的纸质地图与电子地图设计研究及网络地图的设计,总结网络地图的设计特点,提出网络地图的设计原则。认为网络地图不同于一般的电子地图,网络地图的设计应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国内外主要地图学网站上的网络地图在地图设计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影响了网络地图的信息传输效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网络地图在界面设计、色彩设计、符号设计、分层设计等方面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63.
图标是地图可视化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标设计是实现用户和地图可视化系统交互的关键环节,但对这一情况目前地图学界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文中阐述了图标在普通软件中的应用、作用以及用户如何去认知图标,并对地图可视化系统中图标设计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图可视化系统中图标设计的一般原则,并给出了图标设计实现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64.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网络地图的广泛应用,旅游地图网站规模不断壮大,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其设计还非常混乱,由于缺乏理论指导,限制了旅游地图网站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众多较著名的旅游网络地图站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探讨了旅游地图网站的特性,并根据主题和应用目的的不同对旅游地图网站进行了分类,总结了不同种类地图网站的设计;最后提出旅游地图网站的设计原则,并以此原则为指导设计实现了河南省旅游地图网站。  相似文献   
65.
个性化地图符号设计是地图服务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建立个性化地图符号概念模型,从感知适人化、解意适宜化两方面展开个性化地图符号能指、所指和意指的理论探讨,从而剖析地理事物、地图符号与用户感知解意之间的关联,探讨个性化地图符号的设计依据。基于语言学相关理论,解析符素情境语义和符号陈述语法等个性化地图符号构成的关键环节,解析个性化地图符号的设计策略。由此提出个性化地图符号设计方法和流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66.
科学活动的哲学三要素包括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及工具要素。地图学实验研究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科学活动的方式之一,也应该具有以上基本属性。其中,主体要素是制图者和用图者,客体要素是地图,工具要素是各种地图学认知实验方法。文章从哲学角度对地图学实验研究科学活动三要素进行解析,介绍了问卷调查、眼动实验、出声思维等目前常用的各种地图学认知实验方法,并对眼动实验在地图学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67.
针对电子地图可视化要素缺少用户认知模型和量化研究的问题,首先建立了电子地图可视化要素用户认知初始模型,通过客观的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对地图可视化要素变量进行归类简化,对初始模型进行优化,并给出优化模型中各地图可视化要素的权重。量化的电子地图可视化要素用户认知模型,以及问卷调查与因子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类似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8.
李伟  陈毓芬  邓毅博 《测绘通报》2013,(2):34-37,44
针对当前地图用户研究现状,从分析当前地图服务需求和趋势出发,探究基于入本主义思想构建用户模型的关键.借鉴心理学相关理论,创建以人为本的地图服务用户体系模型,进而阐明服务各阶段用户模块关联,理顺用户信息在各用户模块的作用,解析系统各阶段的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69.
新的显示环境和地理事物的出现,要求旅游网络地图符号的设计不能继续完全沿用传统纸质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借鉴认知心理学相关研究方法,以旅游网络地图点状符号设计为例,通过3个认知实验,选用比率分析和区间估计数理统计模型分析实验结果,得到旅游网络地图点状符号的设计改进方法,并对所设计的符号进行修改,形成的旅游网络地图点状符号达到了较好的认知效果。所设计的认知实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图符号凭制图者主观经验设计的问题,是今后地图符号设计过程中重要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0.
地图学新产品与人类空间认知能力变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图是人类空间认知能力的图形化表述,地图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历程。同时人类的空间认知能力也随着地图学新产品的深入开发与普及应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本文将从四组关键词的角度:1)现实空间、思维空问、虚拟空间;2)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3)空间、时间;4)显性知识、缄默知识(意会知识),详细探讨地图学新产品对人类空间认知能力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