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昭  陈川  李云鹏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26-2022062026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基础调查、矿产资源勘探、环境评估和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它已从多光谱发展到高光谱阶段,Landsat-8是目前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常用的多光谱数据,ASTER具有高的分辨率和多波段特征,资源一号02D(ZY1-02D)卫星是我国2019年发射的高光谱业务卫星。为了更好地了解多源遥感数据在岩矿识别中的作用,在新疆东天山卡拉麦里地区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Landsat-8 OLI的PCA变换结果清晰识别了研究区不同的岩性和地层;使用Landsat-8 OLI、ASTER和ZY1-02D高光谱数据,分别采取不同的图像端元提取方法,在进行光谱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光谱角填图(SAM)即可得到研究区的主要矿物分类图件。通过野外验证,应用GIS技术进行集成和分析,修正相关图件后,便得到了精准的矿物分类综合图。研究表明:多源遥感数据的集成在岩矿识别方面效果良好、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玉石文化源远流长,而国人对新疆和田玉更是喜爱有加。中国和田玉主要产在昆仑—阿尔金一带,由于其艰险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在这些地区一直以来较难开展相关地面调查工作,对在该地区进行玉石找矿造成极大的困扰,有关和田玉系统的勘查方法亦鲜有实例报道。近年来,在特殊地理环境下遥感技术的应用不断取得突破,为和田玉矿床的勘查提供一种新视角。笔者在分析南阿尔金塔什萨依一带和田玉成矿原理的基础上,总结成矿条件,梳理地质找矿标志与遥感应用要点,采用ASTER和Worldview-2数据,以岩性指数法提取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体和大理岩;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和田玉蚀变分带信息;以人机交互解译的方式识别与成玉有关的"三位一体"构造重合面。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遥感找矿模型,圈定6处找矿远景区,其中2处与矿业生产活动相关,证明遥感找矿法在和田玉矿产勘查中的可行性,为今后寻找同类型的矿床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疆博格达东段地表岩石风化剥蚀严重,直接找矿标志不明显,以大功率激电中梯测量为辅助功能的大比例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对发现和圈定隐伏矿体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区原生晕微量元素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u、Zn、Mo、As等4种元素在勘查区为强富集元素,Pb、Sn、Co、Ba为富集元素,单元素具有水平分带性。根据化探原生晕元素组合特点及空间分布特征,以单元素异常下限值和陆壳克拉克值为划分标准,圈定了4个Ⅲ级化探异常带,异常评价初步认为Cu-Pb-Zn-Mo-As-Sn-Co-Ba-Fe-Ni-Hg多元素叠加异常区为找矿有利区。选择元素共生组合特点较明显的三个异常带开展大功率激电工作并进行化探异常的验证,最后在推断出的成矿有利部位布设钻孔并见矿。初步认为预测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于形成黄铁矿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GIS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使其所包含的地理信息有效传递。该文从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及地理信息科学角度出发,指出认知空间和地理空间的阶层对应性是实现地理信息有效传递的基础;提出两类空间重叠区的概念,并阐明其在信息有效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立认知科学在GIS应用中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建立这种对应性的理论依据;强调信息制造者(制图者)是构建这种对应性的实施者,而信息接收者(用户)对认知空间分类阶层的正确识别则是构建这种对应性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脱构造体系下的塑性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环境下的重力滑脱构造体系中的塑性构造。研究发现塑性地层在整个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都有分布,且盐岩塑性层主要分布在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的西南部和西北部,发育层位为过渡期(J-K)构造层之内;中部尼日尔三角洲等塑性层主要为泥岩塑性层,发育层位为古近系和新近系。根据重力滑脱构造体系发育特征可划分为:以正断裂和塑性焊接构造为主的上部重力滑脱伸展构造、以底辟构造为主的中部重力滑脱底辟构造、以冲断裂、塑性褶皱和塑性冲断构造为主的下部重力滑脱冲断构造。根据塑性构造上覆地层的变形过程,塑性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后生变形期和同生变形期。塑性构造变形机制主要受基底掀斜作用和上覆地层的沉积速率控制。塑性构造中的底辟、褶皱、冲断及塑性焊接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6.
隐伏矿体的勘查一直是当下矿产勘查的热点,尤其是对矿体形态复杂的金属矿进行定位、定量、定概率研究。喇嘛苏外围隐伏铜矿体产于华力西早—中期斜长花岗斑岩与中元古界蓟县系库松木契克群下亚群泥化微晶灰岩的接触带部位,属于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形态复杂多变,给矿山企业的资源量估算带来很大不确定性。采用"桌面GIS+移动GIS数据集成+数据处理"的方法,克服了传统勘查方法单一与延时的缺点,解决地学测量数据"离散化"的状态,将研究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数据与图件集成,对综合异常区进行快速的圈定;建立集成研究区多源信息矢量化空间数据库,利用医学上的Marching Cubes方法,对侵入体与赋矿层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结合钻孔见矿位置佐证矿体形态展布变化以及预测东南向隐伏矿体,为矿山企业降低勘探采矿风险、缩短勘查周期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赵同阳  陈川  杜晓畋  徐仕琪  韩婧 《地质通报》2009,28(203):289-296
以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Ⅴ号岩体为例,系统论述了包古图Ⅴ号含矿岩体的围岩蚀变分带和蚀变期次。结合ETM+数据的特征,选择多种遥感图像预处理方法组合,建立了基于典型蚀变矿物的特征光谱拟合技术的多光谱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模型,即遥感数据的归一化处理(Calibration )+掩膜(Mask)+混合像元分解(Endmember Unmixing)+波谱拟合(Spectral Feature Fitting)+ SAM+分类(分割)的CES模型。据此模型对岩体进行信息提取,并与化探资料叠加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哈尔达坂铅锌矿位于西天山赛里木湖铅锌成矿带.哈尔达坂铅锌矿床经历了 3期成矿作用:同生沉积期、成岩变质期、热液成矿期.同生沉积期石英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3.8℃~208.4℃,盐度w(NaCl eq)为5.7%~8.0%.,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成岩变质期变质石英脉中主要发育富液相(L...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西非被动大陆边缘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构造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下刚果盆地早白垩世至今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主要发育重力滑脱构造,可分为上陆坡的重力滑脱伸展构造、中陆坡和下陆坡的重力滑脱底辟构造、下陆坡-深海平原转换区的重力滑脱冲断构造。一期完整的重力滑脱构造演化模式为从早到晚由陆向海逐渐发育的前展式发育模式,即最早发育高部位的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其次发育中部的重力滑脱底辟构造、最后发育低部位的重力滑脱冲断构造。下刚果盆地总共发育两期重力滑脱构造,分别是早白垩世阿尔布期(Albian)-渐新世的第一期(早期)重力滑脱构造,中新世至今的第二期(晚期)重力滑脱构造。这两期重力滑脱构造之间呈现出从早到晚由陆向海发育的前展式结构,即晚期的重力滑脱构造位于早期重力滑脱构造的向海一侧。  相似文献   
20.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南华系地层层序十分发育,该区南华系有3次冰川活动的沉积记录; 该区与Rodinia 超大陆裂解有关的构造岩浆事件发生时限为830~630 Ma; 区域内分布的且干布拉克蛭石矿和兴地Ⅱ号铜镍矿床与南华纪的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 库鲁克塔格地块在南华纪可能是华南板块的边缘块体,它与华南板块上大范围分布的同期火成岩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地慢柱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